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备考策略.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791531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备考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高考语文备考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高考语文备考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高考语文备考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语文备考策略.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高考语文备考策略语文复习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是头绪过于纷繁杂乱,而且似乎没有要点可抓,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我想,确定一个科学的复习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定能使语文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整体把握复习规律 【关键词】统筹 教材 效益 语文复习应遵循怎样的思路?我的想法是“科学统筹,提高效率;回归教材,强化记忆;熟悉题型,掌握规律;查缺补漏,追求效益”。就是说,在复习的初始阶段应对整个复习加以统筹,要做到心中有数。高三语文复习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通过对教材的系统梳理,强化识记内容的复习; 第二步:针对高考题型进行强化训练,训练的重点在质不全在量,

2、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研究摸索总结解题规律; 第三步:通过测试诊断复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解决疑难问题。 复习过程中“教材”被忽视的现象不可谓不严重,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资源浪费。教材既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文学常识”和“名句默写”,也是我们进行文言文复习的重要依据,还是我们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针对题型专项突破 【关键词】题型 规律 表达 能否熟练掌握重点题型的解题规律并灵活运用,往往决定着高考的成败。比如,现代文阅读,我们就可以遵循下面的方法顺利找到答案:读一读明确内容,整体把握;画一画抓住重点,快速入题;理一理理清层次,辨明关系;审一审审清题干,有效排除;找一找锁定区域,注意标志;比一比掌握

3、方法,精心比较。至于主观试题,其情形往往更为复杂,但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比如在诗歌鉴赏复习时,我们不妨关注如下要点: 了解诗歌类别,掌握内在规律; 熟知基本题型,吃透高考试题; 结论简洁明确,明晓术语含义; 强化分析过程,提高表达能力。 无论是边塞征戍诗、爱情怨女诗、山水田园诗,还是思乡宦游诗、咏物抒怀诗、即景抒情诗,每一类诗歌似乎都暗藏着特有的审美规律,如果能对此有所了解,必定会为解题带来方便。 另外,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其问题设计无外乎意境分析、技巧分析、推敲炼字、把握风格、比较辨析等几个方面。只要在复习过程中“吃透”高考试题,不难摸索出解题的一般规律。 能力提升讲求技巧 【关键词

4、】技巧 形象 综合 与某些试题相比,文学作品主观阅读也许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其间似乎难寻章法,这就要求考生在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同时,适当借助辅导材料,熟悉文学作品阅读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比如: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就需要考生具备从多个角度对作品进行综合鉴赏的能力,其中包括,从修辞方法角度鉴赏的能力、从描写手法(细节、白描、角度、层次、对比、衬托、联想、想象等)角度鉴赏的能力、从抒情手法(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角度鉴赏的能力、从表达方式角度鉴赏的能力、从叙述顺序角度鉴赏的能力、从人称转换角度鉴赏的能力、从选材剪裁(以小见大、以实写虚、点面结合、另出新意

5、、详略主次等)角度鉴赏的能力、从脉络结构(线索、顺序、抑扬、铺垫、照应、悬念、波澜等)角度鉴赏的能力等等。 应对写作贵在方法 【关键词】审题 选材 文体 写作在语文考试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可是往往因为苦于难以找到突破瓶颈的有效方法,它也往往成为复习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 面对作文,“畏惧”、“无奈”大可不必。在复习中,考生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过好审题关。 八个字:看准,读全,弄懂,讨巧。所谓“看准”是指不放过每一个字眼,这样就不至于将“今年花胜去年红”看成“今年花盛去年红”,也不至于不顾“为题”而另起炉灶了。所谓“读全”是指一定要关注材料对“题目”或“话题”的暗示与限制。比如,“

6、有这样一段由成功人士代言的广告语:人生如登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我能!请联系你的感受和认识,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试题为命题作文,但在“我能”之前又有一则材料。这就要求考生格外留意。“弄懂”则是指思考“题目”或“话题”的思想内涵,进而明确写作要点。比如,“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绘东家之子时写到: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度不仅是评价美丑的标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更是具有普遍意义。请以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里的度显然有其更为深刻的内涵。 至于“讨巧”则是要善于利用所给条件,降低写作的风险。比如,“黄金非宝书

7、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马英九被台湾民众视为心目中最称职的父亲,这是他经常教育女儿的一句话。这句话值得每一个人思考。要求:正确理解上面的文字,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一作文题在要求中明确提出“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因而可以有效利用。 第二,过好材料关。 好的材料从哪里来?六个字“用本,索源,活用”。 “用本”即用好教材。从教材中寻找写作素材是重要且简捷的途径。我们在学习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的过程中,应善于从中选取材料,尤其要善于研究作者的思想乃至人生经历,从中有所领悟,并以此作为写作的素材。“索源”即关注生活。“活用”是指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审视同一个材料,并领会其实质,进而起到“记一当十”的效果。 第三,练就看家文体。 文体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问题是如何运用。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妨自己多留意,多练习,多摸索,多请教,努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看家文体”,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