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学习笔记汇总.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630878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学习笔记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计算机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学习笔记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计算机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学习笔记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计算机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学习笔记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计算机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学习笔记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学习笔记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学习笔记汇总.docx(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学习笔记汇总计算机网络概论(P1-10)1、定义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 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几个应用方向:对分散的信息进行集中、实时处理;共享资源; 电子化办公与服务;通信;远程教育;娱乐等。2、计算机网络组成A:计算机网络物理组成从物理构成上看,计算机网络包括硬件、软件、协议三大部分。B:功能组成从功能上,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组成。C:工作方式从工作方式上看,也可以认为计算机网络由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组成。3、计算机网络分类A:按分布范围分类WAN、MAN、LAN

2、、PAN(个域网)B:按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环形网络、树型网络、网格型网络等基本形式。 也可以将这些基本型网络互联组织成更为复杂的网络。C:按交换技术分类(注意区别各自的优缺点)线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等类型。D:按采用协议分类应指明协议的区分方式。E:按使用传输介质分类有线(再按各介质细分)、无线F:按用户与网络的关联程度分骨干网、接入网、驻地网4、网络体系结构A:分层与协议注意分层的三个基本原则B:接口与服务SAP5、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三类:面向连接的服务与无连接的服务、 有应答服务与无应答服务、可靠服务与不可靠服务。6、服务数据单元SDU、协议控制信

3、息PCI、协议数据单元PDU。三者的关系为:N-SDU+N-PCI=N-PDU=(N-l)SDUC: ISO/OSI与TCP/IP体系结构模型OSI有7层,从低到高依次称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 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各层对应的数据交换单元分别为:比特流、帧、分组、 TPDU、 SPDU、 PPDU、 APDUTCP/IP从低到高各层依次为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应用层。网集线器:被称为多口中继器,也工作在物理层。全部端口属于一个冲突域, 又属于一个广播域。使用集线器扩展LAN扩大了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但同 时碰撞域也增大了,总的吞吐量并未提高。当不同碰撞域使用不同数据

4、率时, 不能用集线器将它们互连起来。共享式HUB正逐渐退出局域网领域。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 网桥的功能有:源地址跟踪、帧的转发和过滤、协议转换。使用风格扩展局域网时,所有主机都处于一个广播域上。所以不能使用风 格互连规模较大的网络,以免形成广播风暴。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可以看做是高档集线器,也你为交换式集线 器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通过路由器可以形成更多的广播域或逻辑网段, 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如果互连的局域网高层采用了不同的协议,就需要用多 协议路由器。B: LAN-WANLAN-WAN的互连发生在网络层。互连设备是路由器。我国绝大多数路

5、由器运 行TCP/IP协议。C: WAN-WANWAN-WAN互连发生在传输层及其上层。互连设备是网关。3、路由算法A:静态路由算法也就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特点是:算法简单、开销较小、但性能差、 效率低。分为以下几类:固定路由算法、分散通信量法、洪泛法、随机走动法。B:自适应路由算法也叫动态路由选择算法。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 起来比较复杂。分为以下几类:a、孤立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热土豆算法、反向探知算法。b、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 C:广播路由算法。a、广播路由选择算法:独立发送法、扩散方法、多目的路径选择、生成树 方法、逆向

6、转发方法。b、组播路由选择算法。D:分层路由算法也就分组路径选择算法,其基本思想就是先将网络分成区域,将区域分成 簇,再将簇分成区,区分为组,直到最后每个单位内节点较少为止。网络管理(P203-246)1、网络管理基本概念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控制,并能提供有效、可靠、 安全、经济的服务。简单地说,网络管理就是对网络的监测和控制。在网络管理中,一般采用管理站-代理的管理模型。2、管理信息的组织与表示(1) 抽象语法表示ASN. 1ASN.1是由CCITT和ISO共同开发的正规语言,它与应用层一起使用,可在 系统间进行数据的传输。它定义的通用数据类型有20种,可分为四大类:简单类

7、型、构造类型、标 签类型、其他类型。(2) 管理信息结构SMI经SNMP协议传输的所有管理信息都被收集到一个或多个管理信息库(MIB) 中,被管对象类型按照SMI和标识定义。管理信息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对象的标识、对象的语法、对象的编码。(3) 管理信息库MIB1988年8月,在RFC1066中第一组被管对象,被认为是MIB-1,它包括了 8 个对象组,约100个对象。1990年5月,在RFC1158中公布了 MIB-2,扩展了 MIB-1已有的对象组。在RFC1213中,MIB-2被彻底修订并采纳RFC212中的简洁MIB定义,这一 文档使RFC1158失效。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1

8、) SNMPvl. SNMPv2、 SNMPv3A: SNMPvl规定了 5种协议数据单元(PDU),用来管理进程和代理之间的交 换。GetRequest 操作、GetNextRequest 操作、SetRequest 操作、GetResponse 操作、Trap操作。前面三种操作是由管理进程向代理进程发出的,后面的两个 操作是代理进程发给管理进程的。SNMP报文共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公共SNMP首部、Get/Set首部、Trap首部、 变量绑定。B: SNMPv2 改进了 SNMPvlSNMPv2消息中可以传送7类PDU。除SNMPvl中的5种PDU具有完全相同的 格式,并且也可以看作是err

