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762815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一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一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Word格式高一关于传统文化的议论文 【篇一】 传统文化犹如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盼望与力气;传统文化是民族进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暖和与颜色。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许多外国伴侣观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假如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

2、莫非不是我们民族的悲伤吗? 现实状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许多国人特殊是青少年伴侣,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生疏。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仿照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爱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如果我们失去了宝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

3、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呈现刺眼的光荣。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念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久矗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气。 【篇二】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质。但是,在当今各种“变异”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开头亵渎传统文化,把文明积淀看作炒作的工具。这

4、怎能不令人担忧?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守护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几何时,我们静静地忘却了李白、杜甫,忘却了那清爽自然、沉郁顿挫的气质和风格。微博时代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蓝精灵体”,习惯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话:“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们戏谑调侃之时,传统文化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半文半白的“甄嬛体”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不痛不痒、无病呻吟的“琼瑶体”竟然号称能“医治心灵创伤”。这时的我们,情何以堪! 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被修饰、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该作何感想?一片真实的思乡之情被无聊地调侃,这是一种怎样的悲伤!对于中国沉淀已久的文化,我们虽然没有力量去完全深谙,但也没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

5、之美的本性,更没有资格去胡编乱造,去挑战先人们超群的文学功底。因为我们生在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所以我们要坚守本真,不要丢失了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传统文化调侃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追求相宜的精神愉悦本无可非议。但各种不伦不类的体例的消失却是一个不好的征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假如连自己的文化都爱护不了,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当我们对“TVB体”、“流氓体”朗朗上口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听见那一声声来自于几千年前的天空的无助哀号? 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并不是要我们一成不变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创新和突破是必要的,究竟,那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坚守本

6、真,意味着天空的圆月依旧是圆月,它是一轮思乡的月,而非被人们俗化了的月亮;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意味着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饰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给先哲们一份敬重和敬畏,不要矫揉造作,不要画蛇添足,更不要将经典俗化。 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传统文化之树绽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 【篇三】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慢慢地不被重视。现今爱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进

7、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将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进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予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呈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憧憬和平欢乐生活的朴实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头提倡爱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

8、文化剧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视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旧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转变中国人的动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当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分散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楚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慢慢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扬与弘扬,从自身做起,坚守中国传统文化。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