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编码实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63669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道编码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道编码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道编码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道编码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道编码实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五信道编码实验实验目的:1、学习并理解信道编码的根本目的、技术要求与基本目标等基本概念;2、学习并理解信道编码的根本目的、技术要求与基本目标等基本 概念;掌握线性分组码的物理涵义、数学基础及检纠错原理;掌握循环码的码 型特点、检纠错能力、编译码方法及基本技术;3、学会使用MATLAB工具检纠错模拟与分析。实验仪器: MATLAB软件,PC机实验原理(概括性文字叙述、主要公式、电路图等)如果说信源编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有效性的话,那么信道编码则 是为了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而米取的一种编码策略。信道编码的核心基础是纠错编 码理论,是在信息码后面附加上一些监督码,以便在接收端发现和纠正误码。

2、编码信道检错.纠错译码器检错、 纠错编码器噪声源数字通信系统简化模型编码信道:包括信道编码器、实际信道、信道译码器。该模型是研究信道纠错编码和译码的模型,集中研究通信可靠性。通信可靠性问题:消息通过信道传输的时候,如何选择编码方案来减少差错。首 先与信道统计特性有关,其次与编码方法、译码方法也有关系。信道是信号从信源传送到信宿的通路。由于信道有干扰,使得传送的数据流(码流)中产生误码。误码的处理技术有纠错、交织、线性内插等。信道编码的目的是提高信息传输或通信的可靠性。信道编码的任务是降低误码率,使系统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提高 数据传输效率。信道编码的过程是在源数据码流中加插一些码元

3、,达到在接收端进行检错和纠错 的目的。在带宽固定的信道中,总的传送码率是固定的,由于信道编码增加了数据量,其 结果只能是以降低传送有用信息码率为代价了。降低误码率:在传输的信息码之中按一定规律产生一些附加数字,经信道传输, 在传输中若码字出现错误,收端能利用编码规律发现码的内在相关性受到破坏, 从而按一定的译码规则自动纠正或发现错误,降低误码率。实验内容及数据处理:利用 MATLAB 仿真二进制码在离散信道无记忆信道中传输产生的误码率,设传送二进制码“0”的概率P0=0.6,l的概率pl=l-p0。利用单极性基带信号传输, 从判决输入端观测,用电平s0=0传输“0”,用电平sl=A传输“1”,

4、信道中的噪 声是加性的零均值高斯噪声,方差为柯西的平方,求在最佳门限电平判决下传输 误码率Pe与A2/柯西平方下的曲线,每一个给定噪声方差下仿真传输序列长度 为105bi t,仿真程序代码如下:clear;s0=0;s1=5;p0=0.6; %信源概率p1=1-p0;A2_over_sigma2_dB=-5:0.5:20;% 仿真信噪比范围A2_over_sigma2=10.入(A2_over_sigma2_dB./10);sigma2=s1入2./A2_over_sigma2;N=1e5;for k=1:length(sigma2)X=(randn(1,N)p0);n=sqrt(sigma2

5、(k).*randn(1,N);xi=s1.*X+n;C_opt=(s0+s1)/2+sigma2(k)/(s1-s0)*log(p0./p1); y=(xiC_opt);err(k)=(sum(X-y=0)./N;endsemilogy(A2_over_sigma2_dB,err,o);holdon;for k=1:length(sigma2)C_opt=(s0+s1)./2+sigma2(k)./(s1-s0).*log(p0./p1); pe0=0.5-0.5*erf(C_opt-s0)/(sqrt(2*sigma2(k); pe1=0.5+0.5*erf(C_opt-s1)/(sqrt(2*sigma2(k);pe(k)=pO*peO+p1*pe1;endsemilogy(A2_over_sigma2_dB,pe);% 理论误码率曲线 xlabel(A入2入sigma入2(dB);ylabel(错误率p_e); legend(实际误码率,理论误码率);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其仿真结果如上所示,采用蒙特卡罗仿真计算统计误码率。仿真曲线自变量为 520dB,步进为0.5d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