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说课稿).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63905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说课稿宁夏隆德县中学 张旭东 今天我说课析题目是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我说课的内容从说课程标准、说学习目标、说教材、说教学重难点、说学情、说学法指导、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8个方面分析。一、 说课程标准: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二、说学习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传播途径有哪些;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的过程及作用。理解:现代传媒的产生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2、能力目标:例举史实说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结合实际,

2、运用知识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说教材:本框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它在第二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共有三目构成: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什么是文化传播,商人进行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第二目说明传媒技术的不断发

3、展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第三目又是在第一、二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到历史上中华文化在为世界文化发展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而使学生油然而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步。我们要自觉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大众传媒及其特点;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其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为传播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教学难点: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其依据:对于中学生来讲,知识的掌握较容易,但要落实在行动上是比较难的。五、说学情:文化传播就在我们身边,学生能够

4、直观地体验到,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这些有利于学习。但是由于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较弱,要把对文化传播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认知水平,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三贴近”原则,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让学生发现、感悟与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提炼上升到理念层次,并践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六、说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实际,为达到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要求,教师应发挥组织、服务、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提高学习能力,通过自学、互学交流、情境问题中的展示及反馈,层层提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紧张而愉快地生成性完成学习任务。七、说教学过程:本

5、课教学中通过提炼上节课学习的主题“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原因及意义,过渡衔接而又开门见山地引入到新课“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并把学习目标问题化、具体化;在自学中全面学习教材内容,达到“保底、普及”式学习,为下面环节中学习打好基础,在交流、探究中每个学生都手中有“货”;通过互学交流学生之间进行互补式水涨船高地学习;对于有难度的问题再设置一定的情景材料,联系现实生活,学生在思考回答中展示、反馈学习成就和存在的需要导学的地方,教师视学生的需要进行精炼而有价值的助学,贵于导学法、导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最后在检测式训练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八、说教学反思:1、自我鼓励之处: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学、互学、探究交流、展示反馈、检测训练等,充分鼓励学生自学,充分利用学生及生活学习资源,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在重视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追求从“鱼”到“渔”到“欲”的教学。2、改进之处:检测训练的时间有点紧,虽然“生成性课堂”活动的时间弹性大,但教师应尽可能地做好节奏上的宏观调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