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宋庆龄故居的樟树[7].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74738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宋庆龄故居的樟树[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6、宋庆龄故居的樟树[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6、宋庆龄故居的樟树[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6、宋庆龄故居的樟树[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宋庆龄故居的樟树[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宋庆龄故居的樟树[7].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目标】: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背诵课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论总是”造句。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读懂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难点:体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宋庆龄的人物形象。 突破方法:课前就安排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故事,让他们对于那个时代的那个人物有整体的感知,让课内课外知识交融,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更快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教法与学法】: 教法: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学法:反复诵读品

2、味领会了句子的含义,理清了句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及评析 一、忆课文,激发“喜爱”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的?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也可以用上第一行中的词语。学生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可用上“粗壮 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其中的任一个词。【点评:从第一课时过渡到第二课时简洁自然,调动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同时关注了重点词语的复习巩固和运用。“你觉得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的”,这也是在为后面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做铺垫。如果说还要达到初步激发学生“喜爱”樟树的目的,最好提醒学生在选择具体词句进行概括的同时想象樟树的样子。】 二、品语句,感受“蓬勃” 1、那么你知道书上是

3、如何是描写这两棵樟树的呢?打开课本,翻到22课,看第几段写的是樟树的样子。(第四自然段)它们是什么样的? 2、请你拿出笔,一边默读,一边圈画出有关词句,并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词句,然后进行交流: A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B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稠密”“绿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C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四季常青”这一个词看出樟树的生命力非常强。)【点评:“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带着问题阅读时动笔圈圈画画,做到抓住具

4、体的词句边读边想。这样,读和思便有了落脚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才能落在实处。不过,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发现这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蓬蓬勃勃”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对樟树样子的概括,那么,学生对樟树形象的感知就会有层次性,脑海中的印象会更清晰。另外,如果动笔不限于圈圈画画,还能进行简单的批注,对四年级学生而言,这样的阅读策略的学习是很有价值的。】3、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吗?(粗壮、四季常青、稠密。)能用一个字来说吗?(绿、美。)板书:美。【点评:一个字的概括,用“美”是贴切的;一个词语的概括,用“粗壮、四季常青、稠密”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全面,不能体现出对樟树外形之神韵的把握,“蓬蓬勃勃”才是最合适的词语。

5、】 4 宋庆龄故居已经建成八十多年,一年365天,这么多年来,这样蓬蓬勃勃的樟树要经历哪些大自然的考验呀?想象一下,来说一说。 出示:无论是 _,还是_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5、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一段,看能不能把它们的美读出来。指生读。我们一起完整地读一读第4小节,让我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这两棵樟树的蓬蓬勃勃,生机盎然,好吗?学生齐读第四小节。【点评:激发学生的想象,运用文中的句式引导说话,既丰富和加深了学生对樟树的认识,也内化了文本语言。在学生充分想象,深切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读出樟树的顽强品质与外形的美来,就水到渠成了。】 6、小结:蓬蓬勃勃的樟树,这么美,

6、这么招人喜爱,也难怪宋奶奶舍不得它们了。 三、引导,突显“高贵”1、激思:宋庆龄仅仅是因为樟树长得美长得好看就舍不得搬家了吗?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点评: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切中文本的重点,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过渡性问题是很具匠心的。】2、让我们默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写了樟树的什么?(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第5自然段。(2) 用 “”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并同桌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学并交流。 3、学生汇报自学结果,相机引导交流。(板书:香) (1)樟树有能拒虫的香气,那别的树木呢?(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

7、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2)写樟树的可贵之处,为什么要写别的树呢? 课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写石榴树容易招虫突出了樟树不招虫的特点。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这正是樟树的可贵之处啊。(板书:对比) (3)让我们对比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指两位同学读一读。男女生对比读:女同学读“别的树木”这部分,请男同学读“樟树”这部分。【点评:这一自然段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樟树具有拒虫香气。认识对比的写法,体会这种写法的作用与好处,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发现、体会,教师很明智地选择了后者。在认

