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艳教学实录之《月光曲》.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727392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晓艳教学实录之《月光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晓艳教学实录之《月光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晓艳教学实录之《月光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晓艳教学实录之《月光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晓艳教学实录之《月光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晓艳教学实录之《月光曲》.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光曲执教:李晓艳师:今天我们将学习月光曲。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一个方面重点掌握关键句子来理解课文。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两处描写贝多芬语言的句子。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大屏幕显示):1、“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2、“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师:看着这两句贝多芬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生1:他为什么要给那位盲姑娘弹一首曲子呢?生2:按理说,贝多芬身份比那位盲姑娘高,为什么他还称她为“您”呢?师:非常好!同学们都关注了重点词、句子,还有没有其他问题的同学?生3:他为什么最后还问一句:您爱听吗?生4:贝多芬的出场费是很高的,为什么他会不收任何费用的给一位

2、盲姑娘弹曲子呢?师:真的非常好!大家给点掌声!我想刚刚几位同学的问题,你们已经听的很清楚了,现在请同学们阅读一至七自然段,带着这些问题,独立学习,有了想法之后,在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小组学习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解决的问题跟其他同学交流一下?哪怕解决一个也可以站起来讲!生1:我回答的是贝多芬为什么要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因为他应该为穷苦人民造福,而那位盲姑娘又那么喜欢听他弹的曲子,所以他才弹的。师:你还能不能再联系课文,再想一下。好,你来生2:盲姑娘和哥哥不是不想去听贝多芬的演唱会,而是他们十分的贫穷,可是音乐会的门票太贵了。 生3:我们解决的是贝多芬为什么说“您”。因为贝多芬也是穷苦家庭

3、出身的人,他认为人人平等,他虽然是弹曲子,但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他才会给那位盲姑娘弹一曲。师:你怎么知道对方是一个追求平等的人?同学们可以想想这个问题。谁想起来补充这个问题的,可以站起来讲。生4:就算说盲人的哥哥是一位皮鞋匠却也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别人不会因为这个而不尊重他,贝多芬也是不会因为这个而看不起他,所以他用“您”来称呼她。师:除了回答的这个问题,还解决了什么问题?生4:我补充一下,贝多芬为什么要弹一首曲子给她听?首先就是因为贝多芬和这位盲姑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喜欢这首曲子,盲姑娘因为贫穷买不起音乐会的门票,而贝多芬就愿意把这种快乐跟他们分享,无偿地为他们弹奏曲子。师:有自

4、己的想法,很好!还有没有其他小组解决了问题的?生5:我们解决的是为什么贝多芬会称盲姑娘为“您”?因为贝多芬对他们的尊敬、同情、怜悯和关爱。生6:我们解决的是为什么贝多芬会再弹一曲?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是为了满足盲姑娘想亲耳听到他弹曲子的愿意,第二首是他临时创作出来的曲子。他是想让盲姑娘能随着曲子想象到自己能看见光明。生7:他为什么会弹完一首再弹一首师:是啊,为什么呢?生7:因为那位盲姑娘听的十分的入神,所以他想再弹一曲。师:十分入神,是怎么样的情景呢?你读一读吧!生7:(朗读)“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师:弹的多好啊!生8:我觉得他会再弹一曲是因为他觉得这位盲姑娘才是真正想听他的曲子,遇到了知

5、音,别的人可能都是带着一种虚荣去听的,碍于面子,以显示其显赫的地位!所以他很高兴决定再弹一曲。 师:虽然这是一个茅屋,但是贝多芬却可以遇见知音。但在那么多上流社会的人的音乐厅里面,他不一定能遇到能听懂他音乐的人。所以他要为知音再弹一曲。我想问问同学们,贝多芬后面弹奏的那首曲子内容是什么呢?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那首曲子的内容?生1:第九段师:对了,就是这一段!那老师有个难题要考考你们了。老师现在特别想知道,贝多芬为盲姑娘再次弹的曲子时情绪是怎样的,节奏又是怎么样的?它分为几个乐章?每个乐章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老师不想听你们说,老师想通过你的朗读让老师听出乐章的情绪、节奏。这个问题有点难,敢不敢

6、挑战?生:敢师:现在同学们自由地朗读第九段,等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位同学能读出来!学生自由朗读第九段师:现在你们就来谈一谈,对这哪个画面有感受。生1:我听出仿佛有下雪的感觉。(朗读):“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生2:我听出情绪很优美。生3:我听出有三个乐章。师:你听出有三个乐章

7、,哪三个?你给大家说一说。生3:第一个:“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第二个乐章:“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后面是第三个乐章。师:有没有其他意见的同学?生4:第一个乐章是:“他好像面对着大海霎时间洒遍了银光。”,第二个乐章是:“月亮越升越高,微云。”后面为第三个乐章。师:为什么你会这么分呢?讲一讲你的想法。生4:前面是月光刚刚升起来的情景,是比较柔美的,然后慢慢地变的越来越澎湃了。师:谁再谈一谈你听到的?生5:情绪很激动,节奏时快时慢的,乐章分为两个乐章,一个是“他好像的微云”,一个是“忽然的大海。”生6:我不同意

8、他说节奏由快到慢的,我觉得应该是由慢到快。师:那从哪里到哪里是由慢到快的?生6:从“他好像的微云”,那是是慢的,后面就是加快的。生7:我感觉到的是情绪方面,开始是优美的,后来渐渐地沸腾起来了。生8:我觉得节奏应该是先慢再快,然后再慢。生9:我觉得是两个乐章,第一个乐章是优美的,第二个乐章是比较澎湃的。师:从哪里到哪里?生9:“他好像的微云”,一个是“忽然的大海。”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乐章是一个怎样的画面?好,你来生1:我想写出来。师:可以!生1:(板题上书)师:解释一下这是什么意思呢?生1:节奏由弱到强。师:好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画面展示一下

9、,你们看看我这几个画面摆的有什么问题?(大屏幕显示)生2:第三幅是朝阳,应该放在最前面师:同学们可以再读一读那段描写,看看结果有什么不一样?你来生3:(朗读)“他好像的大海”师:很好,那现在同学们再来判断一下这几个画面位置顺序是什么样的?生4:第一幅和第三幅位置换一下。师:是不是这样?生:是的师:很好,老师觉得通过你们的朗读、理解,对这段所展示出来的内容很丰富。你们想不想听一听月光曲呢?生:想师:月光曲有三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比较长,老师做了下剪辑,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听的同时,给画面配上解说。首先小组设计一下怎么样朗读比较好。 小组讨论、朗读师:老师看到好多小组已经准备好了。好的,哪个小组愿意先来

10、?小组配乐朗读月光曲课文: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

11、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