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62841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读写结合”,让“本色语文”回归 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策略谈(六年级) 实验小学 王璀煜尊敬的老师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市教育局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高段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读写结合”,让“本色语文”回归高段六年级下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来谈: 一、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二、新课标读写目标解读 三、六(下)读写策略 四、单元整合读写教学略谈一、读写的重要性 1“读写结合”凸显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既要教会学生读书,还要教学生习作。阅读课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文章内容上,不能停留在

2、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还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写,是怎样表达的。 “读写结合”正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这种特点。 2“读写结合”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读写结合”正好将阅读与写作实现有效地链接,为学生创设了语文实践的机会,搭建了语言实践的平台,降低了语言实践难度。可见,“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 可以说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二、 新课标读写目标解读 六年

3、级的第二学期,既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同时也要与初中的语文学习进行一定的衔接。关于第三学段读写课标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新课程标准高段读写目标阅读习作目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

4、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

5、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二)目标解读 高段教学重点解读高年段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为习作服务的,只有在阅读中吸收到方法,才能在习作中得以释放。我个人认为本学段阅读与习作教学紧密联系的内容可以归纳以下两个重点训练项目。1. 抓关键词句:理解它们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它们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学会遣词造句。2.抓篇章结构:揣

6、摩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三、六(下)读写教学策略(一)研读教材,找准训练点明确了学段目标,要想真正把读写结合落到实实处,就必须仔细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每一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找准每一课的读写训练点。我们一起结合本学期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来聊聊将训练项目落到教学实处的一些思考。1、抓关键词句:理解关键词句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它们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学会遣词造句。是高年段阅读教学重点。1. 教材中有词语训练的课文:课题课后习题训练侧重点2.三亚落日品味带点词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情感 体会词语的不同情感。3.烟台的海联系上下文,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然后

7、有感情地读一读。4记金华的双龙洞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句内涵,体会表达效果。6.半截蜡烛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带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2.理想的风筝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表达效果。23.孔子游春画出课文中的成语,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然后选择两个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孔子论水那番话的含义。5.卢沟桥烽火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10.螳螂捕蝉读读下面两个句子,体会一下带点字的意思。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读一读,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课文体会这段话所含的思想感情。 体会用词的准确。8.三打白骨精读一

8、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的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教材中有句子训练的课文:课 题课后习题训练内容15.天游峰的扫路人找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抄一抄,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 联系实际和自己的积累,体会句子的含义。16.最大的麦穗“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7.山谷中的谜底听写下面的句子,并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21.莫泊桑拜师读一读,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18.广玉兰画出课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句子中的思想感情。 联系上下文推想句子内涵。24.明天我们毕业读一

9、读,说说下面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纵观课后习题,我们清晰地知道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要进一步促使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词句的方法:这里面包括在语境运用词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比较词语的用法,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句内涵,体会表达效果。说到这里,有老师可能就会质疑了,从三年级开始我们一直在教学生品词析句,到了六下了,我们还在品词析句,到底高年段的品词析句,与中段的品词析句区别在哪呢?作为六下的词句品析的重点,又是什么呢? 年 段 中 年 段 高 年 段课标对品词析句方面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10、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效果。两个年段,最大的不同,在于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和体会词句表达的效果。2.抓篇章结构:揣摩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作为第三学段(高段)的最后一学期,从文本中习得基本的文章表达顺序和布局谋篇的方法就成为我们读写的一个重点,教材中也安排了这样的训练。目前,大家比较重视文章“表达了些什么”而忽视了文章“是怎样表达的”。我们的建议,根据文章体裁,(即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文),选择不同的训练侧重点,最终落实

11、到读写迁移,形成能力。分类课题课后习题训练重点教学建议叙事性作品烟台的海课文时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的?请你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1透过事件,把握形象;2研读细节,感悟特点;3读写迁移,活化积累。记金华的双龙洞默读课文,根据作者的叙述,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浏览图,再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卢沟桥烽火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讲述时尽量用上课文的词语。 诗 歌长江之歌如梦令渔歌子石灰吟墨梅一是能够把握诗歌的诗意,二是进入诗歌的境界中去,三是体会诗

12、人的情感。1初读诗词,领悟大意。2细读探究,激发情趣。3循诗想象,进入诗境。4深读品味,形成积累。5感悟升华,迁移拓展。说明性的文章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希望的?一是能够说出文章的要点,二是了解说明的方法,用什么方法来进行说明的。三是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1. 加强对课文的研读。理清说明顺序。2抓住说明要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了解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实例是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用来说明什么?使用这些说明方法好在哪里? 4读写迁移。(二)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那么,怎样才能发挥语文教材对学生习

13、作的“范例”作用,将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材料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从而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架设“桥梁”,实现阅读和习作在语文课堂上共舞? 1、为有源头活水来-关注语言积累,丰富习作储备。阅读是理解吸收,习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我们有必要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量,拓宽学生思维的领域。(1)积累词语。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的语言材料。一个学生词汇丰富,作文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相反,词汇贫乏,就会词不达意,捉襟见肘。因此,积累词汇,充其“源”,加强运用,强其“能”,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第一要素。如广玉兰一课,课文中出现了“

14、幽香”“洁净”“高雅”“含羞待放”“玉琢冰雕”“花团锦簇”等大量描写广玉兰花的词语,表现了广玉兰的幽香、纯洁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广玉兰花的词语,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然后,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语言,来介绍广玉兰。通过这样的阅读、感受、运用,课文中词语就会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学生才能运用自如。(2)积累句式。积累语言材料,不光应积累好词佳句,还应该积累丰富的语句表达形式。,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运用,使文章语言鲜活。课文夹竹桃中有这样两句话:“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土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作者独具匠心,运用双重否定句强烈地表达出对夹竹桃花期长、有韧性的赞美之情。在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的句子:“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每日迎风土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都奉陪。”让学生和原句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