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7903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望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望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望岳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望岳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望岳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岳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岳教案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当堂成诵。2、理解诗意,感悟情怀。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情怀。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他眼望苍生、肩挑天下,他用忧国忧民的情怀俯视大唐,他就是诗圣杜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青年时代写下的望岳二、出示目标1、熟读诗歌、当堂成诵。2、理解诗意、感悟情怀。三、预习展示1、学生介绍他所认识的杜甫。2、出示幻灯片:杜甫介绍(简单明了)四、初读感知读岳1、初读诗歌,感悟情怀。(学生自由读、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诗)2、指名读。(一位学生读,要求大家认真听,找一位同学评价,并让评价的同学试着读

2、出他的理解。)3、教师范读。出示幻灯片: 你读到了一个 的泰山形象。(学生回答)(答案多姿多彩,基本围绕高大巍峨、雄奇壮丽等词语) 4、全班齐读,读出泰山的“高大巍峨”五、文本探析品岳1、出示四幅泰山风景图片,分别对应诗中四联,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诗意将二者分别对应起来。(目的是让学生在直观的印象中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更好的感悟泰山形象。)2、再读诗歌,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内容。(学生可以选取其中任何一联进行品析,形式不限、顺序不限)此处让同学们观察图片和诗歌本身,并点明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先分析前三联。对前三联的分析:首联 望泰山之 。颔联 望泰山之 。颈联 望泰山之 。温馨提示:前

3、面横线上填写“望”的角度,后面横线上填写所望风景的特点。小组合作探究,谈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意思接近则可,目的是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联想力。(1)首联:遥望/远望 无边无际/广阔/广袤 紧扣“未了”两个字引导分析。(2)颔联:近望 神奇秀丽/险峻等 通过引导学生品析词语“钟”与“割”及修辞方法体味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险峻。链接:炼字方法:字义,句义,用意。(教给炼字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钟”:拟人“割”:比喻、夸张首联“岱宗夫如何”,运用设问句更好的表现出诗人见到泰山时的惊叹和对泰山的赞美之情。(3)颈联:凝望 幽深等 由景及人过渡: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到位,将杜甫的心理揣摩的淋漓尽致。自古尾联被看做是

4、富含哲理的佳句,我们一起来分析尾联。尾联 望泰山而生情。引导学生在横线上填入“神”,“神望”,因为“会当”二字说明此时诗人并未登上泰山,那么所望之景则是诗人的想象。过渡:尾联神望而生情,生的什么情呢?学生思考,指名回答。体会杜甫的雄心壮志。3、全班齐读,读出诗人的雄心壮志。六、拓展延伸赏岳出示背景,“落第而归”面对巍巍泰山竟生发出如此豪迈之情,反映出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结合背景分析诗人形象。师:杜甫青年便有“窃比稷与契”的情怀,就常以“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自任。青年的杜甫便是一个兼济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人!过渡:我们都知道杜甫一生坎坷,晚年穷困潦倒。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剧命运后,诗人的情怀改变了吗?出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王安石杜甫画像自古众多的士大夫们都选择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的情怀仍像当年一样雄壮,这首诗就是他面对巍巍泰山许下的铮铮誓言,无论“穷”“达”,兼济天下的情怀始终未变!他还是那个“宁舍己,以利人”的杜甫,还是那个心系天下苍生的杜甫!其实,杜甫本身就是一座不可超越的雄壮巍峨的高山,让我们带着对杜甫的崇敬之情,齐诵这首诗!七、激情朗诵诵岳 全班起立,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