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管理原理以及算法说明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670373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8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产负债管理原理以及算法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资产负债管理原理以及算法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资产负债管理原理以及算法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产负债管理原理以及算法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资产负债管理原理以及算法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产负债管理原理以及算法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产负债管理原理以及算法说明(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产负债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比较安全、高效的资金经营管理模式。它将资产和负债综合起来,协调各种不同资产和负债在总量、结构、利率、期限、风险和流动等方面的搭配,以此形成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我国银行以商业化、国际化为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必须借鉴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经验,运用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方法,不断提高业务经营管理水平。1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1.1、资产负债管理概述1.1.1、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资产负债管理也叫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最初的含义是协调资产负债的各个项目,以取得最大的利润。美国的约翰A休斯莱姆在银行资金管理一书中认为:“资产负债管理的实质是在短期

2、金融计划和决策中协调好资金来源与资金1.1.2、ALM历史资产管理:在20世纪40、50年代,商业银行的负债中有大量的支票存款和储蓄存款,这两种存款都是低成本的。因此,此时商业银行的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负债,从而商业银行的管理重点自然是资产的管理,即如何使商业银行资产产生最大的收益。负债管理:在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放开,直接融资的比例加大,商业银行的资金变得不那么丰富了,原因是公司的财务管理者,已经考虑资金的占用成本,因此支票存款的数量下降了,而此时的经济由于税收减免,和由于越战引起需求的增加而繁荣,因此企业对贷款的需求是很旺盛的。为了满足旺盛的贷款需求,银行管理者转向了负债

3、管理。这样,在60和70年代,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方面。负债管理可以简单表现为商业银行用发行CD存单、购买联邦资金、发行商业票据的方法来筹集所需要的资金。由于当时的银行是根据筹集的资金的成本,然后再加上一定的利差将资金贷放出去,因此利差管理在当时是很盛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到了70年代中期,由于通货膨胀,浮动利率以及经济的不景气,使得商业银行的管理的重点转向了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这种方法也就成了资产负债管理。因此资产负债管理本质是对过去30年商业银行管理的各种方法的总结和综合运用。在80年代,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有所增加,但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尽管资产负债管理是一

4、种适应期限较短的管理方法,但这种管理方法,已经从简单的使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相搭配的方法,发展成为包括各种期限在内的管理策略,也包括了各种复杂的概念和方法。如持续期配对、浮动利率定价、利率期货、利率期权以及利率调换等。尽管有多种复杂方法的出现,但资产负债管理仍然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因为没有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简单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状况,去开发自己的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因此每一家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也许都不一样。1.1.3、基本原理1.1.3.1、规模对称原理规模对称原理,即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在总量上要对称平衡。由于资产和负债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

5、约的辩证统一关系。资产规模过大,会造成头寸不足,虽然可以暂时增加盈利,但却失去了流动性和安全性。相反,资产规模过小,就会造成资金闲置,虽然流动性强,比较安全,但却降低了盈利性。因此,资产负债管理要求两者规模对称,既要保持较高的资金运用率,又要防止过度运用资金。(“三性”基础上的规模对称)1.1.3.2、偿还期对称原理(速度对称原理)它是指银行资金的分配应根据资金来源的流动速度来决定,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如活期存款偿还期短,流转速度快,要求与之对应的是流动性高、偿还期短的资产,如现金资产等;而定期存款偿还期长,流转速度慢,与其对应的应为偿还期长的贷款或投资。偿还期对称原理实际

6、上是要求保持资产和负债的合理的期限结构,其目的是保证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但是期限对称也不是要求负债期限和资产期限要一一对称。1.1.3.3、结构对称原理它是指银行资金的分配不仅要考虑静态期限结构,而且要考虑负债的动态期限结构、成本结构等,以保证资产负债结构的对称平衡。资产和负债各项目的期限、利率、用途等方面都客观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表现为一定的对称关系,按照这种对称关系,不同的负债应用于不同的资产。例如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有资本和负债,负债中又有存款和其它负债,他们在性质上是不同的,银行对其的支配权和控制度也不一样,因此将其用于资产的占用形态和内容也不一样。资产方的固定资产是银行经营不

7、可缺少的条件,但不能用存款负债来购置固定资产。再如利率高的负债一般应与利率高的资产项目的对称,这就是效益结构对称平衡的内容;负债的同业拆入只能用于头寸的平衡,而不能用于其它的资产项目,这就是资产和负债项目在性质上和用途上对称的内容。1.1.3.4、目标互补原理商业银行的“三性”目标是难以同时达到最优的,因此,“三性”的均衡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平衡,是一种可以相互替代的均衡。只要银行能够实现某一段时期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了“三性”均衡的目标。所以,商业银行要在考虑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和银行具体经营情况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流动性、安全性的措施,或者是提高盈利性的措施来实现“三性”的要求。1.1.3.5、

8、分散资产原理分散资产原理在负债结构已定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将资金分散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币种和不同种类的资产来分散风险,同时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这一原理是运用了经济活动的相关性,实现风险损失的互相抵消或风险损失与风险收入的互补,具体体现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对贷款集中度的控制等方面。1.2、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是要让商业银行在未来2-5年内有一个可行而又积极的奋斗目标,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要让商业银行在未来12个月内,在不同的利率环境下有可供选择的方法因此,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第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步骤第一步综合管理资产管理第二步具体管理准备

