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793937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二语文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8 月月考高二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由文学本体向历史本体转化的史记李胜召 何伟以事为中心的史体虽然涉及到人,但它忽略了人的历史主体性,导致历史成了静止的、片段的,甚至使历史远不是历史原貌,即历史本体。文学理论家刘再复先生在论文学的主体性中指出 : “文艺创作要把人放到历史运动中的实践主体的地位上,即把实践的人看作历史运动的轴心, 看作历史的主人。 ”文艺创作要高度重视人的精神主体性。 因为“文学作为一种审美行动, 可以将情感的非理性、 随机性置于适当的区间, 以承诺情感的审美释放与慰藉而回归

2、自己”。文学近于“存在之本真”,“回归自己”也就是回归作品人物的本真。因为涉及到人,就有主、客体之分,就有主体的情感和客体的情感之分。 史记中体现人的情感因素时分为两方面:写人物情感即客体的情感。在写人时,侧重写人的内心世界、 精神生活,也就是写人的心,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可以证明。作者写李斯的五处独白 : 第一处是当他入厕见鼠与入仓见鼠之后,曾感叹道: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当他功高盖世之时,又慨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太盛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当李斯被赵高胁迫,不得不依附逆乱时,又垂泪长叹曰 : “嗟乎!独遭乱世,既已不能死,安托

3、命哉!”当他被赵高囚于狱中,更愤而叹曰 : “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第五处是他被杀前叹息不能与儿子再牵黄犬逐狡兔。 司马迁对李斯心理活动的详细描写, 使李斯阴险、 无耻的品质更趋于历史原貌。流露出作者主体的情感。由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地位和审美观的不同,加之作者写作的目的、 角度、 视点的不同, 呈现出来的文本多多少少都会流露出作者主观的情感和思维。鲁迅谈到史记时讲道: “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 , 发于情 , 肆于心而为文。”所以史记里写出的形象,只能是作者眼中的形象、心中的形象,作品被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的印迹。 如司马迁把项羽归入到“本纪

4、”, 把陈涉归入到“世家”里, 无不出于自己对项羽以及陈涉的个人推崇。在伍子胥列传中,司马迁把拒捕的主角由伍尚改为伍子胥,把破郢后的“挞墓”、“鞭墓”改为“掘墓鞭尸”。这些都能体现出作者本人的审美理想。由上述推论,我们可以很形象地看到, 史记所展现的历史时空的存在形式是历史具体存在 , 要把握住历史原貌, 就要把握具体的历史存在。在用文字这种符号记录时, 注重人的情感 , 就是尊重人性, 尊重历史 , 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就充分认识到了人的历史主体性。又因文学即人学 , 情感所及, 发而为文, 所以文学比一切文化样式更能表达这种人性的冲动情感,但是文学本体又是不可触摸的。因此, 我们只能通过具体的

5、文学存在形式来把握文学的本体,继而更进一步去感悟司马迁笔下历史的存在形式。传记本身就具有文学性, 只是后人将历史与文学区分得过于清晰, 忽略了人的情感存在、人的历史主体性。在史记中,司马迁把人从历史中解放出来, 把他们描写得栩栩如生。这种文学性的真实才是距离历史本体最近的历史存在形式。(摘自作家 ,有删改)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文学近于“存在之本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作品倘以事为中心,自然就会忽略人的主体性,从而难以做到“存在之本真”。B. 史记在写人时既注重客体情感又注入主体情感,因此它做到了“存在之本真”。C. 所谓“存在之本真”,就是要把历史人物当作历史的主人即历史的

6、主要人物来写。D. 所谓“存在之本真”,就是回归自己的本真,即回归到作者自己的真实情感的本真。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史记“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的一项是A. 史记把项羽归入“本纪”,陈涉归入“世家”。B. 史记把伍子胥“挞墓”、“鞭墓”改为“掘墓鞭尸”。C. 史记中的许多形象是作者眼中的形象、心中的形象。D. 史记描写了历史人物的心理,使之更趋于历史原貌。3. 下列对作者观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在于,前者忽略人的情感存在,后者忽略人的历史主体性。B. 以事为中心的史体是连续不断的,可以用来还原历史原貌即历史本体。C. 司马迁把人从历史

7、中解放出来,把他们描写得栩栩如生,这样的人物才是最接近历史存在形式的历史本体。D. 史记写人尊重人性,尊重历史,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作品的文学性的重视。【答案】 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根据原文内容,文学作品无论是叙事还是写人,都不会忽略人的主体性;C项,“主人”不是“主要人物”,原文没有这样说,无中生有;D “回归自己”中的“自己”指的是作品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2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

8、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根据“肆于心而为文”可知此题要选择的是体现作者主体情感的 内容,D项,属于客体情感。【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前者忽略人的情感存在,后者忽略人的历史主体性”无中生有;B项,作者认为“以事为中心的史体导致历史成了静止的、片段的,甚至使历史远不是历史原貌,即历史本体”;D项,体现出的是作者对人的历史主体性的重视。【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

