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精美教案.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64952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精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精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精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精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精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精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精美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腊八粥文 本 分 析腊八粥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住方家大院的八儿等不 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测、看到粥时的惊异以及吃到粥后的满足,表 现出八儿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达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 家庭亲情的眷恋。在内容上,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展现了腊八 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幅腊八节风俗画,充满了生活气息。在 写法上,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 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本文中,人物的对话贯穿全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 地询问,到与母亲讨价还价,到看到腊八粥后的惊讶,都展现了八儿的天 真和有趣。同时,本文以八儿的心理活动为主要线索,从八儿迫不

2、及待到 苦苦等待、单独猜测、亲眼所见后的惊讶,都表现了八儿可爱、活泼的性 格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朗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八儿 的心理变化这条线索,重点揣摩描写八儿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 的句子,体会八儿的性格特点。教 学 目 标1. 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资格、益发、可靠、嘟嚷”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 方法感悟课文内容。3. 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性格 特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4. 品味文章语言,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教 学 重 点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文中人 物的

3、心理变化线索,品析人物的 性格特点。教 学 难 点品味语言,感悟作 者表达的情感,体会八 儿一家的其乐融融。课 时 安 排2课时1 .会写“腊、粥、腻”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沸腾、搅和、可靠、腊八粥”等词语。2.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 梳理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方法点拨:所谓“详略得当”,即一篇文章中应当详细和应当简略的地方都 要处理得很妥当。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表达和描写;对 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进行概括式的表达和描 写。(3)师生共同总结本文详略得当的好处。明确:重点突出,中心明确。作者把八儿盼

4、着喝腊八粥的情态和心理描写得 越充分,就越能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也就越能展现出八儿一家其乐融 融的亲情。三、总结写法,拓展运用1. 总结写法,品析人物形象。(1) 方法总结: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2) 引导学生从神态、语言、动作、心理这四个方面品析人物形象。预设:在这个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随堂巡视,适时点 拨。在学生充分感悟后,组织交流。学生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所学 和自己的批注来感悟。(3) 情景再现,品读语言。预设: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文中相关的句子,以读促悟。2. 拓展运用: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1)

5、 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要求:可以运用其中的一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最突出的特点,也可以综合运 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形象。(2) 将自己描写的人物读给其他学生听,看是否写得像。3.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四、摘抄积累,作业设计1. 积累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样子的词语和句子。2. 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3. 完本钱课对应训练。(a ” a ”)/腊八粥愆修辎子)美味无比、腊八粥!/盼腊八粥急切 *童真、童趣八儿/猜腊八粥天真 :淳朴、温馨观腊八粥疑惑/i喝腊八粥一满足/*机数学重点许 段蚤录+通过人物的语言洞察人物的内心师:本文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神态、语

6、言、动作及心理描写来表现他的性 格特点,其中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文中有多处描写八儿与妈妈的对 话,虽然语言并不多,却能充分表现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请同学们在文 中找出描写八儿的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生:“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这两句话直接写出了 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师:对,这就是语言描写的魅力,我口说我心,我们往往能通过人物的语言 洞察人物的内心。还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呢?生:“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 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 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

7、吗? ”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这两 处语言非常具有孩子气,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个与妈妈讨价还价的淘气的小男孩。 读这两处语言描写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及希望可以吃到更 多的腊八粥的强烈愿望。生:“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这句语言描写是八儿无法马上吃到渴 望已久的腊八粥时,便猜测着锅里的腊八粥的样子,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恳请 妈妈抱着自己看一看锅里的腊八粥。央求的语气中透露出八儿急于想证实自己的 猜测的想法。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八儿不仅淘气,而且很可爱。生:“呃”虽然这一处语言描写只有一个字和一个省略号,却将八儿亲 眼见到锅中熬煮的腊八粥时惊讶的心理真实地展

8、现在我们面前。师:所以说,语言不在多少,关键看它的作用!文中通过八儿与妈妈的对话,突出表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过程,将一个馋嘴的小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师:谁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学生朗读,读后师生互评,评后再读,最后全班齐读。)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重点抓住描写人物方法中的语言描写这一知 识点展开教学。在本文中,有关人物的语言描写所占篇幅不多,但是对于揣摩人 物心理和表现人物形象却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先总述本文中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 法,接着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由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并自主理解,教师 相机点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独立思 考的能力。从教学效

