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气动技术课程形成性考核(二)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8735353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压气动技术课程形成性考核(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液压气动技术课程形成性考核(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液压气动技术课程形成性考核(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液压气动技术课程形成性考核(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液压气动技术课程形成性考核(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压气动技术课程形成性考核(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气动技术课程形成性考核(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 名:学 号:得 分:案教师签名:液压气动技术作业2第4章参考答一、填空题1 液压马达是将 转换为的装置.可以实现连续地旋转运动。液体压力能机械能2 .液压马达的额定转速大于500r/min 时.称为液压马达额定转速小于 500r/min 时.称为液压马达。高速 低速3 对于液压马达来说.实际流量总是 理论流量.实际输出转矩总是 理论上输出的转矩。(填写“大于”、“小于”)大于小于4 液压缸的缸体组件由 、和连接件等组成。缸筒、端盖、导向套5 液压缸的活塞组件由、和连接件等组成。活塞 活塞杆6 .常见的液压缸排气装置有 和等。排气孔 排气阀二、判断题1 .液压马达与液压泵从能量转换观点上看是

2、互逆的.因此所有的液压泵均可以用来做马达使用。()2.双杆活塞液压缸又称为双作用液压缸.单杆活塞液压缸又称为单作用液压缸。(3 .作用在活塞上的流量越大.活塞运动速度就越快。( )V4 .单杆液压缸的往返速度相同。( )X5 .双杆活塞缸两端的活塞杆直径通常是相等的.因此.活塞两个方向的推力和运动速度相等.适用于要求往复运动速度和输出力相同的工况。(6.对缸筒内壁的精度要求很低 .缸筒较长时可以采用柱塞缸。( )V7 .相同流量、压力下.双叶片摆动缸的角速度和转矩均是是单叶片摆动缸的两倍。8 缓冲装置的作用是排出混入液压缸中的空气.保证液压缸的运动平稳性。三、单选题1 液压泵或液压马达的排量A

3、.随理论流量变化.随转速变化C.决定于结构尺寸随实际流量变化2 .能实现差动连接的油缸是A.双杆活塞液压缸.单杆活塞液压缸C.柱塞式液压缸.上述各项结构的液压缸均可3 .单杆活塞式液压缸缸筒内径为D.活塞杆直径为d.输入液压缸的油液压力为p.流量其差动连接时作用力为A. F p4D2C F p 4(d2 d2)的两倍.有杆腔通油使其快退。若采4. 已知单杆活塞式液压缸的活塞直径D为活塞直径d用差动连接.则此时的快进速度等于有杆腔通油快退速度的A. 1倍5. 可输出回转运动的液压缸是A.摆动缸B.柱塞缸.齿条活塞缸.伸缩缸四、计算题1 .液压马达排量 V= 250ml/r.入口压力为 9.8MP

4、a.出口压力为 0.49MPa.其总效率 n =0.9.容积效率n V=0.92.当输入流量为22L/min时.试求:(1)马达的机械效率;(2)马达的输出转矩;(3)马达的输出转速。解:(1)求马达的机械效率0.9mv 0.920.978(2)求输出转矩理论转矩Tt9.849106250 10 370.4N m输出转矩Ttm370.4 0.978362.3Nm(3)求输出转速qT VnqT 20 24n -380.96r /minV 250 10 32.如图所示.液压泵驱动两个并联液压缸。已知活塞 A重10000N.活塞B重5000N.两活塞2面积均为100cm。若输出流量为 q = 5L/

5、min。试求:(1) 两液压缸的动作压力及运动速度;(2 )若溢流阀的调整压力为 2MPa.试求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解:(1)并联液压缸.因FaFb.故B缸先动作.B缸行程结束后 A缸开始动作。对于B缸PbFb50000.5MPaab4100 10q5 10 3/608.3 10 3m/sVBAb100 10 4对于A缸PaFa100001.0MPaAa100 10 4VbVa38.3 10 3m/s(2)若溢流阀调定压力位2MPa.泵最大工作压力为 2MPa一、填空题1.液压阀按其机能不同可分为 、和三大类。方向阀、压力阀、流量阀2 .将三位换向阀中间位置时的内部连通形式称为 。中位机能3

6、 压力阀的共同点是利用作用在阀芯上的 和相平衡的原理工作的。液体压力弹簧力4 压力继电器是一种将油液的 转换成的电液控制元件当油液压力达到压力继电器的调定压力时 即发出电信号.以控制 、等元件动作。压力 电信号 控制电磁铁电磁离合器继电器5如图所示的液压回路.若阀1的调定压力Py=4MPa.阀2的调定压力Pj=2MPa试回答下 列问题:9(1 )阀I是阀.阀2是阀;溢流阀 减压阀(2) 当液压缸运动时(无负载).A点的压力值为 、B点的压力值为 (3)当液压缸运动至终点碰到挡块时.A点的压力值为 、B点的压力值为。4MPa 2MPa6. 流量控制阀是通过调节阀口的 来改变通过阀口油液的 .从而

