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636715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StandardforschoolconstructionofgeneralandprimarysecondaryandhighschoolsDG/TJ08122004J1035520042004上海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StandardforschoolconstructionofgeneralandprimarysecondaryandhighschoolsDG/TJ08122004主编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部门: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施行日期:2004年8月1日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沪建建2004289号

2、关于批准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编的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经有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该规范统一编号为DG/TJ08122004,自2004年8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由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负责组织实施,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二。四年五月十日前言本标准系根据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2003年以沪建建200387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会同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而成。上海市中小学校建设标准(DBJ08-12-90)(以下简称90标准)自1990年颁

3、发以来已13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已不适应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2002年4月,建设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以建标2002102号文联合颁发了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并于2002年7月1日起施行。因此,本标准的修编,主要参照国标的内容,并结合上海市的实际情况作了调整。关于用地指标,则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2000年第40号公告颁布的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分别对学校的建筑用地、体育用地和绿化用地进行了测算和调整。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2术语;3学校建设规模、设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计;4用地面积指标;5建筑

4、面积指标;6校舍主要建筑标准。各单位在使用本标准时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告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地址:上海市愚园路460号;邮编:200041),以供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参编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上海市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上海教育建筑设计研究所主要起草人:陈国良奚道章叶文俊丁铭杰胡建中何梅珍邵永杰参加起草人:余利惠郑挺林红丁新康沈国平龚柳陆伯鸿周齐佩严陆如俊甘建栋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二。三年十一月目次1 总则62 术语73 学校建设规模、设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计83.1 学校建设

5、规模83.2 学校设点布局83.3 学校选址93.4 校园规划设计94 用地面积指标104.1 一般规定104.2 用地面积指标105 建筑面积指标115.1 一般规定115.2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25.3 办公用房185.4 生活用房195.5 建筑面积指标206 校舍主要建筑标准21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251 总则1.0.1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使教育适应本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本市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对校园和校舍条件与环境的要求,创造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加强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合理确定并正确掌握建设标

6、准,确保中小学校校舍建设的规划设计质量,提高建设水平,特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参照建设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国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依据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结合本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1.0.3本标准适用于本市新建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建和扩建学校可参照执行。内环线以内中小学校的新建或改建项目,如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经市、区教育及相关部门的审查批准,可因地制宜作适当调整。新建实验性、示范性、标志性和“小班化教育”以及有特殊要求的中小学校,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调整部分用房面积,其

7、建筑标准可适当提高。1.0.4中小学校的校舍建设,应以人为本,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新建学校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与可能,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应有适当的超前性。学校的总体规划在满足各项用地指标和功能分区的前提下,应贯彻节约用地的原则。1.0.5本标准不包括学生宿舍和相应的生活用房,其用房面积和用地应另行申请报批。1.0.6中小学校的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规定。2 术语2.0.1普通中小学校Gencralprimaryandsecondaryandhighschools除市、区(县)实验性、示范性、标志

8、性、“小班化教育”、特殊教育和重点高中以外的一般学校。2.0.2“五、四、三”5-4-3-ycarsystemofpre-universitycducation“五”指小学五年学制,“四”指预备班和初中共四年学制,“三”指高中三年学制。2.0.3九年一贯制9-yearstraightthroughsystem,acombinationofprimaryschoolandsecondaryschoolasone指小学到初中毕业九年教育学制。2.0.4小班化教育Mini-classeducation指学校班额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育实践。2.0.5窗地比Theratioofthewindowsize

9、tothefloorarea窗面积与室内使用面积之比。3 学校建设规模、设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计3.1 学校建设规模3.1.1 建设规模中小学校建设应按小学、初中、高中“五、四、三”和“九年一贯制”学制设置。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批准的学校规模和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确定,小学为20、25、30班,九年一贯制学校为27、36、45班,初级中学为24、28、32班,高级中学为24、30、36、48班。3.1.2 班额人数小学每班应为40人,初中每班应为45人,高中每班应为50人。3.2 学校设点布局3.2.1 中小学校设点布局,应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发展趋势,以及城

10、市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点。中小学校设点布局应符合下列原则:( 1)学生就近入学;( 2)学校应具有较好的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3.2.2 新建住宅区应规划建设规模适宜的中小学校。每2.5万人口的住宅小区宜配建30班规模小学一所和24班规模初中一所;每5万人口的住宅区宜配建24班规模高中一所。其千人指标应为:高中:建筑面积266m2,用地面积626m2;初中:建筑面积442m2,用地面积981m2;小学:建筑面积461m2,用地面积1102m2o中心城(外环线以内)新建住宅区,其千人指标应为:高中:建筑面积266m2,用地面积536m2;初中:建筑面积442m2,用地面积839m2;小

11、学:建筑面积461m2,用地面积929m2o3.2.3 学校服务半径可参照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郊区城镇应根据学校规模、交通、方便学生就学等原则确定。中小学生不应跨越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无立交设施的交通主干道上学。3.3 学校选址3.3.1 新建的中小学校,校址应选在交通方便、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和地面轨道交通、地震断裂带等不安全地带。高压输电线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3.3.2 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高压变配电所、公共交通枢纽站、垃圾堆场、垃圾(污水)处理站、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

12、生安全的场所毗邻。3.4 校园规划设计3.4.1 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并根据需要适当预留发展余地。3.4.2 校园总平面设计应按教学、体育活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各区之间应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教学楼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日照和通风。教学楼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9:0015:00)不少于3小时;内环线内的学校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体育场地应保证有一半以上的面积冬至日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相邻建筑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城市规划、卫生、消防等有关规定。3.4.3 校园建筑应

13、合理组合,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应力求体现教育建筑的文化内涵。校园绿化应结合建筑景观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3.4.4 体育活动场地与教学楼应有合理的间隔。设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球类场地,其长轴宜为南北方向布置。3.4.5 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人流、车流、消防要求建设。路线应通畅便捷,路面宽度应符合消防车通行要求。3.4.6 室外给排水、燃气、电力、通讯等地下管线,应根据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布置。应按防火规范要求设置消防栓。变配电系统应独立设置,用电负荷应留有余量。室外管线应采用地下管暗设。3.4.7 学校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应有利于人流疏散,不宜紧靠交通主干道。校门外侧必须留有缓冲地带并设置

14、警示标志。4用地面积指标4.1 一般规定4.1.1 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4.1.2 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建筑物四周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4.1.3 体育活动用地应包括环形跑道、直跑道、篮(排)球场(兼部分课间操场地)、运动器械场地、小学游戏场地。4.1.4 绿化用地指成片的集中绿地。4.2 用地面积指标4.2.1 各类学校的建筑用地可参照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的规定,并增加自行车停车场地。4.2.2 根据学校不同规模,中学宜设250400m环形跑道(含100m直跑道);表4;,勺1中小学校用地面积及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中心城外)单位:(m)学校类别名称学校规模20班24班25班27班28班30班32班36班45班48班小学用地面积211152461627539一,生均指标26.39M6222.95九年一贯制用地面积290023068244842生均指标25+51判323.34初中用地面积27SB5327TO33645生均指标25,5426,0123.36一一高中用地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