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浅谈四季养生.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728525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完整版)浅谈四季养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word完整版)浅谈四季养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word完整版)浅谈四季养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word完整版)浅谈四季养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word完整版)浅谈四季养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完整版)浅谈四季养生.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完整版)浅谈四季养生浅谈四季养生“养生一词,出自灵枢本神,即保养生命,防病抗衰,延年益寿。黄帝内经中说: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也就是常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指出养生与自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四季养生依照中医四气调神理论,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和阴历月亮盈亏的变化,应季顺势养生。四季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合一”,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即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通过种方法颐养生命,主动调整自我,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正如古代医家强调“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

2、亡。”一年四时气候的更迭、阴阳寒热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活动.欲得安康,必须依照自然界周期性的四季变化作出相应的调节。四季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冬至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湿,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到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客观条件而存在,而是要根据自然界一切生物的规律变化来达到阴阳平衡的养生保健目的。在现代化的今天,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四时养生作为中医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整人的心态,维持人的健康,延缓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春季养“生”

3、素问中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杀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天充满发陈之气,白天变长,夜晚变短,所以人们应当早起工作,晚些睡觉”并且给身体一个自然生发之态,不要过分抑制自己,让机体自然平和,故“被发缓形中医学强调顺势而为,顺应春之气机,否则阳气被抑制不畅,风温之邪易乘虚而入。春天之时,气血经肝气的疏调渐走于外,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现春困,春天我们可服一些补养肝血、疏调气机的中药,如生地、白芍等。而且春季又是冷暖交替、气候多变的季节

4、,衣着要适当厚一些,注意防寒。春季下部的血液循环比上部差,我们可以通过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脚,以引血下行,安定心神.春季肝功能比较活跃,人的情绪易激动,所以我们需要顺肝调达疏泄以降赶货,不要压抑情绪,让情绪顺应自然而生机盎然,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我么可以通过踏春,游山玩水使情趣得以生发,开阔心胸。夏季养“长”“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一段话摘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季节。人在夏季,心火旺,肺气衰,人体阳

5、气此时最易发泄.夏季养生宜顺应自然万物蓬勃生长,阳气旺盛的特点,若反其道而行,将会损伤心气,入秋就会产生疾病,机体可供秋季收的东西就少了,到了冬至甚至可能产生重病。夏天内应于心,心主血脉,其液为汗。夏天我们的气血都走到了体表,毛孔开张,因而汗出较多,以利暑热的排出,若所爱在外。这时千万不可过于贪图凉快,使毛孔闭塞,汗液不畅,暑热内闭不能外泄,轻则感冒不适,重则暑热内迫心包,致神昏谵语,变证多端。夏天开空调温度最好保持在2628度为好,以不热为度,并且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在夏天的时候,我们要保持情结的平稳,不要使情志过激,以保持心神的饱满.秋季养“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关于秋季是这么说的,“

6、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打底处于收容平定状态,天气干燥,碧空如洗,秋高气爽。秋天也是阳气渐衰,阴气渐盛,呈现一片肃杀之象的季节。秋季养生生活应适应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自然特点,若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肺气,导致气机阻碍,呼吸障碍,与肺相表里的大肠到冬天会表现出食古不化,因为机体到冬季可供收藏的东西就少了。秋季主收,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秋高气爽,湿气减少,气候变燥。树

7、木因此枯黄落叶,保持津液养护自身,等待冬天的到来。人体也要将津精收敛,以养内脏.此时适宜吃些养阴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秋季是全民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可以选择散步、长跑、太极拳、练气功等,进行户外运动和户外锻炼可增强体质、耐寒抗病、补养肺气、消除秋愁。冬季养“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句话摘自自素问中,冬天水寒结冰,大地裂开,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天地万物处于闭藏状态,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万物收藏、闭藏的特点,保养、

8、白虎人体的阳气和阴精,以备春天生机勃发之气所需,否则会损伤肾气.冬季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树木已成枯枝,许多动物也已入穴冬眠,不见阳光。人地此时也顺应天地闭藏之势,气血内收,运行于内,这时我们不要过分的扰动阳气,应早睡晚起,待日出而活动。在精神上,使神志深藏天内,安静自若,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再一个,在冬天的时候,我们不要有恐惧感,这样损伤肾气不利于肾气的闭藏。冬季虽然天气寒冷,但亦要注意运动,因为运动可促进体内气血流通,增强御寒能力。可在室内或室外进行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长跑等,但在室外锻炼要注意预防感冒以及冻伤。在饮食方面,冬季是四季中进补的最佳季节,因此宜多温少寒。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说明了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自然界的复杂变化会影响到人体的各个方面。养生之道就是顺应自然之道。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在养生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和指导性,在了解和把握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要结合季节特点,顺应阴阳的变化,运用中医的理论进行适当的调摄,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最终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