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入伍三十五周大会稿.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8756195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入伍三十五周大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纪念入伍三十五周大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纪念入伍三十五周大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纪念入伍三十五周大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纪念入伍三十五周大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纪念入伍三十五周大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入伍三十五周大会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念入伍三十五周大会发言稿 xx年三八节纪念表彰大会发言稿 非常高兴能参加这个会议,明天就是三月八妇女节了,这一天是全世界劳动妇女共同纪念的日子,xx区妇联选择在今天召开大会,非常有意义。 我的家庭在刚刚过去的xx年,被评为XX省“五好文明家庭”,大会安排我做交流发言,我感觉非常忐忑.因为我做得还很不够。在xx这片土地上,美好、文明的家庭很多,大家比我做得更优秀.“五好是个具体而广泛的概念,既然站在了这里,那我选择几个关键词,谈谈个人感受,与大家交流,不求全面,只求真诚。 我交流的第一个关键词:发现 发现善良,发现美德,发现爱。发现别人身上闪闪发光的东西,待人如此,交友如此,做一个好公民,也应

2、该如此。xx年,我写好人王文凤之前,大家并不熟悉“王文凤这个名字,就连她的左邻右舍,也有些人以为她家的老人早已不在人世。因为,那个疯老太已经几十年没有出过家门了。安徽电视台、六安电视台、xx电视台相继播放了王文凤伺候疯娘的节目,人们才知道了,xx还有这样一位孝心切切的女子,30多年伺候患有精神病的母亲,与之相依为命,不弃不离。王文凤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大家说我用一支笔道出了人间人情,是好人背后的好人。我说,不是.不是我写出来的,是她做出来的。我的意义在于发现。她是金子,我只是拂去了埋在金子上的一层泥沙,让她展露出本就有的熠熠光彩. 安徽电视台采访的时候问我。你认为王凤身上最可敬的地方是什么.我

3、不说她的辛苦,不说她的劳累,也不说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我说她最值得赞赏的地方,是她从来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她从来不认为孝敬母亲还值得谁来表扬。不就是该这样的吗。伺候母亲,理所应当.为之付出,人之本分啊. 所以,星星并不述说自己发光,月亮从不炫耀自己的明亮,世界的美好在于我们去了解、去欣赏,去发现。 xx中学的梁浩老师,因患脑瘤,前期几乎成为植物人。他的妻子方太玲17年辛苦扶持,温柔相待。每次看见方太玲搀扶着梁浩走在校园的路上,我都会心中一动,觉得那一瘸一拐的身影,那依依相随的搀扶,是校园里一道最美的风景。很多时候,人们容易对美好熟视无睹,对身边的人事因为常见而变得没有感觉。xx年

4、,我以我是你的拐杖为题,写了方太玲的故事.皖西日报在头版全文刊载,并配发照片。市场星报等相关报纸也相继转发。xx电视台也做了报导。今年的xx春晚还表演了一个同名小品。很高兴我能够做这些事情,让好人的故事不断弘扬。 好人好事,每天都在发生,千万不要以为好听的故事、动人的情节都在电视节目里。其实,当我们有了一颗热爱的心,有了一双热爱的眼睛,你会发现:生活,永远比电视更精彩。每一个社会公民,不仅有义务去做一个好人,也有义务和责任去发现美好,并且弘扬和传播,让道德的力量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我交流的第二个关键词。顺随. 也许,一个人对待理想不能顺随,对待事业不能顺随,对待原则问题不能顺随,但是对待老

5、人,一定要顺随。 人的生命是一条抛物线,一旦过了高峰值,便会越来越衰老,老到最后就跟孩子一个样。从前一个电视小品,也许许多人还有印象,是著名演员张凯丽和严顺开演的,名字叫爱父如爱子。父亲老了,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哪地方能去,那地方不能够去,子女都得一一交代。爱生身老父亲,就像爱一个孩子。 我婆婆去世之前,80多岁,脾气到真真像一个任性的孩子。儿女们对她捧着、哄着,百依百顺.如果她指着太阳说,那是黑的,一家人都说是黑的;如果她指着石头说,那是黄金,全家人都说是黄金.即使老太太百分之百的歪理,也没有谁去和她争执。耄耋之年了,除了让她开心,让她幸福地安度晚年,

