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64606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背景与问题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只内壁光滑的且近似抛物面形的玻璃水杯,取一些长短不一的细直金属棒随意丢入该水杯中,发现呈现如图所示的现象:(1)猜想交汇点性质;(2)结合猜想,根据物理学原理,对上述现象提出假说;(3)将假说数学化;(4)对假说的真假加以证明;(5)自我评价以下探索过程.现与探索(1)焦点;(2)假说:根据物体平衡的重心性质判断,当细棒长度不小于抛物线通径时,当且仅当细棒过抛物线焦点时它的中点到桌面距离最小;反之,当且仅当细棒平行于桌面时它的中点离桌面距离最小。(3)数学化:已知抛物线方程是x2=2py,焦点是F,现有长度为定值a的抛物线的弦AB,AB中点为

2、M。则当|AB|2p时,只要AB过F,M到x轴的距离最小;而当|AB|2p时,只要AB与x轴平行,M到x轴的距离最小。(4)证明:方法一:如图,记A、B、M在准线上的射影分别是A1、B1、M1,因为总有|FA|+|FB|AB|,所以2|MM1|=|AA1|+|BB1|=|FA|+|FB|AB|=a,即当AB过焦点时M到准线距离取得最小值,为|AB|的一半,此时M到x轴距离最小。不过这个方法只证明了AB长不小于2p时的情形。方法二:令AB所在的直线方程是:y=kx+b,代入x2=2py得x2-2pkx-2pb=0,如令A(x1,y1)、B(x2,y2)则有x1+x2=2pk,x1x2=-2pb。

3、所以由弦长公式可得:a2=|AB|2=(1+k2)(2pk)2+8pb,上为增函数可知k=0时y1+y2最小(因而M到x轴距离最小),此时AB平行x轴;方法三:“物理”方法。如图,对于后一条件易证明弦恰过焦点,对于前一条件,当然是指弦与x轴平行了。综上所述,当弦长不小于通径时,它过焦点时重心最低;当弦长小于通径时,它平行于x轴(这样的弦因为太短,不能够过焦点)时重心最低。从而根据物理学原理证明了原数学问题。(5)上述探索的过程表明:“数理相通,数学与物理是人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的两种表面迥异但内涵相同的东西。总之它们可以互相证明、变通。如本题,一旦理解了它的物理含义,则它其中隐含的东西就昭然若揭,思路明晰了。”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呼兰九中尹力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