8、识了对比的写法后,再安排对比形式的朗读,则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这一写法的内化,做到了阅读教学所追求的“言意互得”。】 (4)刚才有同学说,樟树本身有一种香气,可以拒虫,本身说明什么呢?(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引导说话: 是呀!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虫类就 只要这木质存在十年,虫类就 只要这木质存在百年,虫类就(5)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久到什么程度就是永久保持了?引导想象体会:是呀,即使当它枯枝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 即使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 即使过去一年,香气仍然 即使过去十年,香气仍然即使过去百年,香气仍然【点评:永久保持拒虫香气,是樟树的最可贵之处。樟树的这种品质,正

9、好对应了宋庆龄最可贵的人格魅力永远高洁,永远保持一身正气。所以,教师有意识地在此处进行拓展,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充分感悟樟树的可贵之处,为领悟文本的内涵,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做好了铺垫。】 4、小结: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啊)。 让我们再读这一段,把樟树的可贵之处读出来。生齐读课文。 是啊,樟树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具有永久保持的拒虫香气,宋庆龄当然舍不得离开它了。 四、交流资料,感悟宋庆龄和樟树的相同之处。 过渡:同学们,文章写樟树和宋庆龄有什么关系呢? 1、教师出示备课时查找到的关于宋庆龄和敌人斗争的简短小故事,学生默读,读后思考:故事中的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和樟树有哪些相似之处。(也

10、可同学交流课前找到的资料和故事) 2、展开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樟树蓬蓬勃勃宋庆龄的精神蓬蓬勃勃; 樟树拒虫,香气永久保持宋庆龄坚强不屈,一身正气 樟树高贵的木质宋庆龄有高贵的品质 相机板书: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身正气 3、板书:树如人 人如树 这就是借物喻人(板书),以樟树来写出宋庆龄的高贵的品质。(板书:高贵)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是宋庆龄的化身,宋庆龄的生命已经与这两棵樟树融为一体。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宋庆龄。 4、在中国人眼里,宋庆龄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在外国人眼里,宋庆龄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出示,

11、师读: 新西兰记者贝特兰说:“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卧室里有两张女人的照片,一张是他已故的妻子,一张就是宋庆龄。” 读了外国友人的评价,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这就是外国人眼中的宋庆龄!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的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过洋,她的品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洒在人们的心间!难怪,人们齐诵最后的一段。这里“瞻仰”一词换成“参观”可以吗?为什么?(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现在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作纪念了吧?(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永久保持的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所以

12、总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读好最后一节。【点评:的确,作者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其目的是借树喻人,并非为写树而写树。如何引导学生读出这层意蕴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教师通过资料的补充和阅读,让学生理解宋庆龄其人,再将宋庆龄的精神品格与樟树的品质进行比较,很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但是,面对四年级的学生,认识借物喻人的写法,是为理解文本的内涵服务,还是习得这种写法,教师要有明确的定位。很明显,为理解文本的内涵服务,才是此处认识这一写法的切实需求。所以,资料的补充一不可过多,二不可走得过远。如果抓住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

13、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再顺其自然地引入有关资料,对比樟树的可贵品质,让学生自主发现,总结出“明写樟树,实写宋庆龄其人”来,可能更符合学段目标的要求,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借物喻人,以树喻人,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其实像樟树一样有着高贵品格的还有很多,这些事物能让你想起谁?可以是你所了解的名人,可以是书本上你新认识的人,也可以是身边你所熟悉的人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点评:这里的拓展,表面落实在了一个“写”字上,实则与“以读促写”离得较远。不如引导学生回溯课文的表达特色,再从课文中走个来回,既体现了课的整体性,又整体领悟了文本表达的秘妙,真正做到用课文来“教阅读”“教语文”。 【板书设计】 枝干粗壮 外形及特点枝叶稠密 四季常青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对比 借物喻人 拒虫的香气 内在品质 永久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