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水利工作改制规划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775223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水利工作改制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水利工作改制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水利工作改制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年水利工作改制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年水利工作改制规划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水利工作改制规划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水利工作改制规划调研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利工作改制规划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事业改革开展的战略部署,促进全市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开展,年7月底至8月初,市政协组成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市政协研究室、经济委,市水务局、发改委、农业局等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调研组,就全市水利根底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在思茅、景东、镇沅、江城等县(区)召开由县(区)政府、相关涉水部门和单位分管领导以及局部市政协委员参加的座谈会,实地走访查看了5县(区)已建、在建和拟建的局部水利工程,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形成此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水利根底设施建设的根本情况 (一)全市水资源概况。市纵横,溪流众

2、多,水利资源丰富,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毫米。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600余条,径流面积在5000km2以上的河流有5条、2023005000km2的有17条、20230202300km2的有41条。全市总径流面积45385km2,分属(江)、江、(江)三大流域,年径流量326.12亿m3,占全省的14.7%。其中,流域15341.7km2,占33.8%,产水量为112.6亿m3;江流域27768.5km2,占61.2%,产水量为174.6亿m3;流域2274.8km2,占5%,产水量为23.94亿m3。全市水利资源的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山区少、坝区多,在时间上表现出冬春季节少、夏秋季节多的特点。

3、(二)全市水利根底设施建设情况。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利根底设施建设,团结和带着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大干水利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水利投资25.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倍。截止202322年底,全市共建成中型水库13座、小 (一)型水库59座、小 (二)型水库218座、塘坝368座,引水工程4.9万余件。水利工程总件数达5万多件。蓄水库容到达5.3亿m3,人均库容204.9m3;年供水能力达11.8亿m3,人均供水量456m3。有效灌溉面积173万亩,有效灌溉率达22.6%。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7%。水利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

4、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突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水利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建设了一批骨干水源工程。续建完成了、口中型水库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了镇沅五一、小坝子、景谷曼转河中型水库及8座重点小 (一)型水库工程;新建水厂4座。全市新增蓄水库容6256.6万m3,新增年供水能力1.2亿m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十五时期提高了1.3个百分点。 2、加快病险水利设施除险加固,防灾减灾效益良好。五年共投资2.5亿元,实现防灾减灾效益8.1亿元。全面完成了4座中型、30座小 (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加了蓄水量、发挥了综合效益,保障了

5、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平安。积极争取8条中小河流列入国家年2023年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规划,预计投资1.88亿元,年内将开工治理3条。概算投资2.98亿元的孟连中缅界河、江城中越界河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将整治河堤63.3公里。 3、重视城乡居民饮水平安,民生水利得到改善。“十一五期间,投资2.74亿元,共解决了2023县(区)61.22万农村人口饮水平安问题;投资2.6亿元,新建成农村“五小水利工程17851件,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投资755万元,实施农村水电电气化、小水电代燃料建设工程,为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电力支持。各县(区)城镇供排水管网体系建设顺利推进,管网覆盖范围进一

6、步扩大,供水水质合格率明显提高。工业园区的2个水库、3个水厂已建成投入使用,第三水厂开始向思茅主XX县区供水。思茅主XX县区供水水质合格率达99%,日平均供水2.96万立方米。 4、强化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取得新进展。一是加强水文网络建设。建成国家根本水文站14个,专用水文站2023个,泥沙站2023个,土壤墒情站6个,蒸发站15个,水质常规监测断面37个,雨量站131个,根本形成了覆盖全市主要、湖库和饮水水源地的水文要素信息监测、采集、分析、传输水文网络体系。二是强化依法治水。先后公布和修订了市主XX县区供水管理方法、市主XX县区排水管理方法、市思茅河道管理方法等一批地方性法规,水

7、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坚持每年向社会发布市水资源公报;组建了全市水政监察队伍,水政监察执法工作得到加强。三是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力度。全市共争取污水处理工程2023个,工程总投资54366.36万元,累计到位资金1722023.37万元,累计完成投资25143.1万元。思茅二期、景谷及墨江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其他县(区)7个污水处理厂正抓紧推进。四是重视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水源地保护。全市县级以上城市供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大。实施了7件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6km2,保护生态面积2273km2。思茅中心XX县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被列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外国政

8、府贷款备选规划,工程已通过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省发改委评审。 5、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全市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7.83万亩。认真组织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了概算投资1999.97万元的全省重点中型灌区景东县川河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设。全市新建、维修改造沟渠48531件,其中流量0.3m3/s以上沟渠262件,控制水量2023.42亿m3,机电提灌78处。新增灌溉面积1.72万亩,改善灌溉13.7516万亩。 6、创新机制体制,水利改革稳步推进。2023年完成了市级水务一体化改革,202322年完成了各县(区)城乡水务

