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028太极拳大架小架辩晰.doc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KB
约6页
文档ID:548707976
028太极拳大架小架辩晰.doc_第1页
1/6

太极拳大架小架辩晰 --兼论膝部损伤一陈氏太极拳大,小架差异 陈氏太极拳由陈王庭(10世)创拳以后,经过四代至陈有本改动老架,创编陈氏太极拳小架当时陈家沟称之为新架,后经16世陈鑫,19世陈立清,陈立宪几代拳师地改进成为现代陈氏小架从老架经四-五代人地改进成为陈氏小架,是拳术,拳理的进化,是太极拳臻至完善的过程 若您不练陈氏大架或小架,从练拳细节便无从说起,不如咱们从目前某些拳师的说法谈起 1某些陈氏拳师说:“大架不大,小架不小”既然大架不大,小架不小,何必还有大小架之说呢?这种说法没有涉及小架的拳理,只看到打拳人的上肢动作,这上肢动作大小架同样宽大 2某些太极拳派评论大,小架,以打拳走架拳势的高低来定架:定为大,中,小架大架马步深,大小腿间成90度角,中架大于90度角,小架大小腿间角度趋于180度角这也是只看到某些局部表象所下的结论,当他看到陈氏太极小架,在某些拳式上大小腿成90度角的马步,不知该作何想 陈氏太极拳小架与大架的区别在于; 陈氏太极拳小架,开步适当:不论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开步均伴有双腿缠丝劲。

在一步以内(双脚五趾抓地)身体重心及力支撑点,可随意转放于左,右脚支撑面内,并同时伴随双腿缠丝劲 这是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最大特点,与之相关的走裆,转关与老架,大架也有不同开步适当是指:功夫深浅的不同,走架趋势的不同,开步不是固定不变的,功夫较深开步可以稍大另外对于脚的支撑面而言,身体重心在脚的内侧,或脚的外侧仍有一定空间但不论开步多大,双腿可同时顺,逆缠或双腿接力缠(即缠完左褪缠右腿或反之) 学习小架拳刚开始以训练双腿缠丝,转关转胯,不能采用深马步随着锻练,功夫的加深,骨缝的拉开,三-五年或十年八年后,马步的深度会逐渐加大有些式如背肘靠,闪通臂,高探马等一些架式,裆走下弧时呈90度马步关键是这一90度马步只发生在发劲的某一瞬间,若不能以武术击技的观点看待,常不引起重视大架迈步宽大,步大马步深度自然大,站立时间长, 好看,但不易形成击技力陈氏太极拳小架,不是没有90度角马步,只是时间不到,功夫不到,练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陈氏小架,每式开头及末尾都不作深马步,故给人总的印象是高姿太极小架的深马步,做为蓄劲,蓄能的一种方式,当发劲时蓄的能要随之发出,用来增大打击的力度。

故陈氏小架的深马步,只能在功夫达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发生,而且这一深马步只能在打击发放的一瞬间发生深马步要用力,在陈氏小架中这力是给敌方准备的,这力蓄的能要放在打击敌方的作用力中 此外腿的缠丝劲(见“论太极拳中力的概念”14页)有二种情况,一种是腿的固定端在脚(五趾抓地不动)如上所述还有一种情况是:限制扭转的固定端在胯部一足站定,另一足完成踢,蹬,铲,踹,勾,扫等攻击动作完成这些攻击动作不能用深马步真正用于实战对抗的拳种,不宜使用深马步站立,自己站立就费劲,又不利腿,足的攻击太极拳常以防守自诩,然而有效地攻击乃是最好地防守 二膝部损伤1来源:近来在网上看到多篇练陈氏大架拳膝部损伤文章,于是有人花很大精力研究陈氏太极拳大,小架,有人进而研究出谁的功力大陈氏太极拳不论大架,小架,其拳理基本是一致的功夫的大小,好坏(毛病)与授者的水平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理解能力的高低有很大关系,与入门时间长短也有关,复杂在过去(解放前),富人练拳穷人学几式拳,花时间练,就饿肚子,只好去维持生计解放后,那些穷人掌了权,要批斗富人,可是相当大部分拳技在他们手上,文化大革命再批一下技术权威---一般看来练陈氏小架拳者文化程度较高,官方说法其阶级成分较高。

