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718559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大纲.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美学与美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是培养学员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的课程。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复杂相关性。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本课程是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性与创新性特点的课程,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美学与美育与第三学期开设的现代教育思想的关系是前后衔接的关系,其区别

2、是,现代教育思想是对现代教育基本思想理论的系统介绍,美学与美育是立足于美学理论对美育这一现代专门教育方式的具体研究。在内容上,美学与美育与阅读与写作课程在关于文学体裁这一局部上有交叉,其区别是,阅读与写作只从文体特征及相关阅读方法角度进行介绍,美学与美育则重在研究文学作为主要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及美育功能。3、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和掌握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知识。2)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分析和鉴赏生活、自然和艺术领域的审美现象。3)能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审美塑造的自觉性和在教学中贯彻美育的能力。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自主学习与各种辅导、指导相结合;个别学习与小组讨

3、论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然美和艺术美欣赏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美育实践相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概念内容,按认识、了解、理解三层次要求。方法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层次要求。实践内容,按观察、学会、熟练应用三层次要求。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1、 学时分配本课程4学分,学时为72学时。教学时数具体分配如下:序号教 学 内 容课内学时建议IP学时建议录象学时第一章什么是美学?43第二章 美及其形态102 2第三章美感822第四章什么是美育?42 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1022第六章艺术美与美育1232第七章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 1242第八章青少年发展与美育81 第九章教

4、师角色与美育41 总计7220102、 多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学员实际以及本课程理论性、综合性、渗透性、复杂相关性、操作性的特点,进行课程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与学习指导书合一)、IP教材、录象教材、CAI教学课件一体化综合设计的配套教材,全套教材各具功能,围绕文字教材相互有机配合,提供必要、方便、有效、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3、 教学环节。本课程按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通过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在文字教材中有关学习指导的提示下了解课程内容框架及学习方法。 通过IP教材有重点的系统讲授,梳理清楚各章内容结构与知识系统脉络。 在学习

5、指导的支持下自主学习文字主教材。 组织或个别收视录象教材,增加感性认识,深入领悟并消化重点、难点。 面授辅导与答疑、根据大纲要求组织讨论等。 运用CAI课件进行复习与自测。 建立课程网页,发布网上辅导。不定期网上答疑;利用e-mail、电话、信函等进行师生对话。 对平常学习进行形成性考核,课程学习结束进行统一考试。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一、教学要求1、 了解美学的含义,理解美学作为一个学科诞生及其发展的历史。 2、 掌握美学的研究中心、范围和基本理论构架,了解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3、 理解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美学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复杂关系。二、内容要点第

6、一节 美学的历史1、 美学在西方。2、 美学在中国。3、 中外美学研究方法。4、 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第二节 美学的含义1、 美学的性质。2、 美学的对象。3、 美学的定义。4、 美学的基本问题。第三节 学习美学的方法1、 美学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2、 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的结合。3、 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的交汇。4、 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的汇通。三、重点难点1重点:美学的性质和对象。2难点: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教学建议1从美学诞生于现代西方理性主义语境这一点切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美学的人文意蕴和生命内涵,理解人与美的关系。2 介绍关于美学学科的不同意见,加深学生对人类生命活动及

7、其意义的认识。3 推荐一部雅俗共赏、平易近人的美学著作,帮助学生理解美学的基本结构,激发学生对美学的兴趣(如推荐朱光潜的谈美)。第二章 美及其形态一、教学要求1、 了解美学史上人们研究美的不同途径,由此提出的代表性论点,理解关于美的本质的各种观念,把握美的几个显著特征。2、 掌握不同存在领域的美的特征、内涵,理解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和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关系。3、 掌握西方美学中几个基本美学范畴、中国古典美学中几个重要范畴、以及现代美学中几个范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 美的含义和特征1、 美学史上美的本质观念。2、 美的含义。3、 美的特征。第二节 美的形态1、 自然美的特征与实质

8、。2、 社会美的特征与实质。3、 艺术美的界定及其特点。4、 科技美的界定及其特点。5、 中西文化中的美的范畴。三、重点难点1、 重点:历史上有关美的本质的各种观念,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的特征和含义,美的基本形态的特征和含义。2、 难点:自然美与人化自然,各种美的形态之间的互相渗透又互相区分的关系。四、教学建议1、 本章内容丰富,要引导学生把美的本质与美的形态联系起来理解。2、 从丰富的民族文化、民间艺术与大众文化中吸取养料,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3、 推荐一部文学名著,帮助学生理解美的形态的含义与特征(如推荐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帮助学生理解悲剧的含义与特征)。第三章 美感一、教

