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蝙蝠和雷达1.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80383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蝙蝠和雷达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2 蝙蝠和雷达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2 蝙蝠和雷达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2 蝙蝠和雷达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2 蝙蝠和雷达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蝙蝠和雷达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蝙蝠和雷达1.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朝天小学智慧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1.蝙蝠和雷达教学时长40分钟设计者朝天小学 黄艺颖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的第三篇课文。这一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编者选编这一篇课文,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仿生学”这一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中的现象并从中获得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尤其是对科学家三次试验的描写,是培养学生理解、复述、概括文章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

2、。这篇课文讲述的“仿生学”的知识非常有趣,因此这篇课文也是一篇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好文章。在本单元“我的发现”中安排了三组语句。其中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本篇课文的句子。这个句子中的“终于“体现了科学家的研究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研究成果的来之不易;也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因此在课文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终于”一词的含义,渗透科学家优秀品质的人文教育。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抓住关键词句

3、体会课文含义”和“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四年级语文学习的两个重点。学生经过四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这两种学习方法,在这个学期需要继续学习和巩固。因此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学习。课文中“三次试验”和蝙蝠夜间飞行原理的两个内容是课文的重点内容,逻辑性极强。学生在理解这部分内容时是有困难的。如果不理解好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就无法理解雷达为飞机探路的工作原理。因此教师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概括三次试验的假设、方式结果和结论,理清了课文内容的脉络,给学生概括并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脚手架”。教学目标1. 能借助三次试验填写的表格,用自己的话讲述试验的假设

4、、方式、结果和结论。2.能借助画图来回答蝙蝠如何用耳朵和嘴配合来探路的。教学重难点能借助三次试验填写的表格,用自己的话讲述试验的假设、方式、结果和结论。教学环节媒体手段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单元导读告诉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的课文,有什么阅读的任务?默读单元导读明确学习内容的主题和目标检查课文朗读1. 巡视学生朗读2. 抽号汇报1. 同桌朗读课文,互相检查。2. 小组练习朗读。3. 被抽到号的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点评。揭示课题,就课题质疑。1. 蝙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能在文章的第3自然段找到有关的句子吗?板书:能夜间飞行雷达是用来干什么的?2. 知道了表面上看完全没有关系的这两种事物是什

5、么之后,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吗?3.让蝙蝠和雷达产生联系是源于一次试验,这个试验是科学家要研究蝙蝠的飞行。关于这个试验你想到什么问题吗?1. 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个别说。2. 个别质疑。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3. 个别质疑: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蝙蝠的飞行?科学家是怎样研究蝙蝠的飞行的?科学家研究的结论是什么呢?科学家从这个研究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发明了什么?4.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回答。同桌说,再个别说。因为科学家想知道为什么蝙蝠在夜间飞行时既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还能灵巧地避开障碍物,简单地说就是蝙蝠夜间飞行靠的是什么,所以科学家要研究蝙蝠的飞行。谈话过渡呈现课件同学们,科学家进行

6、科学研究和探索是有一种科学思维方式和做法的。那就是先提出问题,也叫提出假设。再进行试验,观察并记录下试验的结果,即看到的现象。这个试验过程不止做一次,而是会在第一次试验后,在观察到的现象中不断提出新的假设,再不断进行新的试验,最后才从多次的试验结果中得出结论。研究蝙蝠飞行的科学家们也是这样进行研究的。下面我们也来当一回科学家,一起来做试验吧。看课件,明白什么是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细读课文,读懂三次试验的内容。板书思维导图出示幻灯片1.我们先一起来学习第一次试验。浏览第4自然段,说说科学家第一次试验假设蝙蝠夜间飞行可能靠的是什么?填写思维导图。2.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写科学家怎么

7、做试验的语句。同学们能用词语概括出来填写思维导图吗?板书:拉绳子、系铃铛、蒙住眼睛3.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写科学家做试验的结果的语句。指导比较两个句子的写法。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这些带点的词语,让我们知道了蝙蝠即使被蒙上眼睛,它的飞行完全没有受到影响,由此可见,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的确确靠的不是“眼睛”。谁来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作者用词的妙处。同学们能用词语概括这个结果吗?板书:飞了几个钟头 完全没有碰到障碍物1.自己浏览课文,个别汇报。科学家做的第一次试验是假设蝙蝠夜里飞行可能靠的是(耳朵)。2.个别回答,用完整的话来汇报。科学家(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

