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幼儿园故事活动课的6种方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74143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好幼儿园故事活动课的6种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上好幼儿园故事活动课的6种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好幼儿园故事活动课的6种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好幼儿园故事活动课的6种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好幼儿园故事活动课的6种方法一、活动参与法 幼儿生性好动,年龄越小,这个特点就越明显。因而故事教学不应仅仅是静态的,还必须与幼儿的身体活动、操作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有关词汇和句子,也可以使他们进一步熟悉作品,体验思想情感和巩固记忆。 故事小老鼠和落叶里鼠妈妈和小老鼠打扫落叶这一段,写得非常精彩有趣,是全文的重点、难点所在,这里不仅有“顶、扛、扫、耙、扛”这些表示打扫的动词,还用上了“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就准备了一些小老鼠的头饰和简单的道具,让幼儿进行故事表演,他们兴致极高,演得怡然自得,在表演过程中,他们会自然地运用作品中的对话、动作、表情来

2、再现作品,活动参与法真不愧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难点前置法 学前期幼儿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萌芽状态,对于一些需要经过多层次分析推理的事情,他们还是力所不能及的。如果在故事教学前仅仅是按常规设计教案,那么有些故事内容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还不太丰富的幼儿来说,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这时,就不妨采取难点前置法,将难点放在教学之前,通过某些辅助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 比如故事包公审石头,我考虑到幼儿很难理解“包公为什么会罚观看热闹的人每人一枚铜钱,并让他们把所罚的铜钱扔入水中,由此来判断偷卖油条小孩钱的小偷是谁?”课前,我就准备几盆清水和一些

3、沾了油及没有沾油的硬币,在讲述故事前,让幼儿分组做个小实验,将两种硬币分批投入清水中,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中的现象,使幼儿明白故事中的道理,达到启发幼儿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同时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三、扩充讲述法 有些故事短小精悍,非常适合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进行扩充性的讲述,在听听讲讲的过程中,一则师幼合编的新故事就诞生了。 像故事小蜗牛,篇幅不长,字里行间蕴含着四季的典型特征和季节轮换的顺序。课前我精选春、夏、秋、冬四幅图片,并把它们布置在活动室的四周。上课时,我边操纵指偶边讲述故事的第一段,提问: “这是哪个季节发生的事?”幼儿异口同声地说:“春天。”“春天就象蜗牛妈妈说的只

4、是树叶儿发芽了吗?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我们快帮小蜗牛找找吧!”幼儿很快地来到春意图前,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他们仿佛置身在万物复苏的美好春光里,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春天的景色,比如:小草变绿了,桃花红了,迎春花吹起小喇叭,“嘀嘀哒!嘀嘀哒!”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朋友手拉着手去春游凡是在春天里发生的事全让他们说到了,同样的,在以后的夏、秋、冬三季的扩充性讲述中,幼儿表现得非常出色。通过这个活动,不但加深了幼儿对四季特征和轮换顺序的认识,而且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最值得欣慰的是诞生了一则师幼合编的新故事小蜗牛,实现了师幼互动。 四、情景激

5、励法 故事教学活动往往需要参与者有极大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努力创设一个充满感情色彩、能引起幼儿情绪激动的情境和环境使之亲临其境,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想象、去大胆表述自己的意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分析故事最奇妙的西瓜,我认为最重要的要让幼儿感受到参赛西瓜的奇妙之处,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精心制作一些新颖有趣的西瓜模型:手提包形的西瓜、外面是瓜瓤里面是瓜皮的方形西瓜和状如水塔、装着水龙头的大西瓜。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头戴王冠,以瓜瓜国国王的身份,笑容可掬地迎接每一位小贵宾(由幼儿扮演),幼儿饶有兴趣地参观西瓜展示会,初步感受到这些西瓜的奇妙之处,愉快地

6、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参观所得,同时他们也非常想知道这些西瓜是谁发明的?这时候,“国王”就安排他们观看情景表演,让他们知道故事的内容,同时也解开了他们心中的疑团。接着,“国王”征求小贵宾的意见,让他们说说:“最喜欢谁发明的西瓜?奇妙在哪里?”最后,“国王”让小贵宾谈谈:“我想发明怎样的西瓜来参加明年的西瓜节?”纵观这个活动,幼儿始终置身在宽松、自由的游戏情景中,他们想说、爱说、敢说,在与老师、同伴的交流中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愉快的情绪得到了体验,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倡导的精神相一致的。五、师幼对讲法 有些故事,上下句或者是上下段之间有某种程度上的逻辑推理关系,这时,你大可不必把整

7、则故事一古脑儿地全部讲出来,而可巧妙地采取留下一半给孩子的方法,启发、鼓励幼儿积极思维,讲述出故事的另一半,通过师幼对讲的方式,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述故事小兔逃跑前,我简要地向幼儿介绍师幼对讲的方法要求幼儿听清我的上句,编出下句。我示范讲完第一组对句后,问了两个问题:“小兔想变成什么逃跑?兔妈妈变成什么去追?”幼儿不假思索地说出:“小兔想变成小鱼逃跑,兔妈妈就变成钓鱼人把小兔钓上来。”我马上予以肯定,接下来,我要求幼儿围绕“如果你是小兔,你会变成什么逃跑?”“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变成什么去追?两个问题,引导幼儿分别站在小兔和兔妈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参照第一组对句的句式进行回答。由于

8、这种“你逃我追”的游戏方式深受幼儿喜爱,幼儿也不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幼儿非常投人,他们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回答接连不断,尤其是后面的仿编部分,幼儿表现得更为积极,有的说:“要是你变成荷塘里的荷叶,我就变成青蛙把你找到。”有的说:“要是你变成青蛙找到我,我就变成蜻蜒飞走。”在这环环相扣的问答中,既使幼儿较为准确地理解了故事内容,体味了其中的母子亲情,又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模仿续编法 幼儿可以学习仿编故事,仿编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迁移作品经验的过程。课前教师可准备(或与幼儿一起准备)一些实物、图片并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这些实物、图片或相关经验应能围绕故事主题诱发幼

9、儿联想。 如在讲完故事七色花后先请幼儿想想“你认为哪片花瓣用得最好?为什么?”幼儿一致认为是最后一片花瓣用得最好,因为它使残疾的威嘉变成健康活泼的孩子。为了深化故事主题,为幼儿提供迁移情感、运用情感的机会,我出示一朵能撕下花瓣的七色花,开展“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的故事仿编活动,幼儿围绕话题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诉说着心中的美好愿望,郏广涵说:“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用红色的花瓣让失踪的王伟叔叔快点回来,这样他们一家人就能团圆了。”陆雅萱说:“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要全世界的人民友好起来,不要发生战争。”周泽斌则说:“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要让一座座高山变成平地,这样汽车就不用走盘山公路了,人们坐在里面又快又安全。”孩子们心中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望,他们已进入了作品中所描绘的美的境界,自然而然地被作品的情感所打动而产生相应的情感,这是对孩子们心灵的一次洗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