9、头寸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资管理贷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本管理准备头寸的负债管理综合的负债管理长期债务管理资本管理第三步资产负债表生成损益表利润=收入-利息成本-管理成本-税金实现目标的策略1.利差管理2.费用的控制3.流动性管理4.资本管理5.税的管理6.表外业务的管理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包括综合管理、具体管理和策略目标三个内容。综合管理由个别管理的相互配合而实现的,而最终是要完成商业银行既定的目标.1.2.1、总量平衡的目标总量平衡的目标就是要求银行资产总量和负债总量实现动态平衡或实质平衡,防止超负荷运转。从帐面上看,任何一家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始终是平衡的,但表面上的平衡常常掩

10、盖实际上的不平衡,如采用占用联行汇差、欠缴法定存款准备金、限制客户提取存款等手段扩大资金来源,增加贷款发放,造成资产负债总量的实际失衡。因此资产负债管理所要求的总量平衡是指资产的运用和负债的来源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实现动态上的平衡或实质上的平衡。1.2.2、结构合理的目标就是要求银行资产和负债之间在期限和时序上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其实质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或动态的调节过程,而不是银行资产与负债在偿还期和数量上的机械而缺乏弹性的对称配置。因为,结构合理目标要求保持资产和负债恰当的比例关系,形成资金配置的优化组合,这种组合又随着融资环境、经济周期和产业政策的变化而适时调节。总量平衡与结构合理

11、的目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互为条件。资产负债总量平衡是资产负债结构合理配置的基础和前提,结构合理配置又可以促进总量平衡的实现。因为如果在结构上资产负债流动性不足,安全性差,配置不合理,必然影响总量的平衡。1.3、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以全部的资产负债为管理对象,使其在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实现资产负债总量平衡、结构合理,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其管理内容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即资产负债总量管理、资产负债结构管理、资产负债效益管理和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下一章专门介绍)。1.4、资产负债总量管理这是指商业银行对资产总量和负债总量及其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组织、协调和控

12、制。它包括资产总量平衡管理、负债总量平衡管理和两者之间的总量平衡管理。1.4.1、负债的总量管理银行的负债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各项负债余额的总和,是其资金供应实力的反映。它包括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入、结算资金、发行金融债券和资本金等。负债总量的管理就是要调控负债总量的平衡,包括:负债结构的平衡、负债可用程度的平衡、负债成本效益的平衡1.4.2、资产总量的管理银行的资产总量是指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各项资产余额的总和,是银行资金占用规模和营运的综合反映。银行资产总量平衡的管理是指商业银行的各类资产(如贷款、拆出资金、证券投资及其它资产)应该均衡、合理地分布,并与负债相适应。其管理重点是保持各类资

13、产项目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如长期资产与短期资产之间、贷款资产与其它资产之间、拆出资金的比例、备付金比例等。资产总量平衡管理必须根据负债总量平衡来进行,单纯进行资产总量的平衡,虽然可以保持资产的总量和结构的合理性,但容易脱离资产负债平衡的原则和对应关系,而片面追求资产效益的最大化。1.4.3、资产总量与负债总量的平衡管理这是整个资产负债管理的关键。其实质就是根据可用负债总量安排资产规模,坚持负债量制约资产量,绝不可超负荷地运用资金,而无视资金来源的最大潜力和可能。同时在结构安排上,坚持长期负债与长期资产相对应,短期负债与短期资产相对应,专项负债与专项资产相对应的原则,以实现资产负债总量的动态平衡

14、。1.5、资产负债结构管理资产负债结构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对流动性不同的资产之间、负债之间以及资产负债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1.5.1、负债结构管理负债结构是指商业银行负债来源的构成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而负债结构的管理,就是指银行对各项负债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负债的流动性管理,即对流动性不同的负债进行管理,它要求在负债种类、期限、数量和价格等方面的搭配,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1.5.2、资产结构管理资产结构是指商业银行资产运用的构成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而资产结构管理是银行对各种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能迅速变现的流动性管理,即相对于负债结构而言,要保

15、持合理的资产内部结构,要求通过优化资产投向结构、期限结构、种类和价格结构,增强资产的流动性。1.5.3、资产负债对应结构管理即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不同流动性的对应管理,它包括负债对资产的使用配置和期限结构的对应平衡。如三年以上定期存款主要用于长期资产。资产负债对应结构管理一般是通过编制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对应平衡表来预测资产负债流动性现状,从而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结构调整对策和措施,优化资产负债的结构。1.6、资产负债效益管理。资产负债效益管理就是在保证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而又节约地筹措资金和供应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周转速度,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盈利。从资金管理的角度看,

16、资产负债效益管理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营业成本的耗费和资金的收回与分配;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资产负债效益管理主要包括银行收入管理、银行成本管理、银行利润管理等内容。1.6.1、银行收入管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收入由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和金融机构往来收入组成。银行收入管理就是要对各项收入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准确归类、及时核算入帐,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1.6.2、银行成本管理银行成本管理就是要求对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核算、分析、考核、检查和监督。银行成本预测就是对未来银行业务经营成本的变动趋势和计划期的银行成本费用水平进行预先的推断和分析,主要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银行成本计划可以根据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要求来确定,本着既要保证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又要节约费用开支,降低成本的要求进行编制,从而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