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及答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74717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及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及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婆娑(p su) 鲜腴 密匝匝(z) 坦荡如砥B迂腐(y) 狼籍 濒临(bn) 旁逸斜出C秀颀(q) 虬枝 交卸(xi) 张目结舌D琐屑(xi) 辟邪 俯瞰(kn) 恹恹欲睡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进行分类辅导,真可谓是处心积虑。B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C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我们如果找对了方法,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D小明同学

2、的基础不太好,课堂上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B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北京。”和“我们在党的关怀下成长。”这两个句子中的“在”分别是动词、介词。B“科技发达” “ 今天星期二”“ 中国工人”“ 这本书20元”都是主谓短语。C“五十多年来,这位海外游子无时无刻不在眷恋自己的祖国。”这个句子的主

3、干是“海外游子眷念” 。D“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仿佛已经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ABCD7、名句默写。(1)_,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2)_,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3)_

4、,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4)_,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5)几处早莺争暖树,_。 (钱塘湖春行)(6)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7)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是:_,_。(8)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

5、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舆石渠同。(节选自柳宗元石涧记)(注释)土山之阴:土山的北坡。亘石:接连不断的石头。若限阃(kn)奥: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文:同“纹”,花纹。揭跣:把衣服拎起来光着脚。 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交络:交织,形容水波像交织的纹理。翠羽之木:叶子像翡翠鸟的羽毛一样的树木。践履:足迹。得意之日,舆石渠同:这一天的得意快乐,和得到石渠的那一天是相同的。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及郡下,诣太守 诣:_ (2)诎右臂支船 诎:_(3)石渠之事既穷 既: _ (4)民又桥焉 桥: 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

6、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B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C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D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4请结合“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一句,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石涧中的水景的?三、现代文阅读。(30分)1、丝路“糖史”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

7、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

8、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

9、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

10、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 n)”,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作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1选文主体部分以_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2

1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3第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4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5请

12、简要分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队,终于离开了家。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凡是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等等。妈妈便说:“这是个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个散文。”想来母亲在我们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倒生出许多无事烦恼

13、,便这么劝我了。这回倒真让我心下一动,之后不久,闲来无事,我写成了一篇散文,不料想这竟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然后,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东西必须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讲不清楚,于是又只好跳脚了。再后来,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她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这时,我如同闸门打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暇了。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

14、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封信,随我去了。接到这封信,我忽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会一头栽下来,不论怎样,对风筝线,它无须再有什么怨言了。母亲的角度似乎是固定的,但那一次去芝加哥逛百货商场,女装部的衣服争奇斗艳。李欧梵教授说:王安忆,你看中哪一件,就停下脚步不走,妈妈就会给你买了。母亲说了一句很有意味的话,她说:“中国的女性不会在任何一件衣服跟前走不动的。”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化宫学习英语,苦不堪言地与衰退的记忆力搏斗着。不由想,假如当年,父母对我拳棒相加,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再一想,假如当年,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英语没管好,画画的天赋也给管没了。倒是那样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弄出了个做小说的梦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记得在美国旅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