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740256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鹅》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天鹅》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天鹅》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天鹅》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天鹅》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鹅》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鹅》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4 天鹅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天鹅的特点。品味本文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 2、了解文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3、了解作者布丰及其作品的特色。 二、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天鹅的人性化描写所表达的人格理想。三、 教学安排:1课时四、 教学过程:1、预习阶段 (1)学生搜集关于天鹅的资料 (2)学生搜集关于布封的资料 ( 3 ) 根据文本提出问题并分类整理2、课上活动 (1)导语设计 这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科学小品,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天鹅的秀雅、娇美的外形特点和温顺商量、纤尘不染、本性自由、高尚、文雅等内在的美德,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天鹅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2)检查预习 学生展示关于天鹅的

2、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展示关于布封的生平创作风格 学生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整理分类 (3)课堂研讨 1、天鹅的美质和美德分别是什么? 2、驯天鹅和野天鹅有哪些区别?为什么将二者进行对比? 3、为什么人们坚信天鹅会在临终绝唱?天鹅之歌、天鹅之死的内涵是什么? (4)写作手法 提问: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又欣赏了优美动人的音乐,感受着天鹅他那对生命的留恋,你们难道就觉得那仅仅是一只动物么?明确:从天鹅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的身影。天鹅和人类一样向往自由,渴望活着,它的身上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布封用人性化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只生动的、充满血性的天鹅形象。到此,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心里对天鹅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个

3、认识不只在外表上,更是对天鹅内在品质的理解,下面请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勾勒出“我心目中的天鹅”形象。 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即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它与“借景抒情”不一样,“借景抒情”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而“托物言志”的散文中,事物本身已经具有备人的情感和理念。说说本文托物言志的运用。五、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感悟了天鹅的美,同时也展示了我们对天鹅、对美的理解。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更多美的事物,希望我们能想到今天这节课,想到天鹅,学会领悟事物的内在美。五、 作业:阅读动物素描中的其他作品,思考文中所表达

4、的作者的思想。“这也会过去”话题作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增加积累,丰富思想。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成为生活的智者。教学重点: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教学难点:利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时数:2课时(指导交流1课时,学生作文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相传伟大的所罗门王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有位圣人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话,这句话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但所罗门王醒后却怎么也想不起圣人的那句至理名言来。于是他召集最有智慧的几位大臣,向他们说了那个梦,要他

5、们帮他把圣人的那个梦想出来,并拿出一颗大钻戒,说:“如果想出那句话来,我就把它刻在戒面上,我要把这颗钻戒天天戴在手上。” 一星期过去后,老臣们交了卷,钻戒上刻的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这也会过去。” 同学们,故事的结果你预料到了吗?老臣们那句简单的话到底有没有智慧?二、自由发言 学生就“这也会过去”这句话蕴含的智慧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完成对学生兴奋点的引导,同时对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概括或升华。三、感悟品析提问: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这也会过去”中的“这”对你来说,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感悟后课堂交流。) 可指考试失败、家庭变故、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误解、流言蜚语、经济贫困、城乡差距等等,

6、也可指春风得意、成功与辉煌等等。 2.既然这一切都会过去,那么要求我们在人生路上保持怎样的心态呢? (学生用书面文字表达) 以下为学生课堂写作片段,可供参考: 片段一:人在旅途,说得上“一路绿灯、一帆风顺”的极少。从记事起,人就在得意与失意之间生活。得意时,如浸泡在蜜水之中,喜悦万分;失意时,如含黄连之汁,苦不堪言。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人生的长河中挫折与磨难远远多于坦途与成功。如果不善待挫折和失意,终日长吁短叹、悲观消沉,被失意所击倒,久而久之,必然劳其心志、伤其体魄,贻误大事。失意并不可怕,关键是,失意了别失态,别失形。要坦然、豁然、超然地看待生命中的潮起潮落。 片段二:考试失败、下岗失业、

7、求职无果、事业无成、求爱遭拒失意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如何面对失意。一次失意,如同品尝一杯人生苦酒,一次失意,也是对人生的一次严峻考验。历经一次考验,犹如跨过人生的一道坡坎,也便超越一次自我。失意,将使人冷静地反思自责,从而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立志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这样,失意也就成为了过去。 片段三:“这也会过去”,犹如一盅心灵鸡汤,滋补着我们向上的灵魂,永保我们生命的绿意;我们要相信自己,永不言败,谦逊进取,让生命永远活在一片葱茏的绿意中。 片段四:身处逆境时,需要的是坚忍和等待。正如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是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之

8、后复活节就会到来。春风得意时,人应该学会惜福与感恩,恰似古诗所云: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四、自由写作 教师引导:“这也会过去”,大多数同学都说这句话是让我们乐观地对待生活中的起落,让我们宠辱不惊,让我们心态平和,让我们从从容容地度过人生中的每个严冬和暖春;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解,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这”的含义也不同。 如果你由这句话想到了自己的往事,那么请不要吝啬手中的笔墨,所罗门的宝藏中期待着你的精彩叙述! 如果你是一个爱思考的智者,你对圣人的这句名言还有哪些话要说呢,那么就请你对尽情宣泄、一吐为快吧! 这次作文以“这也会过去”为话题,可叙述、可议论、可抒情。文体不限、角度不限

