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校本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 4 (年少才高).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74941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校本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 4 (年少才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微校本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 4 (年少才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微校本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 4 (年少才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微校本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 4 (年少才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微校本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 4 (年少才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校本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 4 (年少才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校本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 4 (年少才高).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校本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1主题主题一孝悌仁爱主题二发愤图强主题三舍生取义主题四年少才高主题五廉洁奉公体例品培养语感利断句注文化常识厚素养读熟读成诵意自知练练牢基础傲高考译素材积累助写作中学生文言文主题性阅读目录主题一孝悌仁爱孝悌仁爱(一)曾参之孝 孝悌仁爱(二)子贡辞金孝悌仁爱(三)颜回之仁 孝悌仁爱(四)仁恕之道孝悌仁爱(五)孔子受食 孝悌仁爱(六)仁人之馈孝悌仁爱(七)不忍之心 孝悌仁爱(八)优旃讽谏孝悌仁爱(九)王祥至孝 孝悌仁爱(十)舍身杀蛇主题二发愤图强发愤图强(一)纪昌学射 发愤图强(二)苏秦刺股发愤图强(三)炳烛之学 发愤图强(四)孔子学琴发愤图强(五)卧薪尝胆 发愤图强(六

2、)太宗好弓发愤图强(七)范公苦学 发愤图强(八)王冕好学发愤图强(九)意外遂愿 发愤图强(十)发愤著书主题三舍生取义舍生取义(一)众人国士 舍生取义(二)易水送别舍生取义(三)不食周粟 舍生取义(四)石奢纵父舍生取义(五)天下之平 舍生取义(六)范滂就义舍生取义(七)巨伯护友 舍生取义(八)独在帝侧舍生取义(九)魏征直谏 舍生取义(十)心照汗青主题四年少才高年少才高(一)贾逵读经 年少才高(二)小时了了年少才高(三)覆巢之下 年少才高(四)钟氏弟兄年少才高(五)元方责友 年少才高(六)不见长安年少才高(七)孺子赏月 年少才高(八)识李观虎年少才高(九)右军假寐 年少才高(十)少年宰相主题五廉洁

3、奉公廉洁奉公(一)子罕辞玉 廉洁奉公(二)景公夜饮廉洁奉公(三)史鱼尸谏 廉洁奉公(四)鲁相拒鱼廉洁奉公(五)孔明治家 廉洁奉公(六)杨震拒金廉洁奉公(七)忧国忧民 廉洁奉公(八)包拯清廉廉洁奉公(九)海瑞宦囊 廉洁奉公(十)我心有主主题四年少才高年少才高(一)贾逵读经【品培养语感利断句】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诵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

4、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拾遗记【注文化常识厚素养】贾逵:字景伯,东汉著名经学家、天文学家。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三坟: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指的是伏羲、神农、黄帝之书。文中泛指古书。五典:传说中的古书名,指少昊(ho)、颛(zhun)顼(x)、高辛、尧、舜之书。文中泛指古书。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扉屏:门扇、屏风。襁负:用布带子把孩子捆在后背上背着。【读熟读成诵意自知】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

5、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诵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拾遗记【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子嗣)B期年,经文诵遍(一年)C称云振古无伦(伦理)D赠献者积粟盈仓(满)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亦以贞明见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嫁瑶无

6、嗣,而归居焉C或题于扉屏/或襁负子孙D贾逵非力耕所得/世所谓舌耕也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故燕王欲结于君。B或题于扉屏。C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D于闾里每有观者。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译文: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贾逵五岁的时候,就聪明过人。他的姐姐是韩瑶的妻子,出嫁以后没有孩子,便被休回到娘家来住,她也因为贞节和聪明被人称道。听到邻家读书,她每天一早一晚都抱着贾逵隔着篱笆墙来听。贾逵安静地听着不说话,姐姐也因此感到高兴。到贾逵十岁时,就能背诵“六经”了。姐姐问贾逵说:“咱们家贫穷,从没有教书先生进咱们家门,你怎么知道天下有三

7、坟五典这些古书,而又能背诵得一句不漏呢?”贾逵说:“回忆过去姐姐抱我在篱笆间,听邻居家里读书,现在还一句不漏地全记得。”于是他就剥下院中桑树的皮,用它当纸来写字,或者把字写在门扇上、屏风上,这样一边念一边记,一年的工夫,经书的文字便全部通晓了。在他住的街巷里,每当人们看到他刻苦好学,都称赞说自古以来没有人可和他相比。后来许多学生来向他求教,有的不以万里为远,有的背着孩子住到他的家门附近,贾逵都一一教授他们经书。学生给他一些粮食作为学费,积累起来装满了粮仓。有人说:“贾逵的粮食不是靠自己种地得到的,而是靠讲经书讲得唇焦口燥得到的,这就是世人说的以舌代耕啊。”年少才高(二)小时了了【品培养语感利断

8、句】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世说新语言语【注文化常识厚素养】孔文举: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二十世孙。少有异才,勤奋好学。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李元礼:李膺(110169),名膺

9、,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出仕之初举孝廉,后历任青州等地太守、乌桓校尉、徵度辽将军、河南尹等职。司隶校尉:官名。督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治洛阳。中表:古代称父之姐妹所生子女为外兄弟姐妹,称母之姐妹所生子女为内兄弟姐妹。外为表,内为中,合而称之“中表”。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师资之尊: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故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奕世:累世,一代接一代。太中大夫:官名。主管议论政事。了了:聪明伶俐的样子。踧踖(c j):局促不安的样子。【读熟读成诵意自知】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

10、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世说新语言语【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诣门者,皆俊才(登门拜访)B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沟通,交流)C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认为不同凡响)D人以其语语之(告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司隶校尉/既自以心为形役B既通,前坐/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C人以其语语之/因摄血以供妖饮D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莫不

11、延颈愿交焉3与“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中“奇”的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A滕公壮其貌B孟尝君客我C渔人甚异之D会盟而谋弱秦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译文: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望很高,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只有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戚,守门的小吏才给通报。孔融到了(李元礼)家门口,对守门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到前厅坐下。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我和您是几代友好的亲戚。”李元礼和(在座的)宾客无不称奇

12、。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这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能干。”孔融听后答道:“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被说得)非常窘迫。年少才高(三)覆巢之下【品培养语感利断句】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注乎寻亦收至世说新语言语【注文化常识厚素养】卵:鸟蛋。【读熟读成诵意自知】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世说新语言语【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

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孔融被收(逮捕,拘禁)B中外惶怖(中国和外国)C了无遽容(惊慌)D大人岂见覆巢之下(打翻的、倾覆的)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冀罪止于身/乃号令于三军曰B二儿故琢钉戏/故圣王重行之C复有完卵乎/浩浩乎如凭虚御风D寻亦收至/寻程氏妹丧于武昌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A孔融被收。B徒见欺。C受制于人。D句读之不知。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译文: 【译素材积累助写作】孔融被逮捕时,朝廷内外无不惶恐惧怕。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他们照样做琢钉的游戏,完全没有一点儿惊慌的神色。孔融对派来逮捕的人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