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管制理论》否决马歇尔剪刀分析.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65963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格管制理论》否决马歇尔剪刀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价格管制理论》否决马歇尔剪刀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价格管制理论》否决马歇尔剪刀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价格管制理论》否决马歇尔剪刀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价格管制理论》否决马歇尔剪刀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价格管制理论》否决马歇尔剪刀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格管制理论》否决马歇尔剪刀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 价格管制理论否决马歇尔剪刀分析如果要选一篇最能集中反映五常对价格理论原创性伟大贡献的论文,我一定选他1974年发表的价格管制理论。那是真正的大师之作,是价格理论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今天的教授和学生们最喜欢用的分析工具是供求分析。遇到任何问题,习惯性的思维就是画出一条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然后说某些事件的发生会如何如何移动需求曲线,另一些事件的发生又会怎样怎样移动供给曲线,价格如此这般地被决定了。令人惊异的是:这种本质上是“用事实解释事实”的机械式分析,乃是现代经济学的主流。连萨缪尔森这样的大师在著名教科书经济学中也略带调侃地说:只要教会鹦鹉供求二字,它也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经济学家。以

2、供求分析为基础构建起来的许多宏观经济模型,比如IS-LM模型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AS-AD模型),一般教科书的分析也不过停留在这个层次。马歇尔剪刀分析最致命的缺陷是:一旦价格机制被废除(比如政府管制、垄断、共谋等等,让价格无法自由升落),供求分析变得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一旦价格制不起作用,被人为管制措施废去武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会怎样?考虑到市场价格机制不可能“无摩擦”地自由动作,因为交易费用无处不在,政府管制、垄断、共谋触目皆是,这个问题比“纯粹价格机制”的运行要重要千百倍。传统的剪刀分析为解决这个困难,发明了三套乍看起高深莫测的理念。让我们细说一下:(一)“短缺”或“过剩”。价格一旦被管

3、制在均衡市价之下,剪刀分析冲口而出的结论就是“短缺”,价格一旦被管制在均衡市价之上,“过剩”就顺理成章。“短缺”之后怎么办呢?深入一点儿的分析会列举出许多后果:排队抢购、走后门找关系、凭票供应或配给、按行政官僚级别分配、甚至争抢者沿街大打出手但究竟会出现哪一种现象呢?剪刀分析没有回答也无法回答。“过剩”之后怎么办呢?深入一点儿的分析也是排列出许多现象。最著名的是工资被管制,比如最低工资立法,劳力市场会出现各种“失业”现象。但究竟是哪一种现象会出现,也是语焉不详。从实证经济学角度审查,“短缺”“过剩”算不上是一个理论假说,因为有无穷多的行为或现象符合二者的定义,要用确定的事实来证伪或证实这个理论

4、假说就不可能。想当年(80年代吧),匈牙利经济学者科尔奈的短缺经济学译成中文,风行一时。是巨著,也不无启发,但大体都是停留在概念演绎上,解释不了什么现象和行为。(二)“市场不能出清”。与短缺、过剩理念密切相关的,是一旦价格被管制在均衡市价之上或之下,传统剪刀分析则一致认为市场不能出清。什么意思呢?是说供给量不再与需求量相等。但一般市场不能出清的论点没有区分供给者、需求者意愿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与实际成交的供应量和需求量。需求、供给二线上的量是“意愿之量”,不是实际成交之量,实际成交之供给量与需求量必然相等。教科书对这一点没有说清楚,引起混淆。千万别小看这一点,好些大师级的学者也常用市场不能出清来

5、解释经济现象。比如2001年的三位诺奖得主莫里斯、阿卡诺夫、施蒂格利兹所极力主张的“效率工资理论”,就是以劳动力市场不能出清为出发点20。施氏著名的“信贷配给”模型也是主张“信贷市场无法出清”,或实际成交价格高于市场出清价格。换言之,整个当代所谓“行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要点是实际成交价格高于市场出清价格,因而市场不能出清,所以有“失业”、工作配给、信用配给等等。(三)均衡和非均衡。传统剪刀分析的重要概念是均衡和非均衡。供应、需求二线相交之点是均衡点,价格是市场出清之价,既没有短缺,也没有过剩。一旦偏离这个“至善点”,非均衡就扑面而来。细想之下,传统剪刀分析似乎以为有一个理想之均衡价,只有处