9、学要求 1、 理解美感的含义,了解美感的历史发生与个体发生,把握美感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 了解美感的心理过程,掌握美感的基本特点。二、内容要点第一节 美感的含义和特征1、 美感与快感。2、 审美心理与日常心理。3、 美感的含义。4、 美感的特征。第二节 美感的基本心理要素1、 美感中的直觉。2、 美感中的情感。3、 美感中的想象。4、 美感中的理解。第三节 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1、 审美体验的含义和特征。2、 审美体验的过程。3、 审美体验与艺术。4、 美感的培养与美育。三、重点难点 1、 重点:美感的发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美感的心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 难点:审美体验的过程。四、

10、教学建议1、 结合心理学知识进行教学。2、 紧密结合审美实践、艺术活动阐明美感的特征。3、 从美感与人类实践的关系切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美感的社会功能和对于个体人生的意义。第四章 什么是美育?一、教学要求1、 了解美育观的历史发展和美育的内涵,把握美育的特征。2、 理解美育在人的生成中的地位及其社会文化功能。3、 掌握美育的基本层面和方法。二、内容要点第一节 美育观的历史和美育的含义 1、 西方美育观的演变。2、 中国美育观的演变。3、 美育的含义。4、 美育的特征。第二节 美育的地位和功能1、 当前中国的美育问题。2、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3、 美育在个体塑造、社会整合和文化建构

11、中的功能。第三节 美育的层面和方法1、 美育的层面。2、 美育的方法。三、重点难点1、 重点:美育的含义和功能。2、 难点:美育的现代转型、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3、 重点加难点:美育在人的生成中的功能。四、教学建议1、 避免抽象地理解美育,有必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理解美育的含义与作用。2、 美育层面复杂繁多,有必要引导学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侧重于讲授其中几个层面。第五章 形式美与美育一、教学要求1、 理解形式美的含义,认识形式美的普遍基础,掌握形式美的要素和规律。2、 理解形式美产生和演变的规律,认识人类实践在形式美产生和演变中的作用。3、 理解形式美在美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形式

12、美教育的基本方法。二、内容要点第一节 形式美及其形成和发展1、 形式与形式美。2、 形式美的普遍基础。3、 形式美的社会历史根源。第二节 形式美的构成1、 形式美的自然因素。 2、形式美的组合规律。3、形式美的文化选择。4、形式美的艺术形态。第三节 形式美教育的意义、特征和方法1、 形式美教育在美育中的意义。2、 形式美教育的特征。3、 形式美教育的方法。三、重点难点1、 重点:形式美的要素与形态。2、 难点:形式美的规律。四、教学建议1、 结合某一审美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形式美的规律。2、 通过制作与设计等实践活动,使学员形成运用形式美的法则的能力。第六章 艺术美与美育一、教学要求1、 掌握艺

13、术分类的多种标准,认识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性和功能及实施美育的途径。2、 领悟艺术的人文精神与信念指向。二、内容要点第一节 艺术的门类1、 艺术分类的历史。2、 艺术分类的标准与意义。3、艺术分类的相对性。4、艺术门类的符号形态与特性。第二节 造型艺术与美育1、 造型艺术的含义和种类。2、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3、 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4、 实施造型艺术美育的途径。第三节 表演艺术与美育1、 表演艺术的含义和种类。2、 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3、 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4、 实施表演艺术美育的途径。第四节 语言艺术与美育1、 语言艺术的含义和种类。2、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3、 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

14、4、 实施语言艺术美育的途径。第五节 综合艺术与美育1、 综合艺术的含义和种类。2、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3、 综合艺术的美育功能。4、 实施综合艺术美育的途径。三、重点难点1、 重点: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和美育功能。2、 难点:各门类艺术界限的相对性。四、教学建议1、 通过具体文学作品、艺术表演的的欣赏,加深对艺术门类审美特征与美育功能的理解。2、 请某一门类的艺术家作报告或即兴表演,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3、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资源,引导学员培养其艺术感受与评价能力。第七章 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一、教学要求1、 了解审美文化的含义,掌握审美文化形态的变动特点。2、 了解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标准,认识中国古典性文化、中国现代性文化和外来文化,理解各种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的关系。3、 理解高雅文化、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审美功能,以及实施美育的途径。二、内容要点第一节 审美文化及其形态1、 审美文化的含义。2、 审美文化形态。第二节 中国古典性文化、中国现代性文化和外来文化与美育1、 古典性文化与美育。2、 现代性文化与美育。3、 外来文化与美育。第三节 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