现在咱们大家来学陈家拳,不论大架,小架,都一样,都可学有某些陈家拳的历史不宜深入探讨,否则会在人家伤口撒盐 2膝部损伤 膝部损伤题目是指;正常的能跑会跳的健康人,因练陈氏太极拳而造成膝部疼痛,或膝关节病首先一点要说的是,陈氏太极拳不论大架,小架都是强度很高的激烈运动与邓小平先生“太极拳好”的广播操式太极拳(不论男女老少,不管身体有无毛病都能练),有很大区别陈氏太极拳从陈氏太极操练起,身体健壮才练拳练拳先文打,练通内劲再武打武打太极拳要求刚柔相济,是强度很高的激烈运动,适合青年人,中年人,但要循序渐进 练陈氏大架伤了膝原因在于:大架,老架步伐大步子一大,大退骨越加与地面平行,膝部就越接近90度角马步成90度角时膝部除了承担上身重量之外,还要承担由上身重力所产生的弯矩上身的重力乘以大腿骨的长度等于主动弯矩,而膝部的拉力乘以至小腿骨的支点距离,形成抗力弯矩打拳,随时调整使主动弯矩等于抗力弯矩明显看到主动力臂很长,而抗力弯矩力臂很短,所以膝部拉力要比上身重力大很多,膝部产生很大拉应力膝部平时只承受上身的重力,产生压应力,而行走蹦跳只产生短时拉应力在打拳过程中由于训练不足,马步时间过长,就会造成疼痛。

但个人情况不同,有人五岁开始蹲马步,有人逐渐加深马步等,不痛必有其因您几个人腿痛就是大架的毛病?还有几千人不痛? 因为陈氏大架深马步,马步姿式时间长,故练大架的朋友一旦到六十岁左右,女人更年期以后:体力减弱,骨质流失渐多补充不及,都要减轻马步深度,减少活动量,保护关节不受凉,否则不痛也会痛,小架也一样 有些人转练小架膝不痛了,不是因为小架高明,而是小架从高姿炼起,功夫越高,马步越深,小架马步呈90度角时,功夫就很深了而且小架90度角马步经常只是一瞬间 我从30岁学练陈氏太极拳小架,今年75岁六十多岁有段时间膝痛,我认为:1进入老年骨质补充不及2我是业余练拳者,60岁退休有了时间,每天练五遍拳,活动四小时,刚开始不习贯3冬季清晨天凉,膝部保暖难,因随时增减裤子很麻烦虽然膝痛练拳一直没断,取高姿,膝部贴膏药,烤电等到75岁陈氏太极拳武打只能打一小段,可以推手,打一段太极操 我想;有些朋友练陈氏太极拳大架,一定要量力而行无轮如何,正宗的陈氏太极拳都不是练花架子的,是以击技为主的激烈运动特别上了年纪的朋友,不要急于求成有条件学一学“易经”,把心思放下来陈家沟好多人,不论男女,从儿童就站马步,他们认为很容易,而对年长者却很不容易。

要练陈氏太极拳,不论大架,小架,先从高姿练起,只要你有决心,坚持下去会越练越低陈氏太极拳之所以叫陈氏太极拳.不是因为架子低,而是他的拳理优秀——汲纳各拳派之精华,融汇中国数千年之文化,哲学思想掌握,学习拳理要很长时间,再练到自己身上也要很长时间您已有了一定年令(起码成人自立,衣食不缺),先练起来再说一边学理,一边练拳,拳架也就越低了,这比您刚来就走低架,妄图一步到位,痛得不能再练,或休息,或再也不练要好多了中国人很聪明,祝蛇年好运 李志全 2013-02-26 6。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