6、于这个价位,市场才能出清,否则即是非均衡,市场大乱矣。深入一点儿的分析会列举出许多非均衡的现象,一般的分析仅仅指出非均衡也就算了,再没有多说什么。希克斯、萨缪尔森等大师承继马歇尔多重均衡、稳定均衡、非稳定均衡的错误理念,引证于数学的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演算繁复,高深莫测,但就是不知道解释了哪一类经济行为。五常的价格管制理论手起刀落,将上述这些对解释行为毫无用处、反而引起无穷混淆的理念全部杀下马来,从经济学中剔除出去。他追问的第一个问题是:究竟怎样算是“解释”经济现象或行为?一个理论,假说或命题必须推导出可以被观察,被量度的事实来证伪的含义,才算是解释了行为或现象。五常以价格被政府管制为例。一旦

7、市价被人为管制在所谓均衡价之上或之下,传统剪刀分析立即说有过剩或短缺,市场不能出清,非均衡立刻出现,随即列举出一系列以至无穷多的“可能”现象,这样的论点根本不可能被事实证伪。因为有无穷多的所谓现象与过剩、短缺、非均衡相吻合,实际上人们面对价格管制究竟会怎样行动,还是一无所知。过剩、短缺之论点、市场不能出清之说法,非均衡之理念,均无法完成这一任务。首先,所谓过剩、短缺、市场不能出清的说法,乃是基于供应、需求二线上的量为意愿之量,意愿之量是供给者、需求者的个人意图,根本无从观察和量度。然而,实际市场总是出清的、没有过剩也没有短缺。当价格被管制于均衡市价之下,需求者意图之需求量大于供应者意图之供应量

8、,需求者见产品的边际用值大于市价,迫不及待互相竞争以获得该产品,他们或者要排队、要拉关系、走后门、要论级别、论资历、要论学历,论工龄等等。最终,金钱之价加上非金钱之代价,边际上一定会等于产品对需求者的边际用值,而供应者之金钱收入加上各种非金钱收入,边际上一定等于其供应该产品的边际成本。当价格被管制于均衡市价之上,供应者见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想方设法要多卖一些,需求者见产品对自己的边际用值小于市价,则减少购买量。供应者竞争出卖,可能会负责送货、免费维修、提高质量,对劳力供应而言,劳动者则可能加班加点,表现更加忠诚等等。最终,供应者之边际收入也一定会等于边际成本,需求者的边际用值也一定等于市价。

9、经济解释的任务就是要清楚而明确地指出在这个竞争“需求”或竞争“供应”的过程中,究竟是哪一种决定胜负的准则会被采用。阿尔钦说得好:有社会必有竞争,竞争必定要分出胜负,只是决定胜负的准则会各自不同。“金钱市价”只是定胜负的准则之一,其他各种准则多如牛毛。解释行为(当然也就是解释资源运用和收入分配),就是要明确指出什么局限条件下,哪一种准则会被采用。这就是五常价格管制理论的第二个重点。一旦自由市价这个决定胜负的准则被废除武功,非金钱、非市价的准则就会出现。但究竟会是哪种准则出现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自由市价准则怎么会出现,它又有什么独特之处,这就牵涉到大名鼎鼎的科斯定理:权利的清楚界定是

10、市场交易的前堤。那是说,自由市价乃是私有产权制度下,决定竞争胜负的准则。私有产权一旦被废止或推翻,自由市价的准则必定会被全部废止或部分废止。由此我们恍然大悟:所有价格管制,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削弱或废除了私有产权。这才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五常一个基础性的贡献就在于:他将私有产权的结构分为三部分:私有使用权、私人收入权和私人转让权。转让权亦即自由缔结合约的权利。任何限制、削弱或废止三权之一的措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削弱或废止其他两种权利。价格管制即是限制或削弱私人收入权,必然影响私有使用权和转让权,即资源使用方式和合约形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影响。从决定胜负之准则,从产权制度之角度看待价格,让我们对世

