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业道德专题讲座学习笔记第九讲.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75949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职业道德专题讲座学习笔记第九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务员职业道德专题讲座学习笔记第九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务员职业道德专题讲座学习笔记第九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务员职业道德专题讲座学习笔记第九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务员职业道德专题讲座学习笔记第九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职业道德专题讲座学习笔记第九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职业道德专题讲座学习笔记第九讲.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讲 文质彬彬:公务礼仪礼貌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肖群忠导言 公务员道德不仅有其明确的包含深刻道德内容的行为规范,也有公务活动所必须的公务礼仪以及公务员的文明礼貌,这不仅是政务活动进行的必要规范和程式,也是公务人员良好文明素质的体现。一、礼的概念及其与道德的关系1、礼的广义与侠义。礼有广狭二义,在中国古代,最广义的礼,泛指典章制度、一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仪式节文,这包括法令、制度、风俗、道德、礼仪等等。在中国文化中,礼具有宗教、文化、政治、道德等多重意义。于宗教,它是一种祭祀的仪式和礼节,在文化,它是一种观念和习俗,在政治,它是一种典章制度和法度,在道德,它是道德规范和礼仪,在个人它则

2、体现为礼节和礼貌。狭义的礼指道德和礼仪、礼节和礼貌;其实这又是一次道德内部的广狭之分。这种层次上礼的广义是一切道德的代称,因为礼确实是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和。礼的狭义则是专指礼仪和礼貌。礼仪礼貌的具体内容:第一,礼节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和惯用的各种行为规范之总和。外在性、礼仪性:介绍、握手、打招呼、鞠躬、拥抱、亲吻、举手、脱帽、致意、名片、电话、约会、宴会等。第二,礼貌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良好的言谈和行为,态度和蔼,举止适度、尊重他人、彬彬有礼是礼貌的基本要求。第三,礼仪指人的外表,包括仪容、服饰、体态等,这是个人自尊尊人的表现。第四,礼仪指行礼的具体过程或程序。它是一种比较

3、正规、隆重的礼仪形式。如婚礼、葬礼;开业、欢迎仪式、升旗仪式、签字仪式、捐赠仪式、剪彩仪式、颁奖仪式、学位授予仪式、宣誓就职仪式等等。第五,礼俗即民俗礼仪,它是指各种风俗习惯,是历史的、民族的。2、礼仪礼貌和道德的关系。礼貌欲道德虽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交的行为准则,它们虽有联系但又是有区别的。礼貌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表示香花尊重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虽然也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虽然也要欲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为维持手段,但它的主要特点和价值是以人的内心自觉信念为根本维系手段的一种行为规范,在这一点上,它既不同于法律的强制,也欲礼貌不尽相同。二者的区

4、别表现在:第一,规则形式的外在性、他律性与内在性、自律性。第二,正因为存在着上述差异,所以在人的行为中礼貌与道德可能有某种分离和对立,即有礼貌并不代表必然有道德,有道德有时不一定有礼貌。第三,礼貌与道德所包含的内容上既有重合又有差异。礼貌只是道德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它是道德中那些基本的、外在的、表象的部分,它是社会公德的一部分内容,而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要比礼貌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与其说礼貌是一种美德,还不如说礼貌是一种文明人的素质更为准确。第四,两者在产生上是不同步的。礼貌与道德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方面,道德是礼貌的内在精神基础。道德可以提升礼貌的真诚性、自觉性。礼貌只有与内在道德精神

5、相结合,才能真正表达对他人的友善和尊重,否则则是一种伪善。一个对他人心存善意和敬意的人,也必然会自觉的、更多地通过自己的礼貌行为表现出对他人的敬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道德是礼貌行为的内在精神动力。另一方面,礼貌行为可以引发和培养道德,可以显示表现道德,可以在行为层面保障道德的实施。以礼“引”德:礼仪、礼貌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礼仪礼貌虽然只是美德的外表,但却是美德产生的根源。以礼“显”德:礼仪作为一种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可以显现人们的道德水平。礼貌和道德,实际上是一种本质和现象的关系。道德是礼貌的内在本质,礼貌是道德的外在表现。以礼“保”德:礼仪礼貌作为一