9、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许孜字季义,东阳吴宁人也。孝友恭让,敏而好学。年二十,师事预章太守会稽孔冲,受诗书礼易及孝经 论语。学竟,还乡里。冲在郡丧亡,孜闻问尽哀, 负担奔赴,送丧还会稽,蔬食执役,制服三年。俄而二亲没,柴毁骨立,杖而能起,建墓于 县之东山,躬自负土,不受乡人之助。或愍孜羸惫,苦求来助,孜昼则不逆,夜便除之。 每一悲号,鸟兽翔集。孜以方营大功,乃弃其妻,镇宿墓所,列植松柏亘五六里。时有鹿 犯其松栽,孜悲叹曰:“鹿独不念

10、我乎!”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置于所犯栽下。孜怅 惋不已,乃为作冢,埋于隧侧。猛兽即于孜前自扑而死,孜益叹息,又取埋之。自后树木滋 茂,而无犯者。积二十余年,孜乃更娶妻,立宅墓次,烝烝朝夕,奉亡如存,鹰雉栖其梁, 小学+初中+高中暮鹿与猛兽扰其庭圃,交颈同游,不相搏噬。元康中,郡察孝廉,不起,巾褐终身。年八十余,卒于家。邑人号其居为孝顺里。咸康 中,太守张虞上疏曰:“臣闻圣贤明训存乎举善,褒贬所兴,不远千载。谨案所领吴宁县物 故人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当其奉师,则在三之义尽;及其 丧亲,实古今之所难。咸称殊类致感,猛兽弭害。虽臣不及见,然备闻斯语,窃谓蔡顺、董 黯无以

11、过之。孜没积年,其子尚在,性行纯意,今亦家于墓侧。臣以为孜之履操,世所希逮, 宜标其令迹,甄其后嗣,以酬既往,以奖方来。阳秋传曰:“善善及其子孙。 臣不达大体,请台量议。”疏奏,诏旌表门闾,蠲复子孙。其子生亦有孝行,图孜像于堂, 朝夕拜焉。(选自晋书)注:大功:丧服名,五服之一,服丧期九个月。在三:国语晋语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 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一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后以“在三”为礼敬君、父、师的典故。甄:造就。 蠲复:免除赋税或劳役。4 .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竟,还乡里竟:完毕 B.邑人号其居为孝顺里

12、号:名称C.与物恭让,言行不贰贰:背离 D. 臣以为孜之履操,世所希逮逮:赶得上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孜“至性孝友”的一组是()冲在郡丧亡,孜闻问尽哀躬自负土,不受乡人之助立宅墓次,烝烝朝夕,奉亡如存元康中, 郡察孝廉,不起孜没积年,其子尚在疏奏, 诏旌表门闾,蠲复子孙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自己的老师去世后,许孜就带着行李前去奔丧,护送老师的灵柩回会稽,吃粗劣的食 物,担任劳役,坚持服丧三年。B.许孜在父母去世后因哀丧过度骨瘦如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在为父母建立坟墓时, 却仍不接受乡人的帮助。C.由于许孜的孝敬以及规范

13、的驯养,那些栖息在他屋梁上的鹰和雉以及庭院中的鹿和猛兽 都亲密共处,不互相斗咬。D.咸康年间的一位太守张虞认为,自己尽管没有看到许孜的孝行连禽兽都打动了的场面, 小学+初中+高中但至少认为蔡顺、董黯也不能超过他。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或愍孜羸惫,苦求来助,孜昼则不逆,夜便除之。( 2 )臣以为孜之履操,世所希逮,宜标其令迹,甄其后嗣,以酬既往,以奖方来。【答案】 4. B 5. A 6. C7. ( 1 )有的人怜惜许孜病弱劳累,苦苦请求来帮助他(背土) ,许孜白天就顺从他们的好意不拒绝,到晚上就把他们背的土去掉。【 2 )我认为许孜的行为德操,世上很少有人比得上,

14、应该标榜他美好的事迹,培养造就他的后代,以酬报以往他所做的事,以勉励将来的人。【解析】【 4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平时注意积累, 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B项,号:动词,称呼,号称。【 5 题详解】这是一道考核信息筛选能力的题目, 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 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 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 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 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还有某人的什么做法、 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景物或物象特征的分析等,

15、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题中表明许孜淡泊名利,不愿为官;只是陈述许孜已没、有子尚存的事实;写的是许孜去世后,皇帝对他及其后人的奖励,排除这三项即可得到答案。【 6 题详解】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 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 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C项,“规范的驯养”于文无据,无中生有。【 7 题详解】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 答题时注意直译, 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 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或:有的人;愍:怜惜;除:去掉;之:代词,背的土;以为:认为;履:行为;逮:比得上;宜:应该;酬:培养造就。【点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 注意直译,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 如词类的活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