6、还有什么是非曲直非要去较真的呢。是黑,是白,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老人家心情愉快就行。 孝顺孝顺,有孝还有顺。顺是什么。顺,就是不顶撞,不忤逆,不较劲。如今的生活好了,不缺吃,不少穿,老人需要的,不就是个心里舒坦么。顺着老人的心意,给老人一个好脸色,给老人一些好语气,让老人感觉气顺,感到幸福,就是大孝. 给老人一个好气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能会有些难度.人在职场,你可能累了,你可能倦了,你可能烦了,你可能压力山大,下班回来,有时连一句话都懒得说。这个时候,做到好声好气,是一种不大不小的挑战。好多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有注意到。所以,如果您家里有老人,“顺随二字,应该时时记挂在心. 有一次,婆婆念叨

7、。锅巴夹腊肉好吃.尽管我们知道她摇摇欲坠的牙齿,已经无力对抗锅巴的坚硬,但是我们还是想方设做出锅巴,递到老人手里,仅仅因为,她想那一口。当她自己垂下手、放下锅巴的时候,我们才给换上软软的米饭。给老人关爱,在于满足她的心念,顺随她的意愿,不逆着走,只顺着行。对待老人,不是给他们买点东西,给他们做件新衣服,或者干脆给一些钱,就算完事的,而在于一颗软软贴近的心。 婆婆去世了,我写了的散文奔九的婆婆老成娃,记录了老人最后几年的生活状况,虽说她日渐衰老,但内容依然是挡不住的、满满的正能量.发市报,发省报,一直发到海外文摘上.现在,兄弟姐妹们聚到一起,总会聊那些和母亲有关的日子,那记下的,是一份惦记,一份

8、怀想,一份深深的忆念。 我们最欣慰的事情,是让老人家成为一个幸福的老太太。任何一个老人,终究是要走的,如果我们在老人家身后,能够无悔地说一句,能做的、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没有留下什么遗憾,那我们自己也是幸福的. 我交流的第三个关键词。垂范。 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至少是叫人放心的孩子,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家长的引导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垂范,表率,潜移默化.我认为,对孩子的关爱,最好的状态是:绵绵细雨,随风潜入,润物无声. 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孩子不爱读书.一位家长说得悬,说他儿子除了书以外,天下万物没有不爱的。其实爱天下万物也是挺好的呀,但父母就是要逼着孩子读书,当了父母的人,大概

9、都能理解。 我去过这位学生的家,四室一厅的房间里装潢考究,家具古雅,绿植优美,各色用品样样齐备,唯独没有书,甚至能与图书发生联想的东西,比如书柜、写字台、笔墨纸砚都看不到.我立刻明白,他那猴精猴精的儿子,为什么学习不好,为什么天下万物都爱,惟独不爱书了。 一个孩子通过各种方式都能成才,不一定都走考学的这条路。这里只是以读书为例,说父母言行和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之一。不少家长以为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往学校一送,交给学校了,有了老师了,就万事大吉。殊不知,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课堂以外的教育和影响,何其重要。 环境塑造性格和习惯,身教胜于言教。老师千言万语的教育,可能

10、不如生活中一个鲜活的具体事件,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深刻。 很多情况下是这样.家长习惯骂人,孩子就爱骂人;家长喜欢吹牛,孩子就爱吹牛;家长与人为善,孩子与人为善;家长喜欢读书,孩子就喜欢读书。如果一个宽敞的家居里,连一本书的影子都找不到,孩子身上怎么会侵染文化的气息呢,孩子身上怎么能够嗅到一缕缕书香。 所以,教育和引导孩子,先从自己做起吧,以身垂范.每一个人都素质都提高了,家庭也就更趋于美好了,家庭文明美好了,我们的社会也就和谐美好了。 说真的,当我说到这些的时候,突然心里涌出很多的话,很多的的事例想对大家说。碍于时间关系,就到此为止吧. 虽然担起“五好文明的荣誉,我自觉还有差距,但我会继续睁大一双发现的眼睛,向在坐的你们学习,向周围更多的人学习。让积极的、向上的、热情的、阳光的、善良的,温暖的、有爱心的,让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洋溢在我们周围吧。 xx年3月7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