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1].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637900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执笔人 秦亚鸽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例2和第4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题。教学目标: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2. 导入新课。今天这

2、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初步理解出示例2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提问: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

3、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2.分析问题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3.巩固应用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明确: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三、巩固新知做练习一的第4题。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完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四、全课小结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

4、吗?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比例的意义执笔人 秦亚鸽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六的第36题。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质等。)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希望这些知识能对你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有帮助。二、探究交流:1

5、.认识比例(1)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2)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求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3)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6.4:4=9.6:6。或6.4/4=9.6/6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

6、两个比,且比值相等。2.学以致用(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3)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三、拓展运用:1.做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再逐题说说判断的思考过程。 2.做练习九第3题。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3.做练习九第4题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正比例的意义执笔人

7、秦亚鸽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例1、第57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成正比例的量的理解。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教

8、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引导回顾:(1)速度 时间 路程(2)单价 数量 总价 (3)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引入: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二、探究交流出示例1。1探究时间与路程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引导:表格中的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说说是怎样的关系?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预设:(1)行驶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面变化。(2)行驶的时间

9、越长,行驶路程越多;行驶的时间越短,行驶路程越少。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2.分析时间与路程这两个量的比值。提问:表格中时间越长,路程越多;时间越短,路程越少。现在我们就来探究时间与路程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动手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学生观察比值,发现规律,汇报小结。 引导学生回答: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些比值都是相等的,它们表示行驶的速度。提问:谁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呢?3.揭示正比例的意义。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例1中的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相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4.正比例意义的应用做第57页的“试一试”(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2)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并仿照例1作适当的板书。 (3)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5.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正比例关系。三、巩固练习1第57页的“练一练”第1题。2第57页的“练一练”第2题。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教学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