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防控看基层社会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疫情防控看基层社会治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疫情防控看基层社会治理从疫情防控看基层社会治理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是一个大考,检验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应该说经受住了考验,但也暴露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社会力量动员机制还不够健全。初期基层组织对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思想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属于仓促应战;面对日益严格的封控措施,基层社会力量没有真正下沉到社区、村庄,只有基层干部和少量志愿者投入战斗,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疲力尽;在抗疫一线,基层党员干部大多运用上门宣传、微信群 等方式开展群众动员工作,缺乏全面、系统的网上动员平台。总的来说,疫情防控初期基层力量整合不够。部分极
2、端治理举措存在偏差。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依法合理有序地落实工作责任,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但也有部分干部存在 “ 一刀切 ”思维,片面追求治理的视觉化效果,脱离实际采取极端化措施,甚至多地出现粗暴执法, “ 封路封村封户 ” ,强行阻碍正常交通运输。这些举措法律上无法可依,形式上简单粗暴,涉嫌侵犯公民合法权益,严重影响群众基本生活,干扰正常社会秩序。治理举措务实成效有待提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 “ 表格防疫 ” 、“ 数字防疫 ” 等形式 主义比较严重,政策举措虚化较为突出,部分干部只做表面文章, “ 口号多行动少 ” “ 重部署轻落实 ” ,工作着眼于回避责任,而非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表现出较为明显
3、的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特征,数据报表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及期待,无助于提升疫情防控效果。基层干部和群众心理服务不够完善。基层党员干部连续奋战 2个月服务广大群众,承担了大量繁重、琐碎的工作,没日没夜,身心疲惫,情绪存在一定波动;部分群众因疫情管控出不了门,也出现一定的焦虑和狂躁心理,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基层干部、群众 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下一步工作建议 针对问题,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的要求,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加快完善党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努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就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以下建议: 健全落实社会力量动员机
4、制。要健全群防群治机制,把群防群治的触角延伸到户到人。全面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真正形成一呼百应、来之能战的群防群治局面。健全线上动员机制,健全全市统一调度、分级分层管理的社会力量动员信息平台,最广泛吸纳群众关注和参与,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增强社会力量动员水平。完善落实党建 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要坚持党建引领 “ 三治融合 ” 支撑,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推动党员下沉机制常态化,把基层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位,把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案演练到位,把各类社会组织动员到位,把整合各方力量的机制健全落实到位。高度重视基层干部的能力问题,系统培养基层干部的善治思维,真正提高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强化基
5、层法治保障,进一步发挥法律顾问、 “ 律师进社区农村 ” 等法治保障作用,加强法治宣传,引导基层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将科技嵌入社会治理体系当中。建立专门专业专职的风险研判人才队伍,切实提高风险评估 的信度和效度。加强领导干部对科学决策的认同感,积极学习社会其他方面的治理思路和方法。重视公共卫生数字政府平台建设,加快新建急需急用的相关信息平台,提高数据关联、共享能力,保证数字治理在风险防控上发挥更大作用,提高风险应对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服务基层治理需要。完善基层工作人员保障激励机制。由组织部门牵头,加快建立社区工作者、农村干部绩效工资体系和正常化增长机制,提高工资待遇。进一步落实基层工作人员年休假、体检等待遇制度。健全基层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制度,提升能力水平。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招录中,给予适当倾斜政 策。表彰慰问优秀基层工作者,落实对疫情防控一线社区工作者的相关扶助补助政策。第 页 共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