8、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3.个别汇报。科学家观察发现试验的结果是(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比较朗读两个句子,说说两个句子读起来语气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个别朗读。学生点评。个别汇报。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试验的假设、试验的方式和结果”这些专业的术语,从课文的叙述中搜索出相对应的信息,理解试验的过程都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难点。因此第一次试验的学习和复述需要老师的导学来示范,点拨学生进行语言解码,再将课文语言进行重组,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编码。投影学生的思维导图。当学生汇报到第二次的试验结果时,出示比喻句。出示复述提示。4.请同学们根据板书的思维导图,

9、借助课文的语言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第一次试验的过程。点评学生的复述。同学们复述得极有条理又清楚。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先读?课文,找?句子,再概括?词语,最后借助?思维导图来复述。5.同学们,科学家从第一次试验知道了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那么靠的是什么呢?科学家们依据这个结果又作出了第二次试验的假设。还依据第二次的试验结果再提出了第三次试验的假设。黄老师很想理清楚第二次和第三次试验的过程,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接下来,请同学们来进行一次小小科学家比赛,运用刚才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试验的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复述试验的过程。完满完成任务的同学就能获得小小科学家的证书了。请大家默读课文

10、的第5自然段,在文中找出与第二次、第三次试验假设、试验方式、试验结果相关的内容填写思维导图。(巡视,重点看学困生)6.将你填写的内容跟同桌对照一下,并说说你是根据文中的什么内容来填写的。(巡视,重点看学困生)相机板书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同学们,作者在这里是用什么方法来写蝙蝠的飞行情况的?他把蝙蝠比作了什么呀?“没了头的苍蝇”是怎么飞的?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蝙蝠的飞行情况的糟糕。同学们,从这个句子中我们看出,蝙蝠夜间飞行的确靠的是耳朵。不过只是靠耳朵吗?还可能靠的是什么?7.出示复述提示。同学们真会概括。思维导图填写得真清楚。接下来就要接受最后一步的科学家挑战了。请

11、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借助思维导图,先跟同桌复述两次试验的过程。2号位和4号位的同学要注意补充归纳同桌的复述,说得完整清楚。请2号位的同学在小组里复述一次,1号3号为同学补充,4号位同学做好归纳,准备代表小组汇报,争取科学家证书。抽号汇报,引导其他学生补充发言,把话说完整和说清楚。给汇报的完整清楚的同学颁发小小科学家证书。8.从三次的试验结果中,科学家们推导了什么结论呢?4.同桌看着提示互相交流,个别汇报。科学家做的第一次试验是假设蝙蝠夜里飞行可能靠的是(耳朵),然后科学家(就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最后,科学家观察发现试

12、验的结果是(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5. 明确学习任务和方法。默读课文,填写思维导图。6.同桌交流。个别汇报。个别学生回答,集体补充。个别朗读。另请一位学生汇报第三次试验的思维导图。7.同桌根据老师黑板的复述提示,复述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试验。2号位的同学将同桌讨论结果在小组内汇报,1、3号同学补充,4号位在全班汇报。8.个别回答。复述蝙蝠是么样用嘴和耳朵互相配合探路的内容总结本课的学习出示幻灯片中的图画。出示句子1.小小科学家们,你们研究出蝙蝠夜里飞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原理后,又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吗?2.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借助课文和插图解答这个问题吧。默读课文

13、第7自然段,想想你能不能在图上画箭头来表示蝙蝠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想好了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3.看着你们画的箭头,我开始有点明白蝙蝠夜里飞行的原理来。但如果你们能再给我讲讲,我就更明白了。请你们再读一读第7自然段,借助课文的语言,自己先试着说一说,蝙蝠夜里飞行是怎么用嘴和耳朵配合的。相机点拨一些关键词:蝙蝠是什么时候从嘴里发出超声波的?板书:一边一边超声波是怎么样推进的?板书:像波浪 向前推进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会怎样?板书:反射 传到蝙蝠又会怎样呢?板书:改变方向4.同学们,看,图上的关键词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复述,请同学们用上图上的这些关键词,和同桌练习复述,再次夺取小小科学家称号。祝贺大家,谢谢大家,帮助黄老师弄懂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5.同学们,你们是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个秘密的,那么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这个秘密的呀?你从“终于”这个词里体会到什么呢?是呀,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