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684631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创新来自生活与实践的需要,创新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产生和确立,并为现实生活和实践服务。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不能脱离生活和实践,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实践需要,学生的创新之源社会枯竭。这就需要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与课外、校外融通,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体验紧密联系。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挖掘教材,开放发挥。数学教学必须开放小课堂,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计入数学有大课堂,同时教师要善于处

2、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不是仅限于教材上的一些内容,重在实践引导,通过如下步骤完成:()走一走,初步感知:课前带学生每4人为一组,步行100米(操场一周250米),感知长度(并摄制录像)。引导学生感知10个100米,4个250米是1千米的长度概念。()测一测,再次感知:课前测量1千米的长度(从学生熟悉的某个地点,沿途经过某些商店、部门),课上让学生再次感知1千米的长度。()想一想,形成表象;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闭眼想象,自己说说从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再次强化感知

3、,形成表象。()练一练,形成概念:练习中运用多种形式巩固所学的长度单位:千米,以及以前学的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内容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在讨论交流与分解学习中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也得到升华。二、广揽信息,扩大视野。实际生活中富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材料,如果采撷得当,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激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思想品质。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先让学生用脉博、听音器等不同方式体会一分钟有多长,再介绍一分钟的价值:一台彩电生产线可以组装一台半彩电;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可以播80个字;银行点纱机可以点1500张

4、人民币;汽车厂可以生产一辆汽车;激光可以走1800万公里,等于绕地球转450圈。让学生联系实物真正体会到一分钟的意义,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三、联系实际,迁移应用。教材的设计中注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丰富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创造条件,但使学生把学时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灵活地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又如:怎样测算从学校到你家的路程?学校操场的面积有多大?怎样计算家里每月用的电费、水费?用统计图表示你数学各单元的成绩等等。像这样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摄取生活中的数学,提出实际的生活问题,并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

5、学问题,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环境,又可以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四、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作业学生经过教学和课堂练习掌握了一些知识,虽然也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因为这些实际问题都经过加工处理过,学生往往很快会忘记,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作业,学生形象深刻,会容易记住。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因为学生对于占地面积和表面积极容易混淆,我拿出六块同样大小的木板,并请学生量出三块木板的长、宽和高,做两次安放:第一次将三块木板并列平放在地上,我请学生计算出这时三块木板的总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然后我再将另外三块木板重叠平放在一起,放在地上,再请学生计

6、算出这时三块木板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通过计算,学生很快知道,三块木板重叠平放在一起放时的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的大小同木板的表面积并无关系。这样使学生对占地面积和表面积这两个概念加深了理解。我再请学生思考将三块木板并列放在地上,这时三块木板的表面积和是多少平方厘米?将三块木板重叠平放在一起时,三块木板的表面积和又是多少平方厘米?我再将三块木板竖着重叠放和横着重叠放,并请学生根据已知的数据分别求出三块木板平着重叠放、竖着重叠放和横着重叠放时三块木板的表面积和各是多少平方厘米?这样使得学生既较好地掌握了表面积的概念,并使学生懂得了不同的放法表面积是不同的。为了加深学生对表面积和体积概念的掌握,

7、我还要求每个学生从家中拿来一只火柴盒,让学生量出它的长、宽和高,并提问学生,火柴盒的内盒如果不拿出来,这时求它的表面积要求几个面?如果将内盒拿出来,不计火柴盒的厚度,求做一只内盒要多少材料?要求几个面?这时相当于求什么?如果求火柴盒的外壳要用多少材料,又要求几个面?这时又相当于求什么?在火柴盒上做商标,只要求出什么?这只火柴盒占空间的大小是多少?如果火柴盒的厚度忽略不计,这只火柴盒的容积又是多少?火柴盒的体积和它的容积相等吗?火柴盒的容积和体积在什么时候相等?什么情况之下不相等?学生联系实际并经过讨论、交流和合作,很快能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并会认识到,火柴盒里面有很多的学问。这样使得学生不仅再

8、次加深了对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理解,并联系火柴盒还知道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要考虑很多因素。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有了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创新来自实践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得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找到相应的实物或者模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教师的组织教学,也利于学生的操作探索。同时还可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