7、控制执行机构的元件。开度流量 速度二、判断题1 普通单向阀选用较硬的弹簧.使阀的开启压力达到0.20.6MPa.可当背压阀使用。( )V2 液控单向阀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一般用于液压执行元件长时间的保压和锁紧。()V3 换向阀借助于阀芯和阀体之间的相对移动来控制油路的通断.或改变油液的方向.从而控制执行元件的运动方向。() V4.电液动换向阀的动作可靠、平稳.速度易于控制。()V5.溢流阀阀芯随着压力变动而移动.常态下阀口是常闭的.进、出油口不相通。()V6.直动式溢流阀可以作卸荷阀使用。()x7.不工作时.减压阀的阀口是常开的.进、出油口相通。()V8.顺序阀的出油口直接通往油箱。()X9.

8、不工作时.顺序阀的阀口是常开的.进、出油口相通。()x10.单向阀、溢流阀和减压阀都可以当背压阀使用。( )x三、单选题1 在工作原理上.所有的阀都是通过改变 的相对位置来控制和调节油液的压力、流量及流动方向的。AA.阀芯与阀体 B .阀体和阀盖C .阀芯和阀盖D.阀芯和弹簧2 .下图所示的液控单向阀.控制口 K接通时.油液。DA.仅能从A 口流向B 口B.不能在A 口和B 口间双向自由流通C.不能从A 口流向B 口D.能在A口和B 口间双向自由流通3 若某三位换向阀的阀心在中间位置时压力油与液压缸两腔连通、回油封闭则此阀的滑阀机能为。 AA. P型 B . Y型C. K型D. C型4 下列三

9、位换向阀中位机能中 能实现系统卸荷的是 。 AA. H型B. P型C.O型D. Y型5.在液压系统中减压阀能够。DA.用于控制油路的通断B.使油缸运动平稳C.保持进油口压力稳定D.保持出油口压力稳定6 .对压力继电器叙述不止确的是:。CA.压力继电器是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电液控制元件B. 压力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液压控制开关C. 改变弹簧的压缩量可以调节流量D. 是靠液压力和弹簧力的平衡来工作的7调速阀是用组合而成的。D节流阀与定压差式减压阀并联.节流阀与定压差式减压阀串联。C.结构简单成本低.最小压差的限制较小A.稳压溢流阀与节流阀串联BC.稳压溢流阀与节流阀并联D8 .与节流阀相比较.调

10、速阀的显著特点是A.调节范围大BC.流量稳定性好D四、计算题1 如图所示回路。负载 F=9000N.液压缸无杆腔面积 A=50cmf.有杆腔面积 A=25cmf。调速阀的调定压力 pT=0.4MPa.溢流阀2作背压阀.其调定压力pb=0.5MPa.液压泵流量qp=30L/min. 不计损失。试求:(1)溢流阀1的最小调定压力;(2)若背压增大 pb.溢流阀的调定压力 增加多少?解:答案参照书本第 360页(1)活塞左移时.根据液压缸平衡式R A1 p2 A2FP仁 Pb=0.5MPaA2FP1 p22.05MPaA1A1所以溢流阀调定压力为py=p1+pT=2.05+0.4=2.45MPa(2

11、如图所示.已知溢流阀的调定压力pY=4.5MPa.两个减压阀的调定压力分别为pj1=3MPa.pj2=2MPa液压缸的无杆腔有效作用面积A= 15cmi。作用在活塞杆上的负载力F=1200N.不计减压阀全开时的局部损失和管路损失。试确定:(1) 活塞在运动时.A、B、C点的压力;(2) 活塞在抵达终点后.A、B C点的压力; 若负载力增大为 F=4200N.A、B、C点的压力。A*PlLi Wd11c解:(1)P仁F/A=1200心5 X 10-4)=0.8MPa所以 Pc=0.8MPa P A=P=0.8MPa 抵达终点.Pc=P1=2MPaFA=3MPa FB=4.5MPa(2)负载为F=

12、4200N.要推动负载需要压力F1=F/A=4200/(15 X 10-4)=2.8MFa由于Pc最大为2MFa所以.不可能推动负载。Fc=F1=2MFaFA=3MPa FB=4.5MPa一、填空题1 .过滤精度d 0.005mm为滤油器.d 0.1mm为滤油器。精 粗2 .常用的蓄能器是 、和重锤式蓄能器。弹簧式、充气式3 .气囊式蓄能器利用气体的 和来储存、释放压力能.气体和油液在蓄能器中由隔开。二、判断题1 .通常.泵的吸油口装精滤油器.出油口装粗滤油器。( )x2 蓄能器是压力容器.搬运和装卸时应先将充气阀打开.排出充入气体.以免因振动或碰撞发生事故。()23 .油箱的功用是储油、散热.还可以分离空气、沉淀污物。()24. Y型密封圈在装配时.要将唇边面对有压力的油腔。()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