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月考卷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647130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月考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南通市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月考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南通市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月考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南通市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月考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通市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月考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月考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通市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月考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不能发声B声音是一种波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2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 D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3如图所示,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 A振动的幅度 B组成的材料 C振动的快慢 D自身的

2、结构4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5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6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

3、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C 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8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宜昌冬季的最低气温 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9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ABCD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10.有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

4、中正确的是( ) 11.现有正在振动着的物体甲单摆每秒摆动10次,乙蝙蝠的声带以105Hz的频率振动,丙口琴上的簧片每秒振动800次,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均是声源,且人耳都能听到声音B.甲、乙、丙均是声源,且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C.甲、乙不是声源,丙是声源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12若想在高山上将饭煮熟,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减少加热时间 B减小火力 C用高压锅煮 D打开锅盖13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 )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14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

5、熔化时不吸热 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5.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 产生的,小明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笛声通过 传到妈妈的耳朵里, 妈妈正在使用的超声加湿器是利用音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16.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 、 。7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树叶上常常有晶莹的小露珠,这是 现象;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时常常

6、看到窗户上有一层白色的冰花,这是 现象18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 ;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 。19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0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

7、方案: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21物质通常以三种状态存在,其中 态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22小华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与手风琴他一听便能分辨出来,这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声时的 不同;弹琴时所用的力度不同,声音的 不同;晚年的贝多芬是用耳贴在琴盒上来感受音乐的美,这同时也说明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23.在物理学里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音色等物理量,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相应的物理量:“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 ;“脆如银

8、铃”说明声音的 。24.有四支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别是:A10110C B.3542C C2050C D. 050C(1)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 (2)若要来测量南通气温应选 (3).如下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的分度值是 ,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25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3,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8C,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 和 三、解答题 (40分)26.(4分)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 ,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该装置还能探究声音的 和 的关系。27.(3分)我国地域辽阔,同

9、一天南北不同地方温度差别很大。如图(A)、(B)是十二月某一天同一时刻在三亚和北京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由图可知,三亚此时温度为 ,读作 ;此时北京温度为 。 28(3分)如右图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70左右)的示意图 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1)_ _;(2)_ _ _; (3)_ _ _。29(7分)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上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

10、幅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 (选填“变大”或“变 小”),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30.(6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 、 。(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

11、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 。 说明 。 31(6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然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音调”或“响度”)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提道理.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多”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

12、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kHz),频率较低,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问题:(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和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选填“超声”或“次声”).(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 Hz.材料四: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4)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源传播时向 (上 / 下)拐弯。(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的传播路径向 (上 / 下)拐弯。32.(3分)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剪去多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