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76787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3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3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3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备考指要】1可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史意义”为线索,对“新文化运动” 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2理解一个结论: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逐步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这一潮流大体上经历了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等阶段。3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将阶级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它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主义,大力批判了维护专制统治的传统礼教

2、,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近代仁人志士不断推陈出新,提出各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启迪我们要打破保守僵化的思想牢笼,与时俱进。【自主学习】考点1 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思想基础:1911年,_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2)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_有了进一步发展。(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_。(4)直接原因: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一股_的逆流。2概况(1)兴起:1915年,_在上海创办_,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口号:民主与科学。(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4)主要阵地:

3、_。(5)主要活动基地:北大。(6)主要内容 提倡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_;陈独秀发表_;_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3影响:(1)猛烈冲击了_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_的洗礼,也为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考点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条件 (1)新文化运动的开展。(2)俄国_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3)_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2概况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_等文章,

4、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2)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李大钊的_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3)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4)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创办_,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3影响 (1)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_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_诞生。【重难突破】一、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1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1)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

5、暂的春天”。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2)政治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一方面,窃国大盗袁世凯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3)思想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3内容: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4特点:(1)与当

6、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2)在文化选择上,敢于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3)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文化运动有了相对统一的走向。(4)抓住了要害,对当时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之主要惰性精神力量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空前彻底的批判。5进步性:(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

7、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5)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6局限性:(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运动的倡导者忽视

8、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而当时的文学革命,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2)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3)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比如钱玄同为了反孔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迁移应用】1“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

9、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C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2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动也。”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概况:(1)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1918年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2)1

10、919年,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4)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5)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早期组织。(6)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2)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

11、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导思想。(3)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4)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迁移应用】3是他发表文章,指出了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又是他发表文章,提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也是劳工的胜利;还是他信心十足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是( )ABCD4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

12、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新文化运动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比较1共同点:(1)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2)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3)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4)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2不同点:(1)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13、(2)从领导者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3)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4)从阵营上看,前期表现的较为一致;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5)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且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6)从作用上看:前期动摇

14、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迁移应用】5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6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一运动前期的实质是( )A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开始兴起 B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C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D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四、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1特点:(1)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2)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2原因(1)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2)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