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98].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628368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9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9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9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9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9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9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98].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执教:永福菁华小学 陈笑玲 指导:永福菁华小学 陈雪冰 陈志勇设计理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节,作名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在教学设计中,遵循“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则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简简单单教语文,带领学生轻轻松松进入古诗美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古诗三首里的一首诗。它是根据本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编排的。整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陌生而孤单。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倍思亲”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学情分

3、析:三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二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三年的学习经验,并通过课内外学习积累了很多词,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因此本课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诗画合一”的表现特点,感悟诗歌的意境。教学目标:1.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出诗的节奏、韵味,能有感情背诵。2.体会诗歌所表现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意境,对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3.了解学习诗词的方法,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教学重点: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诵读出诗词的韵味,背诵并默写。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

4、学准备:1.学生查阅有关诗的资料以及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同学们,你们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吗?今天我们也来玩玩飞花令。一、激趣设境,理解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 过节时开心吗? 那如果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正好碰上过节时,这时开心吗?2.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的千古绝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拿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把握节奏。1 .自读这首诗。(读两遍)出示自读提示2 .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1)先由个别学生读。(2)这首诗中有一个词不太常见,扫清诗词障碍

5、。3.知道“茱萸”是什么吗?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和植物有关。了解插茱萸的习俗。引导学生读带有这个词的句子。4.出示诗的朗读节奏示意图,并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古人读诗还讲求节奏和韵味。怎么读呢?遇到第一声、第二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拉长一些,在遇到第三声、第四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生接)缩短一些。试试看。5.个别学生朗读。6.课件出示视频朗读。7大家再次读诗,“倍思亲一”字音拉长一些。谁愿意来试一试?8.全班齐读。真好,诗的节奏和韵味就这样被我们读出来了。【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尽相同的训练要求,大家可以择其所需而做到。诗词的朗读教学,是理解一首诗词的基础。每一首诗词都有

6、属于自己的意境,这些意境正是由这一个个画面所构成。读诗词,便是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这些画面,为接下来对诗词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赏析诗句 ,感悟诗境。(一)解诗题 谁来说一说从这个题目的关键字是那个字?(1) “忆”是什么意思? (2) 谁 “忆”? (3) 作者“忆”什么? (4)“山东”指什么地方? (5) “兄弟”指什么? (6) 作者什么时候“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个什么日子?古时候,人们喜欢在重阳节做什么?师介绍重阳节(7)作者为什么在九月九日会忆山东兄弟?(走进王维,要学好一首诗,不光要理解诗的意思,还要了解作者写这一首诗的背景,那有助我们正确地理解诗诗的情感。课前

7、有没有收集关于王维的资料?结合他的生平说一说。)(8)从这个题目中,大概能知道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二)感悟:为什么倍思亲(1)同学们,一首诗有一首诗的诗眼。你能找出这首诗中一个关键的词吗?(板书:倍思亲)(2)“倍思亲”什么意思?1. 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作者为什么会 “倍思亲”?(2)想一想,“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两个“异”体会到了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所看到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异乡异地,会是多么的不适应、不习惯啊)2.感悟:“独”(1)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2)口头填空: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当诗人身边的

8、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 _ ;当诗人看到别人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3)指导朗读3.感悟:倍思亲(1)从“倍”字你读懂什么? (2)从“每逢佳节”中体会到什么?中华民族还有哪些传统节日?(3)相机指导生字“佳”的书写,师范写,生练习,点评,再练写(4)王维在过节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想象一下此时他会是怎样的面部表情、眼神。他仿佛看到什么,仿佛听到什么,仿佛闻到什么?(5)口头填空:王维当时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想_ ;如今面对热闹的重阳节,他常常想起_; 一次过节,他会,_; 每次过节,他都会_.(6)师过渡:诗人就是这样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而他的亲人此时在

9、干什么呢?(7)从这个诗句中,你知道些什么?指导朗读(8)如果你是诗人的兄弟,在登高时,会想些什么呢?(9)如果你是诗人,此时想写一封家书给亲人,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10)再读诗,感受诗中诗人的情感。(11)听歌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2)师生共同配乐朗读。反复复读了好多遍,能背诵了吗?【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感受诗人异乡做客的孤独感,深刻体会“独”字写出那种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情形,寂寞的心情。以自读自悟、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适时地提出练笔的要求,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既练习了写作,又将诗词的理

10、解疏理清楚。】四、拓展延伸,升华乡思。1.思乡诗(1)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道出了不尽的乡思,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乡思的诗呢?(2)乡思是中国古诗永恒的主题。有王维的杂诗,出示诗句;有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出示诗句:到了现代,有余光中的乡愁将对亲人的思念上升到对祖国母亲的思念。2.思乡歌(1)除了诗歌,人们也把思乡之情谱到了歌曲中,就像明月千里寄相思中唱的那样请明月代问候,思念的人儿泪长流。3.思乡情(1)说相思,道乡思,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浓浓的思乡之情?因为远离家乡,因为远离亲人,因为漂泊,因为孤独,所以才会深深地思念。而这种思念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设计意图:以“乡思”为主题。从思乡诗、思乡歌入手,拓宽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了解思乡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 异乡 异客 倍思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