9、or-status和error-index两个字段被置0的 ResPonse PDU 的格式。C: 1999年4月发布的SNMPv3新标准,包含了全面的安全性技术。SNMPv3 只是一个安全规范,没有定义其他新的SNMP功能,只为SNMPvl和SNMPv2提供 安全方面的功能。(2) RM0N远程网络监视(RM0N)是对SNMP标准的重要补充,是简单网络管理向互联网 管理过渡的重要步骤。RM0N扩充了 SNMP的管理信息库MIB-2O4、网络管理工具(1) 基于Web的管理WBMo具有以下优点:地理上和系统上的可移动性、具有统一的网络管理程 序界面、网络管理平台具有独立性、网络管理系统之间可无

10、缝连接。WBM的实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于代理的解决方案、一种是嵌入式解决方 案 (2)典型网络管理工具CiscoWorks for WindowsHP OpenViewIBM Tivoli NetViewSun Net Manager1. 10服务质量控制技术(P246-271)1、IntServA、定义:最初试图在因特网中将网络提供的服务划分为不同类别的是IEEE 提出的综合服务IntServo IntServ可对单个的应用会话提供服务质量的保证。B、特点:(1) 资源预留(2) 呼叫建立C、分类IntServ定义了三种服务:(1) 有保证的服务:为端到端的分组排队的延时提供稳定的(数学上

11、可证明 的边界,使得提供保证延时和带宽的服务成为可能。(2) 受控负载的服务:提供近于尽力而为型服务。(3) 尽力服务:不提供任何类型的服务保证。D、组成部分IntServ的四个组成部分:(1) 资源预留协议RSVP,也就是信令协议(2) 接纳控制(admission control)程序(3) 分类程序(classifier)(4) 调度程序(scheduler)2、DiffServ区分服务体系结构(DiffServ)定义了一种可以在互联网上实施可扩展的服 务分类的体系结构。它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简单的、容易实现并且是低成本 的工具来支持一系列的网络服务,这些服务在性能的基础上有所区分。Di

12、ffServ基实现途径:简化网络内部节点的服务机制、简化网络内部节点 的服务对象。特点:层次化结构、总体集中控制策略、增强了灵活性与通用性、不影响 路由。土系结构:DS域与DS区、区分服务标记域与区分服务码点DSCP、边界节 点的传输分类与调节机制、逐跳行为(PHB)o服务类型:优质服务、确保服务、其他服务类型。3、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的体系,它为网 络数据流量提供了目标、路由、转发和交换等能力。更特殊的是,它具有管理 各种不同形式通信流的机制。MPLS独立于第二和第三层协议,诸如ATM

13、和IP。 它提供了一种方式,将IP地址映射为简单的具有固定长度的标签,用于不同 的包转发和包交换技术。它是现有路由和交换协议的接口,如IP、ATM、帧中 继、资源预留协议(RSV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0SPF)等等。在MPLS中,数据传输发生在标签交换路径(LSP)o LSP是每一个沿着从 源端到终端的路径上的结点的标签序列。现今使用着一些标签分发协议,如标 签分发协议(LDP)、RSVP或者建于路由协议之上的一些协议,如辿界网关协议 (BGP)及OSPFo因为固定长度标签被插入每一个包或信元的开始处,并且可被 硬件用来在两个链接间快速交换包,所以使数据的快速交换成为可能。MPLS主要设计来

14、解决网路问题,如网路速度、可扩展性、服务质量(QoS) 管理以及流量工程,同时也为下一代IP中枢网络解决宽带管理及服务请求等 问题。转发等价类MPLS作为一种分类转发技术,将具有相同转发处理方式的分组归为一类, 称为转发等价类FEC(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 o相同转发等价类的分组 在MPLS网络中将获得完全相同的处理。转发等价类的划分方式非常灵活,可以是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 的端口、协议类型、VPN等的任意组合。例如,在传统的采用最长匹配算法的 IP转发中,到同一个目的地址的所有报文就是一个转发等价类。MPLS的基本工作过程:1. LDP和传统路由协

15、议(如OSPF、ISIS等)一起,在各个LSR中为有业务需 求的FEC建立路由表和标签映射表;2. 入节点Ingress接收分组,完成第三层功能,判定分组所属的FEC,并 给分组加上标签,形成MPLS标签分组,转发到中间节点Transit;3. Transit根据分组上的标签以及标签转发表进行转发,不对标签分组进 行任何第三层处理;4. 在出节点Egress去掉分组中的标签,继续进行后面的转发。由此可以看出,MPLS并不是一种业务或者应用,它实际上是一种隧道技术, 也是一种将标签交换转发和网络层路由技术集于一身的路由与交换技术平台。 这个平台不仅支持多种高层协议与业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信息传 输的安全性。Internet 协议(P142-203)1、网络层协议(1) IPv4 协议IP地址是由32位二进制数年,即4个字节组成的,它与硬件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也称为逻辑地址。(2) IP地址与子网概念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个字段组成。因特网的IP地址分为5类,即A 类到E类。目前大量使用的IP地址是A、B、C三类。当某单位申请到一个IP 地址时,实际上只是获得了一个网络号NET-ID,具体的各个主机号由本单位自 行分配。A 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