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专语文讲义文言文阅读(二).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803745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起专语文讲义文言文阅读(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起专语文讲义文言文阅读(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起专语文讲义文言文阅读(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起专语文讲义文言文阅读(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起专语文讲义文言文阅读(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起专语文讲义文言文阅读(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起专语文讲义文言文阅读(二).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阅读下边文言文,达成6-10。( 1)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2)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略。群臣喝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步,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愿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2、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可以。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元勋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 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

3、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吵闹失仪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天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说明肄:学习、练习谒者:官名,掌招待来宾及赞礼。6.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逐渐B.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计C.若真鄙儒也鄙:道德低下D.竟朝置酒竟:直至终了【答案和分析】【答案】C【考点】考察对文中实词的理解【分析】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以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愿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第1页/共

4、9页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可以。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状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以为他们“道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解浅陋”。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鄙俗”的句子。【思路剖析】文言文实词的推测,基本方法就是代入原文,据上下文的文意进行清除或挑选,至于据构造、语法等进行剖析,还不如平常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难度不要大),累积必定的文言文,形成语感。7.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同样的一组是()。A.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项王改日因留沛公与饮B.及项梁之薛吾乃今天知为皇帝之贵也C.谒者治礼

5、,引以次入殿门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D.度吾所能行为之数十年,竟为秦所灭【答案和分析】【答案】A【考点】考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分析】A项均为介词“趁便”。B项:到(动词)/的(助词)。C项:依据(介词)/在(介词)。D项:所字构造,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思路剖析】所考察的虚词均出自纲领规定的18个文言文虚词。比较句出自教材或选文。关于前者能够此句中该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前一句子,看看讲的通仍是讲不通。关于后者,则需要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所在,看整个句子以致一段的意思而定。8.以下对文中语句的解说,不切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诸侯

6、一同拥护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您所服侍过的人主快要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获得了信任和荣华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旌旗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行列,并竖起旌旗D.以尊卑次起上寿依据地位高低的序次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答案和分析】【答案】C【考点】考察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分析】C项:“车骑”翻译成“战车骑兵”错【思路剖析】用选择题的形式考察翻译,难度不大,但考生必定要据上下文认真鉴别其翻译中的细微之处。据文章第二、三段可知,这是叔孙通为汉帝拟订礼仪以使君臣的尊卑有序。朝堂受骗然不第2页/共9页会像作战那样排兵布阵了。9.以下语句编为四组,所有表现

7、叔孙通有目光、识时务的一组是()。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略夫儒者难与进步,可与守成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A.B.C.D.【答案和分析】【答案】B【考点】考察对文章信息的挑选。【分析】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清除A、C两项;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古礼后的成效,不可以说明其“识时务,有目光”,据此可清除D项。【思路剖析】考生必定要有原文意识,找到备选项在原文的所在,据上下文读懂粗心,再据题干进行筛查。10.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刘邦初即位,不喜爱繁文缛节,崇尚简略B. 跟从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

8、礼仪,表现鲁莽C. 叔孙通帮助朝廷成立了一套隆重庄严的礼仪D. 鲁地儒生皆坚守时令,果断不与叔孙通合作【答案和分析】【答案】D【考点】考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剖析。【分析】据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略”后,群臣才没有了尊卑礼制。【思路剖析】考生关于需要读懂几个句子或是一段以致全篇才能回答的这种归纳题,比较犯难。其实,只需紧紧掌握一点,就是找到信息源,进行比较、归纳、归纳,也就水到渠成了。(四)、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9-12题。卖酒者传第3页/共9页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一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喝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

9、,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辈。里有事醵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愿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可以行。闻卖酒者长辈,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辈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愿大饮啖

10、。”尽取所偿负还之。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农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愿望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后代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换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常,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后来,卖酒者活更七年。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整天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不然博别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辈,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省)注:1平事:评论事情。2子母:利息和本金。3责券:求取借条。4

11、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9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数:多次,频频B事连吾侪吾侪:我辈。C能偿者捐其息捐:舍弃D贫者立券还之立:订立【答案和分析】答案:D分析:此处“立”应为“立刻”的意思。10以下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第4页/共9页A何忧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客偿博所负将以求吾所大数也C若中愿望之乎非曰能之,原学焉D至夜分,乃散去良乃入,具告沛公【答案和分析】答案:D分析:A“为”:疑问句句末,表诘责,前面有疑问代词响应。译作“呢”。B“所”:“所”字构造,“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状况”等。

12、C“之”:代词,这样。D“乃”: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前一个译作“才”,后一个译作“就”。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1)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2)吾侪保甲贷乙金(3)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4)且大饮啖,酬吾金也(2)尽取所偿负还之(6)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A.(1)(3)(4)B.(2)(5)(6)C.(1)(3)(5)D.(2)(4)(6)【答案和分析】C(2)不是卖酒者的行为。(4)是客人诉苦的话。12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剖析和归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卖酒者依靠精深的酿酒技术而致富,经

13、商时诚信老实、热情助人,他的优秀品行博得了人们的宽泛敬爱。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涉,卖酒者急人所急,为同乡仗义疏财,大方解囊。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态自如地办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未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优秀的道德风采和心理素质。D本文构想新奇,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表达卖酒者怎样经营糊口,发财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难解忧,以表现他大方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辈风采。【答案和分析】B“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涉”错了。应当是有前提“假如被起诉”。(五)、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811题。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

14、之庸臣也,君有加急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第5页/共9页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亲母亲也。将欲治其子,不可以弃其父亲母亲。”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而为之何如?”鲍叔曰:“君令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