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立意 (2).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71421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题立意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审题立意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审题立意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审题立意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审题立意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审题立意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题立意 (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例谈褒贬法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中的运用材料作文的优势所在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考生写作更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广阔,更有利于发挥特长,写出更优秀的作文。但是,在审题这一步中却让学生望而却步,因为普遍存在难以把握材料的中心这一现象。因此,下面就“褒贬法”在学生审题立意中的实际运用作一探讨。一、学会找出材料中蕴含着命题感情色彩鲜明的词材料一有一只蜗牛总是对一只青蛙很有成见。有一天,忍耐许久的青蛙问蜗牛说:“蜗牛先生,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得罪了你,所以你这么讨厌我。”蜗牛说:“你们有四条腿可以跳来跳去,我却必须背着我沉重的壳,贴在地上爬行,所以心里很不是滋味。”青蛙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只

2、是看见我们的快乐,没有看见我们的痛苦而已。”这时,有一只巨大的老鹰突然来袭,蜗牛迅速地躲进壳里,青蛙却被一口吃掉了。分析:这是一则故事类的材料作文,首选的审题方法为“提炼中心法”即“通过事,表达了(看法、想法、道理、情感、态度等)”。另外可用“由果溯因法”,因为材料以记叙为主,可按照“写了什么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完成材料的审题立意。还可根据“寻找关键词句法”,因为这是一则对话式的材料,关键句一般从“答”中去明确。而我认为,从“褒贬法”人手,更直接、更快捷把握材料的中心。因为该材料在叙述故事时,明显地流露出命题者褒贬的情感倾向。如命题者对材料中蜗牛的情感态度的词语有“总是、很有成见、

3、沉重、很不是滋味”,可见命题者对蜗牛持“否定”态度,另外,从故事的结局来看“蜗牛躲过了一劫,青蛙却一口被吃掉”。因此,审题立意时从这方面切入,命题者对蜗牛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进行批判,由此可得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这一立意。材料二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

4、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分析:学生一看材料,首先把握住了第四种人的角度立意,一句”太好”了,其实不妨可当作也是命题者在欢呼,欢呼的是“有毒的树却成了救人的新药”,由此可从材料中得出“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化腐朽为神奇”这一立意。也可留意命题者对第一种人的较为鲜明的情感态度的词语“赶紧绕道、一点都不愿接近、生怕中毒”,结合材料内容可理解为“对有毒的东西敬而远之”,由此可立意为“珍爱生命,小心交友”这方面内容的作文。同样,命题者对第二种人的态度有“马上、急着、以免有人受害”,这些词语都带着命题者肯定的情感态度,因此立意时从此着笔,可拟为“

5、做人要有公德心”;第三种人也可以找到命题者情感态度鲜明的词语。二、把握材料中命题者情感态度前后变化的词语如上述材料一中,命题者对蜗牛的情感态度用了“总是、很有成见、沉重、很不是滋味”这些持“否定”态度的词语之后,在尾段却出现了“蜗牛迅速”这一词语,联系上下文内容可知:蜗牛背负着“沉重”的壳,却能够“迅速”躲进壳里。这其实明显渗透出命题者对蜗牛又持有“肯定”的态度了。因此,可得出“缺陷也是一种美”这一立意。材料三一个愚蠢的年轻人继承了父亲的家业。他砍掉葡萄园四周所有的篱笆,因为篱笆不能结葡萄。篱笆砍掉以后,人和野兽都能随意侵入葡萄园。没过多久,所有的葡萄树全都被毁坏了。那蠢家伙见到如此情景,才恍

6、然大悟:虽然篱笆结不出一颗葡萄,但它们能保护葡萄园,它和葡萄树一样同等重要。解析:材料中有一词“愚蠢”,可见命题者对这个年轻人是持“否定”态度的,结尾处“恍然大悟”一词,可见命题都对年轻人的态度有变化,结合材料内容可知:年轻人由起初愚蠢的想法,最终却明白了“篱笆与葡萄”同等重要。由此得知,材料的中心应该就是“同等重要了”,可立意为“红花还须绿叶配”等。三、多种情感态度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取向材料四在公园散步或树荫下小憩,我们有时会看见园丁们手握大剪,在专心致志地修剪冬青树。他们把那些旁逸斜出或一个劲向上窜的冬青剪去,使冬青树带显得平平整整,给人一种整齐的美感。解析:从材料中的“专心致志、平平整整

7、、整齐、美感”等词语,把命题者鲜明的褒贬倾向态度在材料中明显地体现出来,由此得知命题者对园丁们的做法是肯定的,是欣赏他们修剪后的冬青的整齐美。由此立意为“要克服不良的现象(思想)集体需要纪律整齐是一种美”等。但是,有些同学认为,为什么要把树剪得平平整整的,这不是“压制人才”了吗,因此拟出“要自由”“要人权”等观点。这主要是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而忽略了材料中命题者的情感态度。这也是学生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因此,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我们经常告诉学生,应该从“材料告诉我们什么?”为前提,而不是把“我认为怎么样?”作为观点。另外,学生没有留意到上述材料中这两个词语:“旁逸斜出、一个劲向上窜”,这很明显带有命题者否定的情感态度在其中,因此,结合材料内容可理解为:对旁逸斜出,一个劲向上窜的冬青树应该要修剪得平平整整才更加美。如果领悟到这一层,学生的审题立意就不会出现上面偏离题意的现象了。因此,对于材料中存在多种情感态度的,一定得擦亮眼睛,辨别清楚命题者真正的褒贬态度,再从这人手拟定写作的中心。以上所述,皆为平时教学时指导学生对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现在整理成文,以便学生得到更好指导,也利于自己不断总结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