《将进酒》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806010 上传时间:2024-03-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进酒》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将进酒》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将进酒》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进酒》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进酒》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重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一、1、情境导入:2、解 题:“将进酒”中的“将”读“ ”,为“ ”的意思,“将进酒”意为 二、 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通过反复诵读和分析,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三、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朗诵课文,明确字音。2、课前思考问题,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目标一的生成)【问题一】请同学们依据诗歌内容作一个大胆推测,宴饮后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依据是什么?明确

2、:形象 理由 【问题二】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明确: 【问题三】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 【补充】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此作是李白咏酒抒情的佳作四、解析诗意,把握情感(难

3、点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内容,提炼信息,从而把握诗句中体现出的不同情感,并且根据分析出的不同情感,指出朗读的注意事项,教会学生对这首诗的朗读)【引言】 【诵读提示一】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部分【提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解析】 【提问】作者描绘这样一幅景象要表达怎样的感慨?【解析】 【提问】“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诗人为何而悲?悲什么?【解析】 朗读指导 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面对明镜悲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充分流露出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

4、,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语调和节奏应该是怎样的?活动:成果展示:小组选举朗诵选手,课堂展示。【诵读提示二】赏析“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既然人生短暂,那么李白主张朋友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呢? 【提问】这几句中,哪两个字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提问】作者真的既“欢”且“乐”吗?这不是与“愁”不符吗? 【提问】 此时的李白似乎有一些消极厌世了,大家认为李白是不是完全的消沉下去了呢?从哪一句看出来的呢? 【提问】你从这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必”读出了什么? 朗读指导这一部分主要是说李白劝友人高举酒杯、及时行乐,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节奏应该比较 ,而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比较 活动:成果

5、展示:小组选举朗诵选手,课堂展示。【诵读提示三】 赏析“岑夫子,丹丘生,斗酒十千恣欢谑。” 此时的李白酒兴正浓,只想与友人开怀畅饮,微醉的李白还要为朋友高歌一曲。他唱的是什么内容?“钟鼓馔玉”指什么?李白对荣华富贵的态度是什么呢?什么样的人才能享受到富贵豪华的生活呢?讨论:那为何他之前还要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呢?【提问】“古来圣贤皆寂寞”中“圣贤”指什么人? 李白在这里列举了哪位古代圣贤? 朗读指导在朗读这一部分的时候,要注意个别词语的重读,例如 活动:成果展示:小组选举朗诵选手,课堂展示【诵读提示四】 赏析“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提问】陈王可以“斗酒十千恣欢谑”,再名贵的美

6、酒都可以拿出来纵情欢乐,那么李白呢? 【提问】“主人何为言少钱”中“主人”是谁?酒该谁买?李白的行为说明了什么?结尾体现了李白的什么性格呢? 朗读指导结尾部分正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充分体现了李白飘逸狂放的性格,所以我们要读出强大的气势,结尾“万古愁”要读出拖音。 活动:成果展示:小组选举朗诵选手,课堂展示【总结】把握全诗主旨全诗内容紧扣一个“酒”字,情感又基于一个“愁”字,跌宕起伏,可以用四个字 概括, 作 者因“愁”而纵酒寻乐,又因“愁”而愤怒不遏,最终因“愁”而狂放失态,可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通过朗读录音,让学生对刚刚课堂上的诵读提示有个更好的理解,同时,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