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反思中不断的提升自己.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720376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教学反思中不断的提升自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教学反思中不断的提升自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教学反思中不断的提升自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教学反思中不断的提升自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教学反思中不断的提升自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教学反思中不断的提升自己.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教学反思中不断的提升自己 三节几何课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我从事初级中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已有十八年,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反思,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在教学中也遇到不少的问题,时常困绕着我。比如自己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缺少新的方法,许多时候都是凭着自己的以往经验办事。思考比较多的是自己如何“会教”。而思考使学生如何“会学”却较少,因而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方法不多。如:本学期我任教初三(1)和初三(3)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两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各不相同。初三(1)班的中差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没有特别

2、优的学生,相对较弱。而初三(3)班的中等及中上的学生较多,占了班级的三分之二左右。两个班都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数学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普遍存在着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独立思考、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不强,经常是老师讲过的题目能得心应手,而遇到一些新的较为棘手的问题,就变得束手无策了。尽管平时自己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但效果不大,方法还是不多,我在课堂上有时随意性比较强,讲得多,自己觉得累,而学生也感到很累,且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不快,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时不能很好体现出来。所以我常常感到,教师个人进行的教学后的反思活动,往往是凭着自己经验进行的反思活动,不是很完善

3、的,有许多欠缺的地方。怎样才能改善自己的反思效果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长的时间。 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实验活动时,通过学习我感到,我长期困惑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这种教师与专家集体合作反思的科研模式,“三阶段,两反实验活动思,行为跟进”,对我的困惑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验刚刚起步的时候,我有幸参加了数学教研实验活动,首先进行了课例的实验设计工作,我一共上了三节实验课例的公开课,虽然教学效果不尽相同,但我认为第一节课和第三节课进行比较,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是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二、第一节实验课例的设计和课后的反思第一节实验课

4、例的设计,是在我现有的教学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的,我选择的课题是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勾股定理与图形的运动相结合,是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结合学生已有的勾股定理的基础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同时也能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为本次实验课例。本节课的教学结构设计如下:1先复习勾股定理2引出图形的翻折3举出图形的翻折与勾股定理相结合的实例,与学生们一起分析解决类似题目的思考方法,并由同学们应用归纳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实例。 在讲解实例时我指导学生设计了三种图形的翻折。设计的特点是,引导学生关注,从不同的图形翻折中了解到,问题的实质只是一个图形的翻折,并帮助学生

5、找到了能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即通过翻折找到了该添的线段,并找到了能实施勾股定理的关键图形。应该说在设计的指导思想及选题方面,自己感到想的比较全面,是相当不错的。但本节实验课例结束以后,经过教研组和区教研员进行的课堂观察后的集体“会诊”,反思已有行为与新教学理念、新经验之间的差距,大家为我找出了许多不足,自己认识不到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方面的问题,也为教研组的其它老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性的思考。经过大家的研讨,本节课例的主要问题是,首先,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够,主体意识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整节课成为了老师的一言堂。其次,由于课例设计的主观性比较强,全然是以老师单方面设想的,对学生来说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6、,学生只是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去翻折图形,在教学中三个例题的串连做的不够好,例题讲解相对较为孤立。因而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再则,运用有效的教学工具不够,没有充分的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还是以传统的挂黑板的形式,教学方式相对单调和陈旧。通过一起探讨,我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反思尝试如何求新,求变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善课堂的教学质量。三、第二节实验课例的设计和课后的反思第二次实验课例的设计,是在关注新的理念,在第一次反思后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我选择的课题是正方形,吸取了上次课例教学的教训,同时也征求了组里其它教师的意见,也可以说这节课的设计是合作的结果。设计的主

7、导思想是,从关注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学生的学法和学习基础,根据学生已学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相关知识结构的情况,关注学生可能参与学习的各种情况,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推导出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1)首先复习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2)让学生通过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推导和联想出正方形定义。3)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边,角,对角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归纳出正方形的性质。4)通过具体的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联想,并巩固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非常明显的,意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这一点上看,本节课

8、的意图已达到,课堂效果相比第一节课要好得多。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定理,性质的推导及例题的讲解,特别是我应用了电脑多媒体的教学以后,并初步尝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甜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课后我与教研组同事们及区教研员一起,进行了第二阶段的集体反思“会诊”,大家一致表示,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在课堂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习气氛也比较浓。但作为老师的主导作用还是体现的不够好,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带到高潮这一点,做得还是有点欠缺。而究其原因,在于我对学生活动的驾驭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在提问的技巧上还欠火侯,学生在

9、参与教学的活动时,因为提问的针对性不强,回答问题的答案,离自己的要求较远,这时为了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自己所希望的问题上来,往往会比较着急,课堂的教学活动就感觉不够连贯。四、第三节实验课例的设计和课后的思考在第三节实验课例的设计中,我吸取了教训,根据集体合作反思中,大家提出的意见,找到问题的根源以后,我着重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避免再出现以上的一些类似问题。我把自己的设计想法与组里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征求了大家的意见。我这次选择的课题是三角形中位线,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1)复习三角形重要线段中线,引出本节课内容三角形中位线。2)讲述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并让学生区别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3)学

10、生在课堂通过教具实验操作,测量验证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引导学生对之进行论证。4)归纳学生的论证得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5)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在几何计算及几何论证中的具体应用。本节实验课例结束以后,感觉课堂效果比较理想,自己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认真思考,主动探索问题,在定理的猜测及论证上都能积极发言,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在某些问题的论证上有一定的水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在论证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时,由学生添加了辅助线,添辅助线的目的是什么呢?类似提问的导向性是非常明确的,学生按照我设计的提问,得出了许多正确的重要的相关结论,应该说本节课上得相当成功,也得到了教研组教师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自己通过参与校本培训,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特别是教研组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都得到了更新和加强,有了很大的收获。当然,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要有一个过程,也可能是一个很长的实践过程,不是单靠这三节课就能解决的,我想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的用这种“校本行动研究”的实验模式,去开展经常性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研组和自己的教学水平就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