9、果来看,教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是可行而且高效的。沈从文先生的言辞平易近人,他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 又质朴、八儿一家的生活幸福而温馨。教学本课,要以读为主,在朗读中引导学 生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我首先 以“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一话题展开教学,进而引出八儿嘴馋、 聪明、可爱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读的机会较少,如果课堂 上能积极组织学生朗读、互动,效果会更好。另外,对于开头第1自然段的处理, 总觉得有着欠缺,因为对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妙处处理得太简单了。如果能引导学 生反复诵读,掌握其表达的妙处,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

10、的写作能力。在今后的教 学中要注意在这样的细节上多下功夫,在点滴积累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腊八粥教学目标会写“腊、粥”等12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1.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2. 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3. 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到详略安排的效果。教学准备相关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会写“腊、粥”等12个生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1. 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写了 “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初步领会作者想要表达 的主要

11、意思。2. 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一、欣赏童谣,聚焦腊八粥1. 欣赏童谣一一小孩小孩你别馋,引导学生感受春节习俗里的乐趣。2. 课件出示图片和资料,介绍腊八习俗及本文作者,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c(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 对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先圈点勾画下来,尝试用学过的方法解决。1. 学习生字词。课件展示咽唾沫 大匙大匙 搅和 甜腻浓稠 深褐 上灯 松劲 孥孥(1) 指导学生朗读,强调三个多音字“咽、匙、和”的读音。(2)引导学生弄明白“甜

12、腻、浓稠、深褐”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腊八粥的,可以带着想 象读这三个词语,并相机指导书写“腻、褐”。(3)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和观察字形等方式理解较为陌生的词语的意思。三、理清脉络,绘制思维导图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中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哪两局部内容。尝试用小标题概括出来。(给予学生两点提示,帮助学生思考:一是抓住人物线索一一主人公是谁?二是理清事 件一一他做了什么事?)根据提示,引导学生认识到,课文主要写了主人公八儿等粥、喝粥两局部内容,并找到 对应的段落,弄清楚哪局部是详写,哪局部是略写。等粥:第217自然段详写喝粥:第1819自然段略写关注“等粥”,扫描场景:引导学生默读等粥这一局部内容,抓

13、住关键词用二字词语概 括四个场景。盼粥(第28自然段)分粥(第912自然段)猜粥(第13自然段)看粥(第1417自然段)1. 引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用一个词语概括本段主要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四、品读“爱粥,仿写美食L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在有所触动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2. 交流提供。(1) 抓住“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三种称呼,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 腊八粥的喜爱以及作者语言的俏皮和亲切,并通过朗读加深感受。(2) 品析“叹气”:作者用拟人化手法,用“叹气” 一词,将腊八粥逐渐浓稠、咕嘟咕 嘟冒泡的样子有声有色地描写了出来,让人感觉新奇有趣。(3) 引导学生抓住词语“大碗大

14、碗、大匙大匙、塞灌”,边读边想象人们吃粥时的畅快课件展示与满足。不同的人 相同的爱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 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朝嘴里塞灌呢!品尝美食 时的场景再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腊八粥并表达喜爱之情的?3. 小结写法:作者先写了不同的人对腊八粥相同的喜爱之情,再写具体的熬制过程,最后 写人们品尝腊八

15、粥时的场景。另外,俏皮、新奇的语言的运用,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腊 八粥的喜爱之情。4. 欣赏范文,仿写美食: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的 写法,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明白:可 以模仿小作者从不同的人对食物相同的喜爱和观其色、闻其香、尝其味等不同方面描写 自己喜爱的美食。)课件展示年纪小的嘴馋的娃娃们,讲究美颜养生的妈妈们,喜欢喝酒侃大山的爸爸们,爱念叨 着年年有余的老人家们,提到鲫鱼炖豆腐都忍不住咽口水。我们家乡的鲫鱼炖豆腐可不一 般,新鲜鲫鱼就着葱、姜、蒜被热油煎至两面金黄,浇上料酒后文火煮几分钟,再放入蘑 菇与豆腐,加上糖、盐和少许的味精,小火慢炖。起锅前还要放入香菜提味配色。盛好后 往餐桌上一摆,你看呐,它的颜色可真丰富,黑红的鱼,嫩白的豆腐,葱绿的香菜,红棕 的蘑菇,耸耸鼻子闻一闻,真的太香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动筷子尝一尝,这鲫鱼炖豆 腐,吃一口鱼肉,爽口滑嫩,尝一下豆腐,唇齿留香,再喝一口鱼汁,鲜而不腥。这可真 是一道绝世美味啊!五、布置作业,完善小练笔熟读课文,听写本课词语。1. 完成并修改自己的小练笔,与家长交流提供后进一步完善。板书设计2腊八粥盼粥等粥/分粥 喝粥(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