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高铁搭设承力索、地锚受力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79469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高铁搭设承力索、地锚受力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跨高铁搭设承力索、地锚受力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跨高铁搭设承力索、地锚受力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跨高铁搭设承力索、地锚受力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跨高铁搭设承力索、地锚受力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高铁搭设承力索、地锚受力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高铁搭设承力索、地锚受力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高铁搭设承力索、地锚受力分析附件 1 承力索受力及弧垂计算一、计算模型图二、计算公式1、计算事故状态下承力索在跨越处的弧垂fx2fx2=电+总祁-S- H地其中,HA承力索在A跨越塔悬挂点高,m;卩一两侧悬挂点高差角,度;X跨越塔与被跨接触网地线间距离,m;s封网导线对被跨接触网地线的安全距离,m;H 地被跨接触网地线高, m。2、计算事故状态下封网承力索受力F2c =+ 1 x(q b + q b + q b + q b ) -1q (x - a ) + q (x - a )22 f COS 卩 fl 1 12 23 34 41122x 2x 2其中,o2承力索应力,N/ mm2;Y承力索

2、比载,N/ m.mm2;l 跨越档档距, m。q1一事故状态下集中荷载Q的单位截面荷载(q1= Q/S ,Q1=塔 A侧端部撑杆和承托导线总重量的一半, S 为承力索截面积), N/ mm2;q2事故状态下集中荷载Q2的单位截面荷载(q2= Q2/S,Q2=中间撑杆和所承托导线总重量的一半,S为承力索截面积),N/ mm2;q3一事故状态下集中荷载Q3的单位截面荷载(q3= Q3/S ,Q3=塔B侧端部撑杆和承力索总重量的一半, S 为承力索截面积), N/ mm2;q4集中荷载Q4的单位截面荷载(q4= Q4/S,04=接续钢丝绳套总重量,S为承力索截面 积), N/ mm2; (本方案不考

3、虑)ab1集中荷载距左右挂点的距离,即塔A侧端部撑杆距左右挂点的距离,m;a2、 b2集中荷载q2距左右挂点的距离,即封顶撑杆中心距左右挂点的距离,m;a3、b3集中荷载q3距左右挂点的距离,即塔B侧端部撑杆距左右挂点的距离,m;a4、b4集中荷载q4距左右挂点的距离,即塔B所接钢丝绳套中点距左右挂点的距离,m。b4=所接钢丝绳套长度一半。(本方案不考虑)则承力索受力F2=S23、计算事故状态下应力状态方程系数K2K 22E 2:S 卩 2 + W: qi aib1 际+ 3 + q 2 a 2 b2 (% + qi2)+ q 3 a 3 b3 厂 1卩+ _ q a (q b + q b +

4、 q b ) + q a (q b + q b ) + qaqb 34 43 3 4 4l 1 12 23 34 42 23其中,E承力索弹性模量,取值160000 N/ mm2;W=yl/Cosp承力索单位截面荷载,N/ mm2;YJY/Cos卩一承力索水平投影比载,N/ m.mm2;其他字符含义如图所示。4、计算正常状态下应力状态方程系数0V 2Ecos3 B12/2 +24W V1卩q4)+ q a b (Vl22 2q q + T)+ q 3a 3 b3(Vp+t)十 q4 a 4b4(Vp+ q a (q b + q bl 1 12 23+ q b ) + q a (q b + q

5、b ) + q a q b 4 4223 34 433 4 4其中,Q一塔A侧端部撑杆重量的一半,N;Q2中间撑杆总重量的一半,N;Q3一塔B侧端部撑杆重量的一半,N;q一事故状态下集中荷载Q的单位截面荷载(qj= QJ/S ,QJ=塔A侧端部撑杆重量的一半), N/ mm2;q2事故状态下集中荷载Q2的单位截面荷载(q2= Q2/S , Q2=中间撑杆总重量的半),N/ mm2;q3一事故状态下集中荷载Q3的单位截面荷载(q3= Q3/S ,Q3=塔B侧端部撑杆重量的一 半, S 为承力索截面积), N/ mm2;其他字符含义不变。5、计算正常状态下封网导线受力片利用状态方程: Ko 2Q

6、+2-a ) = K11 O 2 2 1 求得O2则 F= SO(x-a )26、计算正常状态下承力索弧垂fx” 1x(1 - x) x(q b + q b + q b + q b ) -1q (x - a ) + q f =+2-1 3-3 411 2x2o Cos 卩o l117、计算正常状态下封网导线距被跨线路地线距离SS= HA+xtg|3- fxi- H 地8、计算事故状态下封网导线弧垂下降距离 sS= fx2- fx1三、计算结果根据上述公式,代入相关参数,计算结果如下:1、正常状态下:承力索弧垂4m,承力索对被跨铁路安全距离10m,相应受力0.95t。2、事故状态下:承力索弧垂5

7、m,承力索对被跨铁路安全距离9m,相应受力1.08t。弧垂下降 1m。3、承力索安全系数:封网导线安全系数=27.2/1.08=25.16因此承力索的强度满足要求。附件 2 承力索、封闭网拉线受力计算1、承力索拉线受力承力索事故状态下受力1.081,由右图可列出方程如下:T = T x cos 30121 cos301.08 x 1000 x 9.80.866=12221.709N2、封闭网拉线拉力640T 二二 640N52 x cos 45 x sin 45承力索拉线安全系数:承力索拉线安全系数 =160kN /12.2kN =13.116,因此承力索拉线满 足要求。封闭网拉线安全系数=6

8、0kN /0.64 kN =93.756因封闭网拉线满足要求。附件 3 承力索、放线牵张力计算1、出口张力的确定: 当放线区段确定后,确定其放线张力时,除应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满足其张力小于导线综合破断力的1/6JRLX/T-361导线为122kN以下),此时可不采取临时防震措施。(1)计算放线张力时可根据下式确定:T=GLn2/8fG-导线每米重量N/mLn?-放线段代表档距的平加2f-放线时的控制弧垂n(2)放线区段的控制档,一般受大档距和交叉跨越物控制。3)经过校验,放线张力大于上述规定时应在控制档内加支撑滚筒防止导线触地,此时可降 低放线张力,以满足上述规定。2、牵引力的确定:(1)牵

9、引力由下式确定:P= m(Tsn+W(h n+h n-i+hn-2+h h)123nn1m-子导线的条数;T-张力机出口张力(N)W-导线每米重量(N/m)g -滑轮磨阻系数(1.015)n-放线段内放线滑车个数h-各档间杆塔悬挂点高差牵引机的保安整定值为pB=P+1000 (N),当牵引力超过该保安值时,应自动熄火停车或发出警 报。以便操作人员立即停止牵引,防止事故发生。(2) 临锚系统受力:a. 导线:放线时临锚张力:PLW(平均运行张力)b. 导线最大临锚张力,PLmaxWl.lX (平均运行张力)(3) 耐张塔挂线张力计算:a. 导线单侧挂线牵张力:PQ2.5滑子拉线地锚安全系数=4.3/0.42=10.232.5封闭网拉线地锚安全系数=4.3/0.64=6.712.5由以上计算可知各种地锚受力均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