6、种操作性强德道德规范,可以“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通过礼仪教育和训练,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内心的道德信念,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在社会交往中进行标准化操作,从而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二、礼的实质和作用1、礼的实质。第一、分与和:上下政治秩序的维持。礼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制之名”、“人之规范”,其宗旨在于维护等级制度。因此,礼的根本精神,原则是“分”、“别”、“序”,即辨别、规定等级区分,使等级关系有序化。礼的任务在于使人“明分”,礼的效应则是使人“安分”。一方面要有分、明份,但过于强调这种等级差别,就会形成不同阶层的对立,因此,礼一方面要严格等级区分,另一方面又力图调和等级对立。所以,分、别固是礼的

7、精神原则,而“和”同样也是礼的精神原则。孔子弟子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为了实现等级间的调和,礼在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时提出了双向要求,即不仅对臣、子、妻、卑、贱、幼一方提出了要求,也对君、父、尊、贵、长一方提出了要求。只有人际关系的双方都遵守各自的道德准则,等级制度才能稳固,社会秩序才能安宁。第二,敬与让:礼的道德实质。不仅要敬天、敬神,而且要敬人,这个人,不仅是上位者,而且也是下位者,有德之人,应敬一切人,对一切人均应以礼相待。不仅敬贤者、能者、贵者,而且对不肖、无能者、贱者也不可轻侮、无礼,因此,礼德伦理精神本质首先是敬。恭敬他人是持礼德的人对他人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

8、方式,离开了敬,那么,礼就变成了虚伪的伪装和欺骗。孟子明确讲:“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公孙丑上)左传也明确说:“让,礼之主也。”(襄公十三年),辞让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上的利益让度。它与争是相反的,争破坏人际的和谐,而让恰恰能维持这种和谐。虽然恭敬与谦让在分别使用时具体含义、要求不尽相同,但两者之间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都是要求自身“辞尊居卑”(朱熹语)。因此,古人或以恭敬释礼,或以谦让释礼,或两者并释。总之,在古人看来,礼与敬、让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来又有礼敬、礼让之说。第三、内情与外行:礼的实践机制。古人强调,礼不可停留于形式,不可追求虚文,而应出于真心真情,贵在真诚,礼是反映

9、表达自己内在情感的,这便是古人常说的“礼为情貌”。因此,真正的礼应做到“竭情”、“至诚”,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通过一定的形式、仪则表达出来。对于礼,先哲大多重视其内容、实质而不过于追求形式。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就是说礼乐不仅仅是“玉帛”、“钟鼓”这些形式化的东西,而有更深一层的内涵。孔子把这深层的意义落实在以“仁”为核心的人的内在的道德情感上,所以说:“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礼的本质不在其外在的形式,而是背后的内容。礼后德先。礼的外在行为方式要以德的内在情操为基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虽然强调文质

10、统一然后成君子,但当二者矛盾时还是以质为本。“先进于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吾从先进。”(论语先进)尽管在“质”中体现的是原始、质朴的“野人”的一面,但因为它更符合“礼”的内在精神,所以二者择其一时,孔子选择了“先进”。2、礼的作用。第一,礼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隐公十一年)的大宝。举凡国家的一切举措,人的一切活动,无不受礼的指导、约束,礼是治国安帮、治军荏官、宗教祭祀、教训风俗等的制度根据与行为标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现代社会交往频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礼貌的重要。作为公务员,过着一种群体性、公共性、政治性的生活,天天与社会公众打交道,礼仪礼貌就显得更为

11、重要,它是政务公务活动开展的必要基础,有利于团体管理和社会服务,也是公务员文明素质的必然要求。第二,礼是协调人际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律令。社会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有多方面的联系,需要互相交往,这种联系和交往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不论礼仪、礼节或礼貌,都有沟通人类情感,使人类能够和平相处的功能。人人守礼,社会就会变得和谐而有秩序。社会就融洽和谐。礼貌待人可以化解矛盾或避免冲突,使人与人相处融洽和谐。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说过:礼貌是人类社会的润滑油。中国古代“将相和”的故事则体现了政治活动中礼让对于协调政治关系的重要性。第三、礼是人的立身之本。在论语中,孔子曾说:“不学

