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化测控题及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794591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化测控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化测控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化测控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化测控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化测控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化测控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化测控题及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优化测控1 藤野先生作业导航1.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人生选择;2.仔细体味重点语句的含义;3.掌握一定量的字音、词义。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芦_ _名 托_ 绯红_ 不逊_ 诘责_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恰切解释。除下帽来,油光可鉴_。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_。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_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_一段落已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部时事的片子。_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_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揣摩所填词语的意味。也有解散辫

2、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_,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_极了。大概是_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_似的喝采4.“每当想偷懒时,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假设藤野先生说出抑扬顿挫的话,可能会说什么呢?试写一下(30字左右)。课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3、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5.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6.“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_,表达出作者_的情感。“这样”指代_,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7.“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

4、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8.“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9.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拓展创新第十一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5、。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

6、成行。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想

7、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10.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11.“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2.“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13.“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改成问句为:_。14.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15.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16.这所小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17.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专题活动利用你手头的书籍或通过上网查询,你能填写出以下内容吗?鲁迅小说集: 鲁迅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作品中的农

8、民形象: 鲁迅“看 / 被看”模式的主要作品: 鲁迅散文集: 鲁迅杂文集: 口语交际(10分)新 课 标 第 一网鲁宝元先生做过一项调查,曾问过一些学汉语的日本留学生,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日本人是谁。有人回答说,是为恢复日中邦交作出贡献的前首相田中角荣,有人说,是电视剧阿信主角的扮演者中野良子。鲁宝元先生说,你们的回答都不够准确,最为中国人所熟知,又为中国人所尊敬的是一位叫作藤野严九郎的人。同学们听了都惊奇地问,藤野严九郎是谁,如果你是鲁宝元先生,应该怎样来向同学们介绍藤野先生?如果你应邀到藤野先生的故乡去访问,你又应该怎么说?写作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恩师。在鲁迅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

9、在追求中常遭侮辱的时候,是藤野先生给了他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恩师难忘。在你近八年的求学生涯中,有没有令你感念的恩师呢?在班里和同学交流一下。1 藤野先生一、1.荟 匿 辞 2.照 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这里是动词,放映。 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3.油光可鉴 标致 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用反语表明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和嘲讽。 物以希为贵 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

10、给予特殊的关照,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而是“物以希为贵”,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自尊心。 酒醉 “酒醉”是形容人处于高度兴奋、迷狂以致难以自已的状态。这里说的是国人“闲看”枪毙犯人时的表现。看客们不但对自己受剥削受压迫麻木不仁,而且对他人受残害而抱围观、鉴赏、兴奋不已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作者对黑暗政治的压迫下和落后封闭的文化熏染下的国民的劣根性表示了极大的愤慨。4.略(答案能联系课文内容,模仿藤野先生口吻,说些鼓舞鲁迅奋进的话语即可)二、(一)5.主要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6.只不过 对东京的失望

11、“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这一句领起前两段内容,写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7.“确”表示肯定花的漂亮;“但”表转折,花虽然漂亮,可是人却是丑陋的,令人作呕。8.“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身上。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9.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在东京的所见,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促使先生对东京失望,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或者说这一部分写清国留学生学跳舞、赏樱花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答对大意即可)(二)10.主要讲述了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始终没有教师肯留下,一位代课的女大学生为了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自

12、己的一生,成了永远的第十一位。11.“因为各方面条件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开头写“走”与后文女教师的“留”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女教师精神的可贵。12.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背诵女教师第一节课教他们的古诗,以此来挽留女教师。13.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呢?14.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以及身为教师的神圣使命感使代课教师脚步停住了。她选择了留下,并且一留就是二十年。15.说明女教师为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一切,而自己却一贫如洗,连一张照片都没有。16.新生开学第一课,在小山坡上学生们背诵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作为开学典礼,以示对女教师的纪念。1

13、7.“第十一位”浓缩了这个感人故事的精髓,具有更强烈的震撼力。同时,用数字为题,题目新颖,耐人寻味。三、四略。五.提示:学生可以口头作文也可以书面作文,可选取老师的典型事例,学习藤野先生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也可以记某个比较难忘的片断,等等。尽由他们自己发挥。2 我的母亲作业导航1.深入品味饱含对母亲敬爱之情的语句;2.了解母亲的性格和教子的方式;3.对作者的母亲作一点儿评价。积累与运用1.请按原文填空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_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_过我。_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_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_人,_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2.这些词你陌生吗,试试标出它们的正确读音。宽恕_ 庶祖母_ 筹备_ 吹笙_ 摹画_ 翳_3.读一读,想一想:下列加点词在句中怎样解释更恰当。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_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_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4.考考你:“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诸葛亮、刘备是_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几个:_,你还知道里面哪些文角的名字吗?_“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史文恭、花荣是_里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试说出与他们有关的回目或典故:_。课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