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的认识.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729684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均分的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平均分的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平均分的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平均分的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平均分的认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均分的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均分的认识.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中的平均分集体备课主备人教案材料 主备人:熊伟军 2009年2月25日平均分的认识(一)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

2、棒。教学过程设计: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新课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13页

3、“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3尝试平均分物品。(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独立进行平均分。(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

4、样分的。三、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2练习三的第2题。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

5、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3练习三的第3题。(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除法的初步认识中的平均分教案的设计意图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新课程标理念,并结合我校运用现代信

6、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课题研究而设计出来的。新课标要求: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由此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为了强调平均分在除法中的重要性,我对教材作了重组处理,把两种分法集中安排在同一个课时,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和实质。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

7、的含义。四、教学难点:理解并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五、说教学策略与方法:(一)教学内容的重组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重结果轻过程,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往往被单调机械的条文所取代,所以数学教学中有太多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乐趣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原来教材是安排一种分法的认识、以及算式的读写和意义作为一课时的内容,现在我把两种分法的认识和具体的实践操作合为第一课时,算式的读写和算式的两种意义就安排在下一课时。这样的调整既解决了以往第一课时容量大的问题,从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从实际的操作中积累感性认识,又能分散难点,集中突破重点,更好地突出两种分法的联系与

8、区别,从而加深对平均分的实质认识。(二)教学观念的转变“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自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的重要性,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以往教学平均分,都是要求学生一份一个,一份一个地去分,其实这与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是不相符的(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一分一个地平均分东西,大多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分,只不过一份一个地分就能保证是平均分而已)我大胆

9、改变了传统的教法,对分的步骤不作统一的要求,不拘泥于课本中一份一个地分,只要最后分得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样马上给了学生一个思维发展的空间,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和潜能,学生纷纷得出不同的分法,有的一个一个地分,有的两个两个地分,还有的三个三个地分课堂上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三)学习方式的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在可以遇见的未来,现代信息技术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力工

10、具。电脑和网络将成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本节课我运用计算机这种可操作的探索工具创设分东西的情景,实现了在计算机屏幕中通过拖动鼠标来感知和探究不同的分法,取代了以往的分实物或学具,既省时又省事儿,不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成为可能。针对本课教案设计的反思: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

11、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

12、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根据教研组意见重新确立教学目标:1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多次平均分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和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这两个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通过观察、谈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