9、一体化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推进,水价改革继续深化。进一步加快推进以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6个县根本完成了改革任务,4个县完成了60%,今年内将全面完成。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根底性作用。各县(区)加快了水价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主XX县区综合水价达3.5元/m3。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水利根底设施仍然脆弱。一是水利设施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全市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设施坝区多、山区少,水利有效灌溉程度仅为22.6%,近4/5的耕地“

10、靠天吃饭。现有水库人饮或农田灌溉水利设施不配套,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沟渠防渗标准低,供水保障能力弱。按现有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至2023年和2023年,全市将分别缺水2023.7亿m3、17.3亿m3,缺水率分别达47.6%和59.5%。二是骨干水源工程较少。全市小型水库占已建成水库的比例高达95.5%。三是病险水利设施较多。已建成的290座水库中,小 (二)型以上病险水库占到了总数的76%。四是蓄引水比例不合理,供水保证率低。蓄水工程仅占总供水量的30.6%,蓄引水比为1: 2.2。五是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滞后。泥石流、滑坡、山洪等灾害监测与防御能力缺乏。县(区)及乡(镇)集镇人口集

11、中的地方防洪工程体系薄弱,非工程措施体系不健全,防洪标准偏低。全市约有40%的人口、15%的耕地和3.14%的工农业总产值直接受洪水威胁。抗旱根底设施薄弱,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滞后,抗旱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水公共平安事件的能力还不强。六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我市水资源量占全省的14.6%,居全省第一,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幅明显,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与城市、人口、耕地等分布极不协调。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4.7%(不含水电开发),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2、全国平均水平的1/7。 (二)水利建设投入仍然缺乏。一是工程建设投入不多。“十一五期间完成的25.2亿元水利基建

12、投资,仅占全市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并且根本集中在了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型水利设施方面财政投入相对缺乏,特别是农村取消“两工之后,基层“五小水利投入锐减,建设力度明显放缓。二是前期工作经费、配套资金等筹措困难。水利工程工程前期工作经费投入缺乏,配套资金没有及时足额到位,致使一些亟需建设的骨干水源、民生水利及病险水利设施除险加固工程前期规划不到位,工程储藏缺乏,制约了工程的规划、论证、储藏,影响了全市向国家、省争取支持和建设的力度。 (三)城乡居民饮水水利设施建设压力大。城市及农村水源建设滞后,城乡平安饮水覆盖率低,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

13、关的水利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农村居民饮水平安困难面大。全市78.17万农村居民饮水平安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占全市总人口的30%,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37.4%;已解决饮水平安的局部地区,建设标准低、水源不稳、水源保护压力大、保障程度不高,集中式供水比重低。二是城镇居民平安饮水保障能力不高。孟连、景东、西盟、等县城供水仍靠天然河道径流引水,平安隐患较大。 (四)“重建轻管轻用现象较为普遍。我市国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49个(其中纯公益性水管单位33个,准公益性水管单位16个),现有职工428人(其中退休人员70人)。水管人员冗员多、年龄偏大、历史包袱重。一是小 (一)型以上水库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及

14、资金投入缺乏,“两费(即公益性岗位人员根本支出和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还没有完全足额落实。二是小 (二)型水库的管理人员和经费根本没有落实,以包代管、以租代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水库的运行维护管理还处于空白。三是大量的农村“五小水利设施更是无人管护,尤其是农村“两工取消后,情况更为严重。四是已建成的水利设施中,尤其是投资比较大的骨干水源工程,除国家和省里的投入外,市县(区)配套资金缺乏,致使沟渠等硬件根底设施配套不完善,蓄水、防洪、人饮、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发挥不充分。 (五)水利建设、管理和经营人才匮乏。目前全市水利系统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文化与专业知识结构出现断层,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水利专

15、业人才紧缺。一是水利部门现有的人员数量、结构和专业知识很难适应水利事业开展的需要。全市水利系统在职职工142023人,其中水利及相近专业人员578人,占41,平均年龄接近50岁,特别市水务局在职职工平均年龄高达52岁。二是基层水利单位专业技术设备老化,办公条件简陋,工作经费缺乏,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三是缺乏培养和引进中高级人才的鼓励机制和物质根底。 (六)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亟待深化。水利科学开展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行业能力还不适应现代水利事业开展的要求。一是水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水利根底设施投资、建设和管理职责尚不够明确,“一龙治水,多龙管水的局面还没有真正改变;二是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现行农用水费

16、价格还没有表达价值规律,有的地方甚至连收取水费都很困难;三是水利投融资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三、加快推进全市水利根底设施建设的建议 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发()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等机遇,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民生优先、促进开展的原那么,以保障供水平安、防洪平安、生态平安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开展的战略部署,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为推进生态、和谐、妙曼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抓好工程储藏。从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开展全局和经济平安、生态平安、边防稳固的高度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