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 八年级地理毕业考试说明.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76828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市 八年级地理毕业考试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淮安市 八年级地理毕业考试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淮安市 八年级地理毕业考试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淮安市 八年级地理毕业考试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淮安市 八年级地理毕业考试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淮安市 八年级地理毕业考试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市 八年级地理毕业考试说明.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淮安市2009年八年级地理毕业考试说明地理学科一、考试的范围和方式地理考试的范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人教版)内容。命题的依据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本考试说明。考试采取笔试的方式。二、考试的内容和要求(根据课程标准内容顺序编排)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1)列举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3)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2地球仪(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经纬线、经纬度、半球划分及特殊的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

2、)。(2)了解建立经纬网的重要意义。(二)地图1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能识别常用图例。2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山体不同部位。3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能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一)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1)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所占比例,了解海陆分布特点。(2)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况及地理分布。(3)了解世界上主要的半岛、岛屿和海峡。2海陆变迁(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二)天气与气候1天气气候与我们的生

3、活(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并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特点。3主要气候类型(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找出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地区并说出其特点。(2)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三)居民与聚落1人口与人种(1)学会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说明世界人口增长

4、和分布的特点。(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地区。2语言和宗教(1)了解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2)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代表性建筑物。3聚落(1)了解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基本特点。(2)举例说出聚落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四)发展和合作1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1)运用数据和实例说明世界上主要国家在人口、面积、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2)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并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含义。2国际合作(1)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了解联合国的概括及其在国际合作中

5、的作用。(五)认识区域 1认识大洲亚洲(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认识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4)通过实例说明亚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2认识地区(1)中东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指出中东地区石油分布、生产和出口的情况。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中东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可能导致的问题。说出中东地区宗教和文化差异。(2)欧洲西部在地图上找出欧洲西部及其主要的国家和首都。运用图表说出欧洲西部地形、气候及其特点。了解欧洲西部地区区域性组织一一欧盟。了解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

6、和发达的旅游业。(3)极地地区说出两极地区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了解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3认识国家(1)日本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根据地图,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及地形特点,能够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结合日本的国情,理解其加工贸易发达的经济特点。知道日本主要的工业区及其分布特点。了解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2)印度了解印度人口的现状。通过地图及图片资料,了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印度的工业发展及主要的工业城市。(3)俄罗斯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了解俄

7、罗斯的地形、气候及重要的河流、湖泊。了解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及重要的工业区。了解俄罗斯重要城市及主要运输方式。(4)美国通过地图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和地理位置。利用图表、数字分析美国的民族和人种构成。 了解美国农业发展优势自然条件及主要特点。了解美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一一硅谷。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一)疆域与人口1疆域与行政区划(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能在地图上查找我国领土的“四至点”。(2)在地图上查阅我国的陆疆、海疆,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3)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

8、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2人口与民族(1)了解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知道我国的人口政策。(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3)知道我国民族构成状况,了解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我国少数民族政策。(4)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特点、主要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4)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了解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长江开发利用和黄河治理

9、情况。2自然资源(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2)知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3)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4)举例说明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特征,提高保护资源意识。(三)经济发展(1)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并能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知道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了解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的分布。(2)了解农业包括的主要部门及地位,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的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

10、中的作用及发展特点。(四)地理差异1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运用地图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明确秦岭一淮河一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2)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1)阅读西北地区地形图,了解西北地区的地形是以高原、盆地为主。(2)理解西北地区从东向西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及形成的主要原因。(3)了解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干旱气候与河流、植被关系。(4)知道青藏地区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5)知道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牧区。(五)认识区域1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一北京(1)运用

11、地图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并做出简要评价。(2)利用资料说出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祖国神圣的领土一台湾省(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的位置、范围,能分析台湾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2)明确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3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1)读图说明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优越性。(2)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特点。4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一西双版纳(1)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能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分析“热带动物王国”形成原因。(3)了解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对经济的带动作用。5沟壑纵横

12、的特殊地形区一黄土高原地区(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2)熟悉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3)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带来的后果及治理措施。6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一长江沿江地带(1)能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相对地理位置一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能对位置优越性进行简要讦价。(2)利用相关的图表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特点,并分析该区域内存在的地理差异。(3)了解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南北地带的辐射作用。 (4)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区域内人口、城市、工业结构及空间分布的差异。(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存在的各种生态问题、危害及其治理措施。三、试卷的结构1题型:地理考试试题均为选择题。2各部分比重: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各占15、35和50左右。3难易程度:基础题、稍难题与较难题的比例为7: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