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现状与发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67502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现状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东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现状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东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现状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广东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现状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广东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现状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现状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现状与发展(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现状与发展一、发展现状广东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规模总量较大,位居各行业首位,产业集聚基本形成,骨干企业逐步成长。“十一五”以来,我省汽车产业迅速发展,日系三大汽车集团均落户广州,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轿车产量和总产值处于国内第一集团行列。我省船舶产业各项经济规模指标与其他省份对比,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排名第五,行业利润率为13.1%,高于全国平均利润9.4%,在各省市中排名第一。中船龙穴造船公司的主要船型是30.8万载重吨超大型原油轮(VLCC)和23万载重吨大型矿砂船(VLOC),属于战略性的高技术船型,是引领未来市场需求

2、的高端产品。我省海域辽阔,岸线资源丰富,毗邻大船东密集的港澳地区,航运业发达,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具备发展船舶产业的优越条件。尽管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对全球造船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总的看来,我省发展船舶产业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引发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契机的轨道交通系统中国城市在地铁建设上的投入才刚刚开始,轨道交通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未来10年内,全球轨道交通3/4的投资将集中在中国,其强大的产业带动性,对于国内外相关厂家都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要求,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轨

3、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1100公里;到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2200公里。据估算,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的建设费用加上相关设备的建设、购置费用将高达1600亿元。轨道交通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产业链条上下延伸,将形成一个巨大的设备购置市场,对于我省装备制造业厂家而言,将引发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契机。二、国内的地位和水平我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总量规模较大,产业集聚基本形成,骨干企业逐步成长,处于国内第一集团行列,但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规模不相适应。广州云集了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和东风日产三大合资乘用车生产企业以及广汽客车、广州羊城等整车制造企业。此外,广汽日野即将投产,加上位于深圳的比亚迪汽车公司

4、(其电动汽车具有广阔的前景)、以及中集、永强、粤海等改装车,广东汽车产业潜力巨大。在游艇产业方面,由于国内游艇产业刚刚起步,政策法律配套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消费意识不高等原因,全国各省市游艇产业竞争力均不强。相对而言,我省在此产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目前,我省船舶产品主要集中在中小型船舶。在大型高技术船舶市场,如大型集装箱船、大型LNG船(液化天然气船)等领域,我省的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甚至为零。而国内的江苏省、上海市和辽宁省都具备了建造大型集装箱船的实力,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已经建造出了国内第一艘LNG船,并实现了批量接单。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我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广东中远已经建造出世界

5、第一艘圆筒型FPSO,中船龙穴远期也规划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能否抓住机遇开拓市场、谋求新的产品销售热点,将是我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一大机遇和挑战。我省的一些龙头企业已先行一步,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如广州中车轨道交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年产3000多台各类机车车辆和地铁轻轨车辆空调机组的能力,产品在国内铁路干线列车空调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成为国内重要的轨道车辆专业化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但总体而言:我省轨道交通行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较小。三、发展重点和规划布局(一)、发展目标2013年,我省我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产值争取超过5300亿元,年

6、增长率高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其中汽车产销量约为165万辆(其中乘用车155万辆,商用车810万辆),力争汽车零部件产值与汽车整车产值之比接近0.8:1。全省汽车产业增加值力争占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8%以上。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加快发展以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打造2-3家产值超千亿元的特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基地。支持骨干汽车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确保我省汽车产业在未来三年内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到2013年,我省汽车年产能达到200万辆,轿车国内市场占有率在1215%,汽车出口占总量810%。汽车产业增加值在我省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7、稳中有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支持本地企业树立自主品牌,重点推动自主品牌轿车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自主配套产业链。充分利用国家振兴重点产业的机遇,大力发展乘用车及专用车,促进企业做专做强。加快摩托车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促进摩托车产业集聚发展。到2013年,我省自主品牌轿车企业产量进入全国自主品牌轿车同行前列,初步建立自主配套产业链;形成3-4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用车企业。加快实现产品技术升级。重点突破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瓶颈,降低制造成本,培育产业链。到2013年,利用现有生产基础,形成电动汽车产业化生产能力,并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产量5%以上。到2015年,我

8、省船舶产业发展要再上一个新台阶,造船能力达到1000-1500万载重吨以上,修船船坞容量超过250万吨,船用低速柴油机年产量达到500万马力,本省配套率平均达到50%以上,使我省船舶产业在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上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到2020年,我省船舶产业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区域”格局,即珠江三角洲中心和粤东、粤西两个区域,整体实力和规模进一步提高,造船产量占全国份额达到20%左右,造船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修船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船用低速柴油机年产量达到1000万马力,本省配套率平均达到80%以上,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成为国际化船舶产业基地。(二)发展重

