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醉翁亭记 精要笔记: (1)文章通过描写滁州山间的美妙景色以及他和滁州百姓一起游乐的情景,展现出一幅“官民同乐”的图画,委婉含蓄的表达了借游山水来排遣苦闷的特殊心理 (2)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3)表现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5)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6)虚词“而”的用法:A表承接(顺接)关系,“接”,“接着”,或不译;B表转折,却、可是;C表并列关系,而且;D表因果关系,因而;E表修饰关系,“地”,或不译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一、解释下列词语: 答案 1、环滁皆山也 环绕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格外漂亮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 5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领会寓:寄托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若夫:如果霏:雾气暝:昏暗 8野芳发而幽香 芳:香花 9、佳木秀而繁阴 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二、写出描写春、夏、秋、冬四时之景的句子: 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者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环滁皆山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二)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负者歌于途 背 2、伛偻提携 腰背弯曲,这里指老年人(用了借代手法)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尽兴地喝酒 4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蔌:菜蔬陈:摆开 5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原意指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7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8太守谓谁? 为,是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乐:以……为快乐2)乐:快乐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3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0满井游记——袁宏道【明代】(八下)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二十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露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垒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精要笔记: 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1.恶能无纪 恶:怎样纪:通“记”,记载 2.冻风时作 作:起 3.局促一室之内 局促:拘束 4.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乍:初 5.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乍:突然 6.柔梢披风 披:分散 7.夫能不以游堕事 堕:耽误 8.麦田浅鬣寸许 鬣: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9.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蹇:骑驴 10.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正好 1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 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 12.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1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1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 15.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 16.之的用法: 1)表示修饰关系,可译成“的” 2)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 3)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 脱笼之鹄、曝沙之鸟 一室之内、郊田之外 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 二、阐明事理篇 1送东阳马生序(八年级下册)【元末明初】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精要笔记: (1)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君则要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 (2)对照的写法:述少时求学之难,写从师,以名师的辞色严厉与自己的恭谨虔敬相对照;写衣饰,以同舍生的绮绣珠玉烨然若神与自己的旧袍敝衣略无慕艳相对照 1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借 3走送之 跑 4不敢稍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 6既加冠 加冠以后,即成年后既:已经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请教 9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质:询问 10或遇其叱咄 叱咄:训斥,呵责 11礼愈至 至:周到 12俟其欣悦 俟:等待 13至舍 舍:学舍,书馆 14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15媵人持汤沃灌 媵人:服侍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 16以衾拥覆 衾:被子 17寓逆旅 逆旅:旅店 18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19腰白玉之环 腰:用作动词,腰佩 20右备容臭 容臭: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21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2緼袍敝衣 緼:旧絮 23略无慕艳意 慕艳:羡慕 2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 25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 26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 2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马说——韩愈(八下)(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精要笔记: (1)托物寓意的写法,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2)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的形象之中,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展开论述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喂材:才能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等:一样 8、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