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线创设方法探究.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8661981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线创设方法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线创设方法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线创设方法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线创设方法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线创设方法探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串“点”成“线”,由“线”及“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线创设方法探究 修水县太阳升镇中学 邓黄华摘要一种串“点”成“线”,由“线”及“面”的主线式设计模式已成为时下课堂教学设计的主流。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那么,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主线呢?笔者以为,可以问题为主线、以变式为主线、以情境为主线、以数学本质为主线,通过主线引领教学,让课堂教学思路更清晰,是课堂教学扎实有效的根本保证,也是一条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教学设计;主线创设;问题;变式;情境;本质一种串“点”成“线”,由“线”及“面”的主线

2、式设计模式已成为时下课堂教学设计的主流。这里所说的“点”是教学环节的节点,或是教学流程中的亮点,而所谓的“线”,即是教学的主线,指的是围绕教学重点目标铺设的、贯穿课堂教学首尾的主要发展脉络。可以这样说:大凡名师的课堂教学或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主线。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路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进而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这些“面”上的目标能顺利达成。那么,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主线呢?在此笔者根据自己课堂教学实践和参加各次教研活动所见所闻,谈点肤浅认识,与同行们进行

3、共同探讨。一、以问题为主线,“步步为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乃至理解、运用,都离不开数学问题的介入、引申。在设计教学时若能以问题为主线,通过一系列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来串接整节课,紧紧围绕问题解决展开教与学,必能使学生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结构,提高各种思维能力,最终落实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案例1】八(上)4.3中位数和众数现实情景:由报纸上的两则招聘启事,引发小范到本山公司求职的故事。小范问:请问,您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本山:我这里报酬不错,月平均工资是2500元,你在这里好好干!几天后,小范了解到这里的技术员的工资中等收入才

4、1500元,大部分技术员1200元,小范觉得被本山忽悠了,而本山拿出公司的工资报表,说绝对没忽悠他。本山公司6月份工资报表 员工总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A技术员B员工C员工D员工E员工F见习员G工资80005500180017001500120012001200400问题1:请大家帮小范算算该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经理是否忽悠了他?如果经理没有忽悠他,那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根据情景创设的问题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即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导数学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提出的问题,又紧扣教学的主题,隐喻平均数的局限性和中位数、众数学习的必要性。问题2: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请你先根据自己的理解

5、来说一说,并谈谈你对为什么要引入中位数、众数两概念的体会。(先让学生众说纷纭,再利用课件出示概念)引出问题2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根据字面的理解众说纷纭,再出示概念,这样设计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更有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问题3:一个月后,本山公司7月份工资报表中多了个小范,此时中位数又是多少?员工总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A技术员B员工C员工D员工E员工F小范见习员G工资800055001800170015001200120012001300400问题3是对中位数概念的补充,通过增加小范后工资表中中位数的计算,很自然地使学生发现了问题,对中位数概念的补充宛若天成。问题4:三个月

6、后,公司根据员工技术水平及表现,对他们的工资进行了调整,请同学们看9月份的工资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此时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什么?员工总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A技术员B员工C员工D员工E员工F小范见习员G工资800055001800150015001200120012001500400问题4既是对中位数算法的巩固,又是对众数概念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明白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问题5:若干年后假如你成为了经理,你会怎样出一张招聘启事呢?请你围绕今天学习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此课设计了以招聘为情境,以问题为主线,变式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通过这些极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为什么

7、”、“怎么办”等问题,让学生在这些动态问题情境中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现实情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目标的达成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2、以变式为主线,“引人入胜”常规性数学教学模式犹如程式化一样,千遍一律,难出其右。若能根据教学目标对某一题式进行有指向的变化,使之形成一系列的变式,以这些变式为主线来设计整节课,必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变式的练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拓展能力,提高其对知识举一反三,独立运用的能力。这些由浅入深的变题再加上教师精彩的讲解必能让学生在折服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未尝不是一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大胆推进。【案例2】全等

8、三角形复习:引题: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 请你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过程如下,请你填空。解:AD BC理由:连结AC在ABC与_中 AB=CD ( 已知 ) BC=AD ( 已知 ) _ ( ) ABC _ ( )_ _ = _ _ ( ) AD BC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变式1:把上面的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并把得到的两三角形拼成如下图形:如图2,已知MB=ND,MBA=NDC, 添加下列条件能判定ABMCDN吗?能的请说出判定的依据,不能的请说明理由。A.M=N ( ) B.AB=CD ( )C.AM=CN ( ) D.AMB=NCD

9、 ( )变式2:把ABM作翻折平移变换后得图3:已知AC=DB,ACB=DBC,则有ABC_,理由是_,且有ABC=_,AB=_.变式3:把ABC作两次翻折变换后得图4: 已知AD平分BAC,AB=AC,请问DA还平分BDC吗?为什么?变式4:将两三角形绕A点作相对旋转得图5: 如图5,CE、BD相交于点O,已知AD=AE,BE=CD, C=65, A=35, 求ADB的度数。此课以一个四边形剪开后两个三角形的不断变换为主线,设计自然清晰,过程流畅。整节课看似由一道引题变化而来,但每个变式的设计却各有用意,且详略得当,梯度明显,囊括了全等三角形知识点的方方面面,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变化美。此节课教学主线的创设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了主要的作用.3、以情境为主线,“活化课堂”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些干巴巴的条文,它是密切和人类文化联系在一起的。若我们能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环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生活,并从教学法的角度去加工这些原始的生活素材,从而设计出一些可亲可近的、更能表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的数学情境,并以这些情境为主线去设计教学,必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在这些熟悉、轻松、活跃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将不受任何约束,课堂处处闪烁着灵动的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