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671521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网络结构】 : 夏商王位世袭制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 周 分封制和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创立秦朝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体 发展两汉 中央集权制度 完善隋唐(封建社会) 加强宋元 强化明清(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奴隶制)一、夏商西周的更替夏商西周起止时间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约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建立者禹汤武王亡国国王桀纣幽王政治特点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开始出现国家机器,夏商时期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出现相、卿士等官职,地方封方国首领为伯、侯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的结合在

2、一起,依靠血缘保证各级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主要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线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权力集中,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最后集中到皇帝。专制主义的内在矛盾主要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中央集权则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基本上都是围绕解决这两类矛盾而展开。2.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3.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二者关系:

3、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4.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5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秦汉:三公制度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

4、)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清朝又设军机处 6.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隋唐 承前启后, 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

5、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

6、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三)封建社会的选官、用官制度一、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时代选拔制度选拔标准汉朝察举制品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才学二、科举制的影响(教材15页)演变趋势:1、选官标准由 世家门地转向才学 ,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转向公开考试2、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出相对 公平公开客观 原则 第一单元课后习题答案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思之窗】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答: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废

7、立商王。【本课测评】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答:分封制:内容: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宗法制:内容: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特

8、点: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思之窗】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 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答:原因: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事无巨细,皇帝独裁;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此问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本课测评】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答: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赋役,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甚至危及中央

9、政权。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学习延伸】想一想,人们对长城的看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你怎么看秦修长城?答:原因: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有变化。 看法: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长城的修建对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经济和文化,有积极的作用。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在历史发展的

10、长河中长城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修建长城给当时的人民确实造成沉重的徭役和苦难,这也是文明演进所付出的代价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思之窗】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些什么问题?答: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强化,对皇权有所限制。李沆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中国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本课测评】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答:汉武帝重用宠信的近臣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政,使决策国家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从而削

11、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时三省长官相互制衡,集体行使相权。这样,就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掌军权)、三司使(掌财权)分割宰相(中书门下长官)权力,使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务,其长官中书令实为宰相,例由太子兼任,实际政务委以左右丞相等。但元朝后期相权大增,有时甚至威胁皇权。综上所述,从汉至元,通过削弱相权使皇权不断加强。【学习延伸】想一想,这种措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它有何利弊?答:特点:中央集权,即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控制地方。利:在防止地方割据势力上很成功。弊:过度限制地方权力,层层严加控制,不利于地方和

12、国家的整体发展,是北宋后来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此问答案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思之窗】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答:同意。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主要助手,其权力主要有两项:一是参谋最高决策权(决断权在皇帝),一是总领最高行政权。因此,宰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执行,一方面起到辅佐皇帝治国的作用,一方面对皇权又具有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制度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但废除宰相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太监乱政(宦官专权),此其弊也。【本课测评】分析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看看二者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答:明朝内阁是为减轻皇帝沉重的政务负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权构或决策机构。阁臣虽有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但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是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因此,内阁的出现有利于加强皇权。清朝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中央机构,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值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皇帝对军政大事裁决,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