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794972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三年来,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经营管理逐步走向规范,业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中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与难点,需要在不断的改革中寻找出路。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状 (一)历史包袱重,不良资产比例高,经营效益差。农行与农村信用社脱钩以后,遗留的资金问题目前尚未解决,加之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沉淀贷款比较高且大部分为信用贷款,现已成为不良贷款,且比例较高,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的提高,此外受国家宏观政策

2、的影响,如国家多次调低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存贷利差进一步缩小,降低了金融机构盈利水平。农村信用社资金大量存人人民银行,但存款准备金利率低于金融机构吸存利率,出现倒挂现象,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 (二)负债成本高,闲置资金高。截止202X年一季度末,我县农村信用社的17457万元的存款负债中,高成本的居民储蓄存款达145234万元,占83.3%,而低成本的对公存款仅有222万元,仅占16,%,同时在145234万元的储蓄存款中,定期存款达134721万元,占92.%,可见我县农村信用社的负债结构极不合理,负债成本过高,过高的负债成本制约了其信贷资金的投放,高成本负债必须要有相应的高收益资

3、产,由于农村信用社资金运用的渠道较大,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还处于创始阶段,乡镇企业经营风险较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为防范新的金融风险,客观上不可避免出现惜贷现象,大量资金闲置,无法找到安全有效益的投放场所,除小部分购买国债外,大部分存人民银行,承受利息损失,这虽然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但严重影响了经营效益的提高。 (三)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竞争力不强。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钩前,其职工来源大部分是农村子弟和照顾各种关系调人的,其年龄、文化结构千差万别,虽然近年来通过种方式的培训学习,职工的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其它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属于正规院校毕

4、业及招考录用的人员比较明显偏低。文化素质的偏低,加之少部分人政治素质低,思想修养差,法制观念淡薄等,使得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比较高,经济效益较低。 二、深化改革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唯一出路 (一)抓风险监控,促风险防范。对于农村信用社存在的历史包袱重,不良资产比例高,经营效益风险大的问题,各级人民银行应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扶持力度的同时,必须以防范风险为核心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把一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政策水平高的同志充实到农信监管队伍中,同时要健全监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任职资格考试制,经营状况风险情况报告制度等制度,确实提高人民银行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促进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化解,逐步

5、提高经营效益。 (二)抓金融服务,促资金运用。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后,各级人民银行要努力帮助农村信用社解决结算和资金调拨困难,合理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减少非息占用资金,增加可用资金,盘活闲置资产,同时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向的指导,鼓励农村信用社加大支农力度,做到敢贷,慎贷而不惜贷,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水平。 (三)抓队伍建设,促素质提高。金融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业,高风险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高。多年来,农村信用社进人渠道的狭隘,人员素质的不高,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农村信用社要立足实际,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一些对口大中专毕业生中录用一批政治素质硬,业务素质好的人员录用到农村信用社工作,优化员工文化结构,为农村信用社的长足发展增添新生力量,全面地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村信用社抗御风险的能力和经营水平。 内容总结(1)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总结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负债成本高,闲置资金高(3)二、深化改革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唯一出路 (一)抓风险监控,促风险防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