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初探.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782300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产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围产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围产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围产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围产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围产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产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初探.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围产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初探作者:杨华琼单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民医院,四川 苍溪【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围产期孕产妇出现严重并发症的住院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妊娠并发症中,主要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胎膜早破,经过合理的护理后,母婴恢复良好。结论:加强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提供合理饮食;加强孕期的监测和分娩期护理,积极预防产后感染;加强新生儿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 【关键词】 妊娠;围产期;护理从妊娠第28周至分娩后7 d,称为围产期1。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

2、改变,孕产妇心理情绪的变化日益得到重视。同时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肯定精神关怀对健康的意义,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选择我院自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围产期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的住院患者62例,由于我们严密观察和细心护理,处理及时,孕产妇全部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产前检查确诊并住院分娩的妊娠并发症患者62例,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30例,双胎2例。年龄2438岁,平均28.5岁。住院时间1217 d,平均15 d。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5例,胎膜早破15例,胎儿窘迫12例,羊水过少6例,早产4例。所有

3、患者均无脑部器质性疾病,排除癫痫等。2 护理措施2.1 产前护理:研究表明,孕期听课、接受咨询和指导次数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呈负相关2。因此,要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广泛宣传有关孕前、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知识,让孕妇树立起正确的生育观和良好的健康行为,对重男轻女的家庭进行优生优育宣教,改变世俗观念。对有抑郁症病史或精神病家族史、妊娠合并症等高危人群重点保健,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预防产后抑郁症。同时控制饮食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方法3,每天进食46次,睡前必须进食1次,以保证供给婴儿的需要,防止夜间发生低血糖。水果每天1个,安排于两餐之间,选择苹果、桔子等含糖量低的水果。除蛋白质以外,副食

4、的量以孕期体重每月增长不超过1.5 kg为适宜。饮食控制是否合适,还要进行血糖及尿酮体的监测4。要热情与孕妇进行交谈,谈工作、谈生活,分散期待性心理。通俗易懂地讲明受孕、妊娠、分娩的进程和妊娠时的内分泌变化,指出焦虑的原因所在和足月生育的重要性。2.2 产时护理:临产时密切注意患者血压及产程进展情况,做好阴道分娩或剖宫产的术前准备,密切注意胎心、胎动情况。及时做好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准备。每4 h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观察有无面色苍白、饥饿感、恶心和呕吐等低血糖表现。丈夫是妻子情绪的支持者,分娩期丈夫的关心、体贴、照顾能减轻妻子的产痛,有效地减少抑郁情绪的产生,同时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

5、的态度也会影响产妇的情绪。临床实践证明,改善产科住院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开展陪护分娩,有利于减轻产妇心理压力5。2.3 产后护理:早产儿抵抗力弱,出生后均宜按早产儿护理,保持室温2628,湿度50%60%;必要时暖箱保暖,每2 h测1次体温,及时调节温、湿度,使新生儿体温保持在3637.4;给予低流量间断吸氧,避免高浓度氧对新生儿视网膜的损害。对不良个性的产妇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对既往有精神异常病史或抑郁症家族史的产妇,应定期请心理卫生专业人员进行观察,并令其充分体息,避免疲劳过度和长时间的心理负担;对高龄初产及纯母乳喂养的产妇,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指导和帮助她们处理、减轻生

6、活中的应激压力;对于有焦虑症状、手术产等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提供更多的帮助,使其正确认识社会和处理生活难题,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同时密切观察产妇对婴儿的态度,若有必要,母婴分离。鼓励母乳喂养以延迟儿童糖尿病的发生,定期复查血糖。3 讨论 妊娠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初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而过度焦虑,导致一系列心理与生理反应,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宫缩乏力,使产程延长,疼痛敏感,产后出血量增多6。本组62例妊娠并发症患者中共占统计数量的6.5%,同时并发症相对严重,这说明了开展围产期保健工作的必要性,也说明了孕产妇保健工作的正确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

7、亡率和病残儿的出生率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只有加强围产期系统管理,才能降低高危因素,才能及早地发现高危孕妇,只有提高产前检查质量,搞好高危孕妇的筛查,才能保证及时对高危孕妇的监护和治疗。 我们知道,产妇在围产期内,因职业、年龄、文化、经济状况、生育经历、家庭关系、孕前性格等的差异,所产生的心理变化也不尽相同。早产、难产、产程延长、产时剧烈疼痛、产后大出血、胎儿的发育、产后泌乳与否等都与妊娠时的心理状态有关。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工作,对产妇要热情、细致、耐心说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答孕妇的各种心理矛盾,并指导家属对其关心、体贴、照顾,使其感到温暖、宽慰。指导孕妇进行胎救

8、,通过胎教形式促使胎儿宫内智力发展。 总之,围产期的护理是一项繁琐的艰苦工作,需要在全社会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充分发挥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作用的同时加强围产保健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业务水平,才能顺利完成。只有搞好妇幼护理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孕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及高危孕妇的发生率。【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2.2安详梅,谢景芳.晚期妊娠孕妇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4):468.3杨慧霞,董悦.加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产妇科杂志,2003,38(3):129.4董玉英,江明礼.妊娠期糖尿病519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2):685.5张敏.全程导乐分娩模式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8):584.6郭丽岳,白炳清,龙 鲸.孕产妇的心理状况与分娩方式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5):281.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