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长征[5]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64737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长征[5]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长征[5]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长征[5]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长征[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 中国工农红长征[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难点:遵义会议。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读七律长征后说说这首诗概括了什么内容

2、,赞扬什么精神? 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 二.新课讲授(一)自学任务一: 阅读教材81页内容及“相关史事”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1、学生汇报2、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失败了呢根据以上表格内容从战略战术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就是因为博古、李德在军事上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二)自学任

3、务二:阅读教材82-83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熟悉长征的经过(1)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中找到长征的出发、结束点、标出起止时间及胜利结束的标志事件(2)细读教材三、四段内容,找到并画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3)图文结合,在小组内共同描述红军长征的过程1、教师提问: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2、学生回答: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3、

4、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4、请同学们列表概况有关遵义会议的有关信息。时间1935年1月,贵州遵义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师强调: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事务,是

5、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指向成熟的标志。5、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长征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上台汇报6、 教师出示资料、图片及视频,学生说一说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困难,体会长征精神 学生回答:恶劣的自热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缺衣少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2.教师讲解:遵义会议后,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冲破敌人的包围,进入甘肃。(三) 任务三:综合以下材料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

6、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教师提问:同学们,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你觉得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2、 教师总结: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三、课堂总结长征是人类战

7、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同时,它又像一处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吸引着中外的新闻记者、战史专家和艺术家。长征不但是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还是20世纪中华民族灵魂最壮美的写照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及它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战无不胜的。长征精神,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将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代代高呼:长征精神万岁!板书设计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 国 工 农 红 军 长 征 长征开始 开始:1934年10月 初期受挫 时间:1935年1月 历史转折遵义会议 内容: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 意义:历史转折,成熟标

8、志 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抵达甘肃 胜利会师 胜利会师:陕北会师1935年10月;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意义: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伟大意义:挽救革命 长征精神教学反思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在该课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出适当的问题,向学生提出要求,实现了老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再如,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了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教学中掌握长征的历史,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从授课的时间分配来看不是很合理。首先,导课播放的视频太长,不合适。选用七律 长征诗即可。其次,第一部分:长征的原因花费的时间偏多,因此重点部分就显得不那么凸显。另外,本课内容学生预习的也比较充分,在展示的时候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说的还是稍有些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做到放手,多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空间,教师仅仅是旁观者、指导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