9、点1、汽车行业:1)乘用车目前我省合资企业的乘用车产品由于性价比高、燃油经济性、舒适性好、外形时尚,在国内有一定市场优势,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占有率将不断提高。但依然存在系列型谱不够宽、产品线不够丰富、还需要在长远稳固和拓展市场方面下更深的功夫。调整工作应巩固乘用车产品优势,丰富乘用车产品品种,加大对经济型乘用车的开拓力度,扩大经济型乘用车市场份额大,加快规模生产。形成更强的国内竞争力,扩大海外市场。大力扶持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乘用车、本田(中国),深圳比亚迪的快速发展,使以广州为中心,以乘用车为重点的环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健康成长,提升我省汽车产业的规模竞争力。我省乘用车产品自主开

10、发能力薄弱是制约我省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鼓励、支持广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在项目申报、用地、项目配套、财政支持等各个方面对这一项目提供最有效的扶持,确保我省的自主品牌乘用车顺利诞生、尽快投产,在技术性能、价格可比的前提下,鼓励公务用车优先采购自主品牌乘用车。广汽本田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在2010年前问世。乘用车合资企业应尽快把研制自主品牌乘用车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鼓励各合资企业与外方技术交流和培养技术队伍,构建中外双方联合开发的平台和机制,为最终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创造条件。2)商用车与专用车 积极推动福田汽车南海生产基地项目,加快推动广汽日野商用车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11、,填补我省重型载货车产品空白。加快专用车产业发展,突出重点,扶持深圳中集、东莞永强、佛山粤海等骨干专用车企业做专做强,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功能强的垃圾车、旅居车、消防车、清障车等,改变高技术、功能强的专用车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扶优汰劣、标本兼治,保持平稳持续快速发展。鼓励企业把核心竞争力的聚焦点由以往追求生产规模和成本优势,转到技术创新、强势品牌塑造、营销渠道控制等方面。积极推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资本多元化改造,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推进中外合资企业建立相互信任、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机制,形成国有、民营及中外合资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客

12、车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中型客车需求将稳步增长。重点发展适应高速公路行驶的中高档旅游客车、公路客车、低地板城市客车,鼓励开发纯电动以及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以及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等代用燃料汽车。载货车方面,全面支持广汽日野的建设与发展,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支持广汽日野保持羊城牌轻型载货车品牌,并进行升级换代,推出带高压共轨、DPR等当今世界最新环保技术的产品,引领国内低排放轻型载货车先锋。支持南海富迪公司的皮卡车系列及车身的升级换代。引导其与省内的大型商用车企业结为联盟,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提高专业化水平。专用汽车有品种多、批量小、周期短的特点,适合组织适度规模生产。

13、我省专用车生产企业27家,但形成的特色优势产品较少,雷同产品居多,如普通的厢式车,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都较低,但占有较大的份量。且省内未能开发出满足专用汽车特殊要求的底盘,大都采用普通载货车底盘,制约了专用车的发展。未来专用车的主流市场将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服务和高等级公路运输、管理两方面。因此,要积极利用未来重中轻型载货车的生产基础和条件,重点发展适用于高等级公路运输的专用半挂车、城市环卫车、市政作业车、施工工程车、高空消防车、机场专用车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为满足国防现代化要求的各种专用汽车。鼓励支持现有业内优势企业通过重组、联营、联合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质量水平,做专做大

14、做强。依托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和韶关等地,建设成为我省专用汽车生产基地。重点扶持3-5家优势企业形成开发能力,鼓励产品出口。支持鼓励省内1-2家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整车企业,开发生产具有特殊结构和技术性能、并能良好匹配不同专用装置、能充分发挥专用汽车整体性能的专用汽车底盘。3)汽车零部件提高我省的整零比,将重点发展以高端零部件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体系,重点发展那些能源消耗少,产品附加值较高,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产品,尤其是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发展要通过与国际著名公司合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主要发展在汽车产业链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不可或缺的关键总成;发展与广东强势产业相结合的零部件,如汽车电子;建成一批

15、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零部件企业,努力融入国际零部件采购体系。做好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正确战略定位。针对广东汽车零部件企业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战略:第一,在汽车产业供应链中作为二级零部件供应商进入;第二,与跨国零部件公司合作生产特定一级零部件产品(总成);第三,进入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提高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生产网络中各种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并逐步增加自身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自身的关键性技术和竞争力产品,以加强自身的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获取后发优势。对于已经形成一定基础批量、为引进车型配套、影

16、响整车性能的关键总成和系统零部件产品要集中发展,提高竞争力;对于已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材料密集型产品。要继续做大做强;对于国内尚属空白或刚开始起步,但具有潜在市场需求的新技术产品要重点发展,以基本满足主机配套要求,并参与国际分工。对已批量为引进车型配套、影响整车性能的关键总成和系统零部件(如汽车音响、汽车弹簧、汽车线束、减震器等),要集中支持发展,提高竞争力;对于已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材料密集型产品(如气门、铝轮毂、气缸盖、气缸、活塞、后视镜、制动蹄),要继续做大做强;对于国内尚属空白或开始起步,但具有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如制动防抱死装置、安全气囊、三元催化转换器等),要重点发展,以基本满足主机配套要求并参与国际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