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66081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3 单元 测 量优质资料 推举下载第 1 课时毫米的生疏【教学目标】1、让同学经受观看、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生疏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 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把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洁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进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乐观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 点:建立较为精确的“1 毫米”的概念。难 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预备】老师预备课件、米尺;同学预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 分硬币、一张银行借

2、记卡、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同学用手势来表示 1 米和 1 厘米各有多长。2、估量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沟通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1 优质资料 推举下载优质资料 推举下载4、揭示课题“毫米的生疏”。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建立“1 毫米”的表象。毫米可以用字母 mm 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学问?(同学思考、沟通)在同学沟通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 毫米”有多长,请同学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 1 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沟通。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

3、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同学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 1 毫米有多长。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 厘米10 毫米请同学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毫米。(老师预备 1 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同学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 毫米”的体验。)引导同学用手势来表示 1 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同学举例,老师供应一些资料)同学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画线段。(3 厘米 7 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留意什么?如何画出 3

4、 厘米 7 毫米长的线2 优质资料 推举下载优质资料 推举下载段?同学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 3 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 7 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 37 毫米(3 厘米=30 毫米),然后画线段。同学操作,老师巡察引导,留意线段从“0”刻度开头画和不从“0”刻度开头画的画法区分。3、毫米和厘米的换算出示教材第 23 页 5 角硬币的图片。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 5 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假如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 厘米=()毫米)我们可以怎样想?依据提示争辩。(1)1 厘米是()毫米。(2)2 厘米是()个 10 毫米。(3)2 厘米就

5、是()毫米。让同学争辩,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4)同学回答 2 厘米就是 2 个 10 毫米,即 20 毫米,组织同学动手量一量,验证 2 厘米与 20 毫米的长度关系。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依据 1 厘米等于 10 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3 优质资料 推举下载优质资料 推举下载1、同学依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 1、2 题。第 1 题让同学依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 1 厘米1 厘米地数,不满 1 厘米的再 1 毫米 1 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便利。同学读数,再指名汇报。第 2 题让同学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2、完成“练习五”第 2 题。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同学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 3、5 题。四、课堂小结,课外延长。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 1 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假如你们有兴趣,期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4 优质资料 推举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