11、界的认识别开生面,豁然开朗,自非一般市价的肤浅见识可比。阿尔钦有句名言:价格决定什么,比价格如何决定重要得多。五常价格管制理论将他老师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回头说价格这个决定胜负的准则有什么独特性质。这是价格管制理论的第三个重点,即租值消散的理念。自由市价(即明确的私有产权)不仅可使资源达到最高价值之用途,而且没有任何租值消散。因为所有收入都“明花有主”,没有任何“无主收入”。一旦价格被废止、限制或消弱,亦即所有产权被废止、限制或削弱,“无主收入”就跑了出来,这“无主”收入会跑到哪里去呢?五常的答案是:“无主收入或租值”,有可能被消散掉。从这个重要理念出发,他提出两个具有重大价值的实证经济学命

12、题。命题一:一旦合约当事人的私有收入权被部分或全部废止,除非被剥夺掉的那部分收入完全明确地界定给他人,这部分收入将有可能被消散掉。“无主收入”之散消有三种途径:一是生产或使用产品的方法改变,致使物品之价值下降,二是合约的方式或种类改变,使谈判订约和履行合约的交易费用增加,三是以上两种途径的结合使用。命题二:若有“无主收入”存在且存在消散之可能,那么在局限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每个合约当事人都有意愿将租值消散减到最小。实现此目标的途径亦有三种:一是寻找生产或使用产品的其他方法,确保资源价值下降最小,二是以交易费用最小的方式来重新谈判签约以指导生产或收入分配;三是谋求以最小的交易费用,综合运用以上两种

13、途径。这两个命题的根本性贡献在于:它们展示了一个简单而又缤纷多彩的真实世界。社会竞争必然要有规则来决定胜负,市价只是众多规则其中一个。市价一旦被管制措施所废止或部分废止,其他定胜负的规则必定出现。倘若我们能找到或推断这个规则,世界就被解释了,资源运用、收入分配就一清二楚。这两个命题既简单又复杂。说两个命题简单,是理念简单。可不是吗?在人类这样一个竞争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社会,可以有“无主收入”的长久存在吗?一看到有无主收入,那一群自私自利的人总要群起而争之,一部分可能被竞争者争到手,便成为有主收入,一部分可能被消散了。租值消散,其表现形式就是人们为了竞争,所付出的代价或成本对他人或社会没有贡献。如

14、彻夜排队、走后门、拉关系、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或大打出手、或背诵红宝书以求政治正确、或弄虚作假以谎报资历、年龄、学历等等。所有这些行为对竞争者的成本可谓大矣,但付出的巨大代价却没有带来对社会有益的财富。租值消散的方式还有:当事者各方绞尽脑汁去规避各种管制措施,合约之谈判订约费用和履行合约的费用大幅增加;供应者漫不经心,同样的资源,结果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或数量大幅下降。租值消散理念的简单还在于:纵然“无主收入”有消散之势,但人之本性是局限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或损失最小。所以,尽管是一群自私自利的人相互竞争,他们在特定的局限条件下,都会想方设法让“无主收入”消散最少。说两个命题复杂,是因为一旦市价准则被

15、取缔,或私有产权被废止或削弱,无主收入消散的方式和人们努力减少租值消散方式,简直多如天上星。实际上人们究竟会采取那种具体方式,则取决于真实世界具体的局限条件。这就转到五常经济学最具特色的重点:对真实世界局限条件的考察。从上述两个一般性命题清楚地看到:你要解释真实世界的资源运用和收入分配,要知道人们究竟用哪种规则来决定竞争之胜负,唯一的出路是实际调查约束人们行为的局限条件,这当然包括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乃至宗教的、伦理的局限条件。关键的问题又来了:面对如此繁多的、可能的局限条件,你该怎么选呢?五常有一个关键的提示:那就是在选择局限条件时,要看哪些局限条件,可以让当事者各方的收入权利界定得最清楚,此乃大师之见也!可不是吗?要尽可能减少租值消散,办法当然是尽可能让收入“有主”,即有明确的权利界定。我们审查局限条件,必定要集中在这方面。一旦权利界定之局限条件看清楚了,相应的行为准则也就清楚了。当事各方如何使用资源,收入如何在他们之间分配,也就一清二楚。说五常价格管制理论是真正的大师之作,因为它将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产权、交易费用、合约选择,租值消散,局限条件的处理等多个价格理论之关键理念融为一炉,让我们彻底明白传统供求分析原来空洞无物,对解释行为派不上用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