9、、题目不限。五、借鉴交流 以下两篇例文可供教师讲评时参考。这也会过去蒋光宇 1954年,巴西的男女老少几乎一致认为,巴西的足球队定能荣获世界杯赛的冠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足球的魅力就在于难以预测。在半决赛时,巴西队意外地输给了法国队,结果没能将那个金灿灿的奖杯带回巴西。球员们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足球是巴西的国魂。他们懊悔至极,感到无脸去见家乡父老。他们知道,球迷们的辱骂、嘲笑和扔汽水瓶子是难以避免的。 当飞机进入巴西领空之后,球员们更加心神不安如坐针毡。可是,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的时候,映入他们眼帘的却是另一种景象:巴西总统和两万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有两条横幅格外醒目: “失败了也要昂首

10、挺胸!” “这也会过去!” 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总统和球迷们都没有讲话,默默地目送球员们离开了机场。 球员们对“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的理解是比较深透的,可相比之下,对“这也会过去”的理解却不够深透 4年后,巴西足球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 回国时,巴西足球队的专机一进入国境,16架喷气式战斗机立即为之护航。当飞机降落在道加勒机场时,聚集在机场上欢迎者多达3万人。在从机场到首都广场将近20公里的道路两旁,自动聚集起来的人群超过了100万。这是多么宏大和激动人心的场面! 人群中也有两条横幅格外醒目: “胜利了更要勇往直前!” “这也会过去!” 球员们对“胜利了要勇往直前”很容易理解,对“这也会

11、过去”的理解依然朦朦胧胧 后来,巴西足球队的队长断断续续向一些人请教,应该怎样理解“这也会过去”的含义? 真是无巧不成书。队长请教的一位老者微笑着说:“这也会过去”的横幅都是他写的,他给队长讲了下面的故事: 据说,伟大的所罗门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 一位智者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至理名言,这句至理名言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能使他得意的时候不会趾高气扬,忘乎所以;失意的时候能够百折不挠,奋发图强,始终保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状态。 但是,醒来之后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句至理名言。于是,所罗门找来了最有智慧的几位老臣,向他们讲了那个梦,要求他们把那句至理名言想出来,并拿出一枚大钻戒,说:“如果想出来那句至

12、理名言,就把它镌刻在戒面上。我要把这枚戒指天天带在手指上。” 一个星期过后,几位老臣兴奋地前来送还钻戒,戒面上已刻了一句勉励人胜不骄、败不馁的至理名言:“这也会过去!”这也会过去云话(白帆文学社) 所罗门国王戒指的钻石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这也会过去。” 无论是光荣还是挫败,这个充满智慧的句子启示着我们:要坦然面对人生。 万物常变,生生不息。正如船上的舵不能左右海水的流动,却可以主宰在海中航行的船只的方向。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不能决定事物的演变,但态度决定了事物发展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坦然,人生之舵,纵是怒海操舟,亦能化险为夷。 常常追怀故人故事,姜太公暮年垂钓于渭水之滨,没有对自己的怀才不遇忿忿

13、不平沮丧失望,而是坦然面对人生,等待机会,终于被人主发现,得以施展抱负,襄助文王武王平定九州,定鼎周朝八百年基业。没有坦然面对人生的心态,太公哪里能悠闲垂钓,静候文王发现,委以天下之任? 坦然是自信的完美展现。因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们可以从容不迫地挂起窗帘,卧看千山急雨来;我们可以在冰天雪地里执着地发现那盛开着的美丽的花朵;我们可以在寂寥的夜里静下心来,虔诚地感受着这无限的空间和永恒的沉默,用黑暗的眼睛体会光明。如以弱燕而扫强齐的名将乐毅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自披发起七十余战,威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功高却无尺地之封,终被逼自刎;辛弃疾少年英雄,一骑斩敌首领,却只能赋闲在家,换

14、得东家种树。他们的悲愤抑郁,似乎他们没有坦然面对? 可他们已经坦然面对了。毕竟,他们或用他们的努力换得了不世功业,或用他们的诗句留传了自己的抱负。即使人生失意十有八九,即使成败随天,能在人生的风雨中坦然地面对一切,使自己的抱负得以让人知道,使自己的德行可以给人以启示,确实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只有坦然的人生态度,才能实现这样的人生价值。 “这也会过去。”一语道尽了坦然的真谛。帕斯卡尔说:“没有什么会为我们而停留。”无论我们是不慎跌倒或是登上高峰,无论我们遭遇灾难还是喜获丰收,无论我们取得什么还是失去一切,我们时时刻刻应该对自己说:“这也会过去。”因为,只有坦然面对一切,才能超越一切,驶过人生的海洋,到达理想的彼岸。 美文朗诵比赛活动设计 设计思想在语文教学中,诵读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敢于读、乐于读,读得准、读得好。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为学生搭建诵读的平台,创设诵读的情境,提供诵读的方法。只有客观条件充分了,学生才会有读的欲望;也只有学生自主地诵读,才会达到读的目的和效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受情感,体会意境。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建议“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也可以通过举办诗文朗诵会或朗诵笔赛等形式考察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