12、礼,无以主。”(论语季氏),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荛曰)。首先,人有礼方能免于粗野,成为文明人。正如荀子所说:“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荀子修身)。其次,礼能使人正心、诚意、修身,一举一动都合规中矩,使生活情欲得以节制,合乎中庸之道。论语荛曰说:“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荀子也曾说:“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悖乱提僈;食欲、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合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荀子修身)礼是教导人在言行举止上有合宜的行动,达于时时事事皆中节的中庸境界。最后,礼使主体更易和别人和谐相处,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礼者敬人”,

13、而“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有礼者让人,让人者人恒让之。人人皆相互礼让,人际关系就能得以和谐、协调。当代公务员的礼貌修养。在公务活动中,公务员是承担社会公共管理职责的领袖人群,他们更应该有比较高的文明素质和礼仪礼貌,如在中国古代有相关法律规定,下级官员在正式场合拜见上级官员不穿官服是违法的,有冒犯之嫌,会被治罪的。从正面讲,官员要有官体和个人风范,首先就要求注意自己的着装,服装、腰带、帽子直接是你的官品和等级的标志,下级官员见了上级官员要表示必要的尊重。直到现在,有时参选人往往是公众形象不佳甚至是出口不逊之言而失去选民的认同。待人礼貌是人的美德和修养。它使自己心情舒畅。是否讲礼貌能看出

14、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也能看出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高下。3、加强全民和公务员的礼仪礼貌教育。首先,要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次,要健全现代的礼仪体系。构建现代的礼仪体系,要坚持民族性、世界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再次,要纳入国民教育的过程。礼仪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涵盖了社会上一切人的行为,是每个公民都应该掌握和遵守的。因此,要把礼仪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从孩子抓起,贯穿于终身教育的各个阶段,使每个人都成为懂礼仪、通礼节、讲礼貌的好公民。最后,重点抓好公务员的礼仪教育。因为公务员是社会的领袖人群,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另外,公务员的工作天天涉及到公共交往甚至是国际交往,如果

15、公务员缺乏文明礼貌,会直接影响公务活动的开展甚至对国家形象造成损害,因此,在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抓好公务员的文明礼貌教育和训练。总之,要切实加强礼仪建设和礼仪教育,充分发挥礼仪的道德功能,在全社会树立学礼仪、讲礼仪的风尚,营造文明的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塑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风范。三、公务礼仪实践举要公务活动是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公民的职业活动,因此它是整天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又由于它居于社会生活的核心,因此有更强的公共示范性,因此,是否讲究公务礼仪关系到公务活动能否正常开展,也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表率和垂范作用。从管理职业内部来说它关系到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能否和谐

16、相处,能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更高的行政效率,因而是公务活动的必备条件,也是干部或公务员职业所必备的因素之一,是事业成功的可靠保证。1、个人仪容仪表。仪容方面:仅要常洗头洗脸,定时剃须,而且要保持手部卫生,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发部整洁;仪表方面:着装要与时间、环境相协调,要正确处理公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注意与自己的体形、年龄、职业、场合相协调;要注意职业装和休闲装的不同,在正式的公务活动中要以正装为主,有时穿休闲装有特殊的意义,如美国总统为了表示对我国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友好礼遇,设家宴招待时,有意穿休闲西装不打领带以表示随意、轻松、亲切,对于一些行业有统一着装要求的公务员如公检法、税务、海关等均要按行业着装要求来着装,以体现公务的严肃性和管理的统一性;男公务员穿西装要讲究相关规范;选择款式、面料、颜色、要特别注意合体。着规矩:衬衣、领带、扣子扣法都要讲究,注意鞋袜整齐。女性公务员要在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