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797106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嘉兴市海盐县向阳小学 钱雪祥1、 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六(下)第三单元宇宙第6课,通过本单元前面5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平时接触较多的月球、月相变化、日食和月食、太阳系。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本课主要开展前面两个环节的学习:了解星座、建一个“星座”模型。学生平时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有一定的了解,对每个人对应的“星座”很感兴趣,但对宇宙中“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知之甚少。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建一个“星座”模型,引导学生对星座的理解从“平面”走向“立体”,客观真实地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空间

2、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北斗七星”模型的建立,是本课教学的主要部分,通过“模型”的建立,帮助学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远近不同的恒星在视觉上形成的一个构图。同时,又要避免把“建模”过程简单地演绎成学生的手工操作过程。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参与是教学中需要动脑筋解决的一个难题,学生对“立体”星座概念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认知迁移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给学生的空间想象提供一定的“支架”,帮助学生完成星座概念的建立。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过程与方法: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

3、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建模”完成对星座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星星的远近和我们视觉上形成的平面构图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模型等。 学生准备:模型制作材料、北斗七星模型、光源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1、出示星空图片,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星空、研究星空。 2、大家一定接触过各种关于星空方面的信息,谁来说说你知道的星空方面的知识?3、出示概念:人们把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结合神话故事,想象

4、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全天划分为88个星座。(二)、建立星座模型 1、在这88个星座中,你最熟悉的有哪些星座? 2、出示大熊星座和北斗七星图片: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中的七颗较亮的星,排列起来像一把勺子。 3、老师给大家七颗栓线的珠子代表北斗七星,你能在白板上挂出“勺子”的形状吗? 4、学生发表看法。 5、讨论:这七颗星和你的远近一样吗? 6、投影:北斗七星 7、讨论:星星的远近和看到的投影图像的关系 8、分组观察,出示活动要求:A、远近一样的七颗星,在灯光下能看到“勺子“吗?B、随意改变星星的前后位置,还能看到“勺子“吗?C、成功完成实验B的,

5、把白板展示到黑板上。 9、汇报展示,讨论:远近各不相同的星星,都能形成“勺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10、学生交流11、出示课件:远近不同的两颗星星从远到近,从近到远的变化。 12、解释:北斗七星最近的离我们50光年,最远的150光年。13、真实的北斗星是怎样排列的呢?出示真实的北斗七星排列。 14、分组观察,出示观察要求:A、从什么角度能看到“勺子”形? B、改变模型被光线照射的角度,看到的还是“勺子”吗? C、思考:在真实的观测中,什么地方能看到这些形状? 15、交流:(正面能看到勺子,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状也不同。)16、课件:我们怎样才能像刚才一样看到北斗七星各个角度的样子呢? 17

6、、总结:现在,你对星座的理解和刚开始时有什么不同?(星座:相互距离不变,它们是立体的。我们看到的形状,就是地球上看到的现状。在太空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三)、认识星座 1、北极星可以在晚上帮助我们辨认方向,可它是颗不太亮的星星,怎样比较容易找到北极星呢? 2、学生发表意见,(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向外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四)、课外延伸1、同学们,茫茫宇宙有太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非常有限的了解了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中的几颗星星,相信同学们对观察星空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天空中一共有88个星座,肉眼能看到的星星

7、有6000多颗。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神秘的礼物”,它可以帮助大家对这88个星座有更深的了解。(教师介绍“神秘礼物”) 2、同学们,希望大家借助这个“神秘礼物”,课外对星空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让我们一起仰望星空,做一个有智慧的人。3、试教体会 浩瀚的星空对学生来说是那么的神秘和好奇,学生对学习星空知识充满了期待,现代化的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却使学生越来越远离满天的繁星,学生缺乏学习本课的生活经验,天文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几次试教后,对本课的教学有了较为准确的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正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星座的知识,星座的划分和平面概念、以及寻找北

8、极星等环节难度不大,不应成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如何通过学生的“建模”过程,帮助学生从平面的“星座”一步步走向“立体”的星座,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星座的远近和我们视觉上形成的平面的构图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所没有的,更是学生理解最困难的地方,需要教师想办法突破的。第二,找准学生知识起点,合理设置教学难度。学生对星空、星座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对组成星座的各个星球之间的关系的了解更少,学生一般也不会去关注和思考星座中各个星球之间的立体关系。教学中,教师一般不能出现天球、天幕等专用名词,增加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应降低教学难度,以一个星座中各个星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切入口

9、,让学生从自己逐步走向模型,从平面逐步走向立体,从地球逐步走向星空,从而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第三,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层层分解,逐步接近概念的核心。学生对北斗七星在星空中的排列一般只是停留在平面上,要一下子让学生凭空“建模”,建立起立体的概念是有难度的,学生对为什么这样“建模”没有清晰的理解。为什么这颗星要放得远一些?为什么这颗星要放得高一些?道理在哪里?学生是一知半解的。应把学生“建模”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内在逻辑,进行分解,从认知“星星”的远近和我们视觉上形成的平面构图的关系开始,先从立体走向平面,再从平面理解立体,从而理解北斗七星的立体构成,学生的理解就能水到渠成。第四

10、,给学生的空间想象提供支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本课的教学,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空间的想象和理解,学生是有较大的困难的。这就需要老师借助具体的实物材料、图片、多媒体课件、动画等手段,在学生出现理解上的困难时,及时提供支架,帮助学生逐步完成概念的建构。 第五,简化制作环节,注重观察过程。教材中设计的让学生动手制作北斗七星的模型,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很难按时保质完成。影响模型质量的因素很多,学生花时很长,效果也不好。应简化“制作”这个环节,把时间让给学生更多地开展有价值的观察活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4、个人简介:钱雪祥 海盐县向阳小学科学教师,浙江省教育学会会员,浙江省“

11、教改之星”,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嘉兴市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嘉兴市科学协作大组成员,嘉兴市小学科学研究会会员、理事。投影仪在光学实验中的运用等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等6篇论文获得嘉兴市一等奖,主持的让学生经历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的策略研究等5个课题获得县一等奖,另有二十多篇(个)论文、课题在县市级以上获奖。撰写的动物怎样生活等六篇教学参考在全国发行。曾获嘉兴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嘉兴市“双高课”二等奖、嘉兴市中小学教师技能比赛二等奖、海盐县教师技能比赛一等奖,承担“南湖之春”等市级以上公开课10次,承担县级以上公开课、送教下乡、讲座等三十多次。多次获得“教坛新秀”、“

12、 先进教育工作者”、 “教育系统先进个人”、“ 教育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教育格言:激发求知欲望,点亮科学火花,传授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浙江省2009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参评教师推荐表嘉兴市姓名钱雪祥性别男出生年月1969.1工作单位海盐县向阳小学任教学科科学联系方式13736429300工作经历1987年参加工作,1987年9月至1995年7月任小学高段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1995年9月至今,任小学科学(常识)教师,学校电教学科组组长,学校科学(常识)学科组长组长,学校教科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等。业绩荣誉浙江省教育学会会员,浙江省“教改之星”,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嘉兴市小学科学

13、学科带头人,嘉兴市科学协作大组成员,嘉兴市小学科学研究会会员、理事。投影仪在光学实验中的运用等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等6篇论文获得嘉兴市一等奖,主持的让学生经历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的策略研究等5个课题获得县一等奖,另有二十多篇(个)论文、课题在县市级以上获奖。撰写的动物怎样生活等六篇教学参考在全国发行。曾获嘉兴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嘉兴市“双高课”二等奖、嘉兴市中小学教师技能比赛二等奖、海盐县教师技能比赛一等奖,承担“南湖之春”等市级以上公开课10次,承担县级以上公开课、送教下乡、讲座等三十多次。多次获得“教坛新秀”、“ 先进教育工作者”、 “教育系统先进个人”、“ 教育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推荐学校意见:同意县(区)教研室意见:同意市教研室意见:同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